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如是幹掉慈禧榮祿,則戊戌之變康黨可贏

若如是幹掉慈禧榮祿,則戊戌之變康黨可贏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定國是詔》,招康梁進入變法官方陣營。同年8月,徵召譚嗣同入京。9月5日,光緒下詔授給譚嗣同和林旭、劉光弟、楊銳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變法。

若如是幹掉慈禧榮祿,則戊戌之變康黨可贏

進入中樞的維新才俊人人都想大幹一番,但是,他們遇到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實權。這些人群里,包括皇帝在內,竟無一位是實權派。

大清國的最高權力,控制在老佛爺手裡。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才是這個國家真正、唯一的主人。

那麼這個大清國的主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要讓我說,這個慈禧太后,拿到世界的別解,她的後綴「太后」應是「太落後」的縮寫。

這個據稱生於滿洲貴族家庭「才女」,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舊式婦女。少時受的是傳統封建教育,文化水平有限,後來垂簾聽政,每擬旨總要交給帝師們「潤飾」,因為自稱「詔旨中多有別字及辭句不通者汝」。這已經很能說明她的文化素養了。而且,此人專註宮廷權斗,不主動學習新知識,對世界大勢和各國情況知之甚少,根本不具備近代意識。 1889 年慈禧召見大臣時,竟問何謂「學堂」。全國 30 年洋務,尚不知學堂為何物。 史料記載,宮女在她面前,是跪著吃飯的。當海外企業家要引火車入中國時,她為了保風水,竟令馬車拉火車走,否則就不給鐵路批文。說得不客氣點,這個自承「老佛爺」的老嫗,本質上講 就是個「精於權術而昧於世界大勢」的 超級村婦。

一個超級村婦,對新鮮事物好奇而難了解認知。事實上,維新非慈禧所願,雖然出於擺脫危機,不得不做開明狀。但內心對根本性的改革是抗拒的。自變法開始,她所慮的就是個人權力得失,所以對光緒皇帝的變法舉措推三阻四,最後成為晚清近代化路上的最大絆腳石。

最高權力者落後,太落後,阻撓改革,怎麼辦?

那就幹掉她! 敢起這個念頭,首先是維新之膽譚嗣同,後來康梁也表示同意。

這膽略,在老佛爺一手遮天、朝野談其色變的晚清,已經很了不起。

但是如何幹掉她?他們主張各有不同。

本來譚嗣同是有親自當刺客的想法和勇氣的。譚嗣同有個同門師弟唐才常,文武全才,二人師從 歐陽中鵠,合稱「瀏陽二傑」 。當維新遇到了慈禧等保守派阻力, 譚嗣同表示要與師弟赴湯蹈火:「一死生,齊修短,嗤倫常,笑聖哲,方欲棄此軀而游於鴻蒙之外,復何不敢勇不敢說之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們時刻準備為了大業犧牲此身,還有什麼不敢說不敢做的。

不惜以自己生命為代價推進維新。譚嗣同之大勇可見一斑。

但是,康有為卻認為,還是策動軍隊勤王的把握大些。而且認定,操練新軍的漢將袁世凱是可以聯合的最佳人選。

在維新派中,康有為以一哥自居,自然要聽他的。接下來,是政治 形勢緊張,康粱談武色變,而譚嗣同卻自告奮勇,冒著生命危險,去策動漢將袁世凱勤王。 最終譚嗣同被袁世凱出賣,包括譚嗣同在內的 變法六君被清廷絕命。百日維新失敗。

歷史不可重來,但結果卻未必正確。所以對於歷史,我以為是可以假設的,為了尋找正確答案。在此,我們不妨假設推演——如果當初維新黨按譚嗣同的意見辦,刺殺慈禧,擒賊擒王,戊戌之變的結果又會如何呢?

我們知道,譚嗣同不同康梁,他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純文人,而是文武兼備的士人。他結交了不少武林人士,比如還有個好友,大刀王五。那是開鏢局的武者。刀法厲害,劍法也了得。 譚嗣同自小對劍和琴痴迷,尤其仰慕古時的荊軻、聶政等俠士。少年時,曾偷偷給自己取了一個「劍膽琴心」的雅號。史料記錄,其時 譚嗣同與大刀王五學習劍術,所使用的是一柄「七星劍」,七星劍上鐫刻著七顆銅星,一直是譚嗣同的最愛。譚嗣同曾攜此劍遊歷黃河兩岸、遊盪大江南北,足跡遍布13個省份,沿途結交義士豪傑。 在遊歷中,譚嗣同偶然獲得了文天祥的「蕉雨琴」和「鳳矩劍」,從此譚嗣同放下「七星劍」,將「鳳矩劍」攜帶在身。

青年譚嗣同跟隨大刀王五學習劍術,不幾年便有大成。在慈禧發動政變之前,譚嗣同策動袁世凱勤王,是攜帶短劍到袁世凱府上的,要求袁世凱率兵保衛光緒、保衛戊戌變法。

大概袁世凱也不想立馬就死,所以見譚嗣同藏短劍於袖內,只得滿口答應,假意逢迎,轉身出賣。致譚嗣同前功盡棄。

譚嗣同被捕後,大刀王五非常著急。譚嗣同在赴刑場之前,將「鳳矩劍」交給了大刀王五。

譚嗣同死後,大刀王五為給譚嗣同報仇,多次暗殺慈禧和袁世凱未果。

而如果當初,王五和譚嗣同、唐才常三劍客同時行動,瞄準慈禧行刺,老佛爺也可能老命修矣。因為在戊戌政變之前,慈禧身邊並無保鏢。慈禧是在戊戌政變後知道光緒「圍園劫後」計劃,才開始給自己安排保鏢。

退一步說,即便事前有準備,慈禧身邊人也未必是譚嗣同對手。三劍客殺一群太監和一個老太婆,綽綽有餘。

當然,也有什麼時候都「非常理性」看客會說,即使慈禧被殺,光緒也控制不了局面,維新也不會成功。因為朝廷內守舊派勢力太強大了。

我以為未必。

不可否認,慈禧不是守舊派唯一狠角色。除了她,還有一個人,在當時清廷保守派中可排第二,他就是榮祿。而袁世凱之所以變節,很大程度是攝於慈禧幹將、直隸總督榮祿之威。

榮祿真的很厲害嗎?

看看此人檔案。滿洲正白旗人,出身於貴族軍官家庭,他的祖父統帥軍隊、戰死疆場,伯父和父親作為總兵在同太平軍作戰時雙雙戰死,借著這種祖蔭榮祿 進入官場。後 深受慈禧欣賞器重。歷任步軍統領、總理衙門大臣、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直隸總督。

榮祿的發跡,主要是在甲午戰爭後。清廷慘敗後,以自強為名,將長期被李鴻章等漢族督撫把控的軍權收歸中央。在這場權力轉變的過程中,獲利最大的就是榮祿,從袁世凱小站練兵,到戊戌年榮祿出督直隸、統領北洋各軍,再到創建武衛軍,自始至終,榮祿將軍權牢牢控制在手中,充分實現了滿洲貴族集權的意圖。

但縱觀其人生平, 一生沒做過什麼驚天偉績,論才能遠不及李鴻章等人, 唯一資本就是在戊戌政變中戊戌政變中保護了慈禧、 鎮壓維新黨。 在這次政變中立下首功的榮祿,之後飛黃騰達,「身兼將相,權傾舉朝」。《清史稿》里說他是「得太后信仗眷顧之隆,一時無比,事無巨細,常待一言決焉」。

可以說,榮祿就是慈禧豢養的最大護犬。 而如果袁世凱果敢些,也並非是不可實現的大話。

回過頭來,我們且看光緒及康黨這邊的行動計劃:9月20日,袁世凱去天津帶兵,誅殺慈禧親信榮祿,代替榮祿直督職務,布告榮祿大逆之罪,封鎖電報局、鐵路,帶軍隊入京,一半圍頤和園,一半守皇宮;譚嗣同僱傭十位壯士,誅殺慈禧。

這就是史稱「圍園劫後」的計劃方案。真的是異想天開、不可實現嗎?

我們現在知道,慈禧是9月21日一大早發動政變的。通過史料分析,在發動政變之前,慈禧並不知道光緒的政變時間與計劃。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袁世凱按照光緒方的政變計劃,於9月20準時發動政變,光緒方的政變能成功嗎?慈禧能夠被誅殺嗎?光緒還會被囚禁10年嗎?

我們不妨繼續分析: 史料顯示,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時,已經是下午3點。雖然天津方面給袁準備了升職歡迎系列活動,但袁世凱完全可以先在活動中露個面,然後以從京歸來給帶事為由請見榮祿。這些相關的事情浪費1小時,袁世凱可在4點見到榮祿。

榮祿是溥儀的親外公、慈禧的親信。當時天津城裡,榮祿是老大,袁世凱是榮祿下屬。這剛從京歸來,見過皇帝且又升職的袁世凱,如果求見榮祿,榮祿一定會及時召見的。如果見著面,袁世凱乘其不意,誅殺榮祿是完全可能的。因為袁世凱也有軍隊和自己的親信,擁有與榮祿兵戎較量的實力。這也是光緒看上袁世凱的原因。

光緒方的政變計劃中,讓袁世凱從京回津是帶有皇帝密詔的。那袁世凱按計劃,在4點誅殺了榮祿後,手握軍隊且有親信的袁世凱,出示皇帝詔書,還是可以控制局面的。袁世凱接榮祿的直隸督職務,控制天津的電報局及鐵路,在那個通訊及交通不暢的年代,是可以封鎖住消息的。然後,袁世凱做政變的各環節用人安排。這個時間用去1小時,到5點鐘,袁世凱控制鐵路後,開專列火車,帶軍隊進京,進京時間約為晚上8、9點鐘的樣子。這個時間城門已經關了,但這也不要緊,因為,光緒在戊戌變法中已經穿插了一些自己人手,而且還有譚嗣同在裡應外合。這樣,袁世凱就可以包圍頤和園和皇宮。

接下來,就是輪到譚嗣同誅殺慈禧了。這個前面說過,三劍客行動,成功概率較大。

慈禧榮綠一死,守舊派必成烏合之眾。而且,人民也不會跟他們走。

朝廷守舊派勢力大,但沒有民心。而光緒,雖然朝廷勢力小,但在戊戌變法中,已經在關鍵位置安插了自己的人;並且戊戌變法給廣大人民帶來了利益,籠絡了民心。如果光緒政變成功,則是民心所向。

而且,在那個見風倒的年代,慈禧身邊勢力大,是因為慈禧權大。而且慈禧一旦被殺,臣的權利勢力再大,還能大過唯一的皇帝?守舊派為了保命,倒戈向光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但是,這是一場政治豪賭,具有巨大風險。不是大勇志士是不敢做的。

袁世凱 不是那樣的人,康梁 也不是。戊戌之變維新失敗,問題不僅出在袁世凱身上,而且更出在維新派缺乏果決自身行動力上。

康梁沒有親自或主動刺殺慈禧的勇氣,還看錯了政治夥伴。袁世凱表面看贊成變法,但其實是個兩面派。準確的說,袁世凱是一個政客,他是生活在官場上的老油條,一生都不做可能賠本買賣。彼時他考慮的是,萬一失敗的代價和不付出的獲益。這從他後來的所作所為中可以看得出來。故才有了那一晚的告密。

如果袁世凱能按照既定計劃,如他信誓旦旦想譚嗣同保證的那樣——「誅榮祿如殺狗耳」,那麼,榮祿就真有可能成為死狗。袁世凱帶兵進津,然後回師北京,宮中這邊,以光緒為首的維新派早一步慈禧發動政變,慈禧被誅殺的可能性非常大,光緒成功可能性非常大。這樣的話,中國維新歷史就可能會被改寫!

歷史推演至此,應該可以得到正確啟示。雖然維新黨人的殺後行動失敗了,但落後的東西畢竟不能長久。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西逃,榮祿請求隨行被拒,留守北京,受到很大驚嚇,三年後一命嗚呼。又五年後,革命黨人吸取了維新黨的教訓,掀起暗殺時代, 慈禧太后在被刺的恐懼中死去,再三年之後,清廷滅亡。在果敢而前衛的精英組織刀槍下,一切沒落之物終不能阻擋歷史的腳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三年超日本? 康黨這三招能否令大清國迅速崛起
若提前十年開戰,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