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作者:郭學勤

影壇巨子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袁牧之

1934年,袁牧之加入了電通影片公司,投身於左翼進步電影運動,成為了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罕見全才。他先後編導和主演了《桃李劫》《風雲兒女》《都市風光》《生死同心》《馬路天使》《八百壯士》等影片,雖然數量不多,但部部是精品,在中國電影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風雲兒女》海報 1935年

他編劇並主演的《桃李劫》(1934)是中國第一以有聲手法拍攝的影片,成為中國有聲電影的里程碑;他編、導、演的《都市風光》(1935)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成為中國電影音樂創作和喜劇故事片重要的里程碑。1935年袁牧之主演了《風雲兒女》,成為在銀幕上第一個唱《義勇軍進行曲》的人。在《生死同心》(1936)中,袁牧之一人成功地飾演了兩個身份不同、性格迥異的角色——革命者李濤和華僑青年柳元傑,受到了世界著名電影大師前蘇聯的埃森斯坦稱讚,他稱袁牧之為「天才的李濤」。袁牧之編導的《馬路天使》(1937),堪稱為「經典中的經典」,該片不僅成為了左翼進步電影的成熟之作,也是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最高典範,並以其鮮明的新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受到了世界一些著名電影史學家和影評家的高度讚賞。

開創人民電影事業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都市風光》海報 1935年

人民電影一般是指新中國十七年電影,但是它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延安電影團。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袁牧之投奔延安,參加了延安八路軍總政部電影團的創立,1938年電影團成立,袁牧之擔任總編導,拍攝了解放區第一部大型新聞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0年,為了完成《延安與八路軍》的後期製作,受黨中央派遣,袁牧之去了蘇聯,因蘇德戰爭爆發,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才回到東北解放區。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生死同心》海報 1936年

在東北的興山,袁牧之領導東影人在荒山坡創建了第一座人民電影製片——東北電影製片廠,並出任廠長。東影廠是黨領導下的人民電影企業,為了根本區別於舊的電影製片廠,把東影建成一個正規的電影企業,袁牧之有意識地進行了一系列實踐和探索,這些實踐與探索為新中國電影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東影成為了新中國人民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成立前夕,受黨中央調遣,袁牧之進北平參加組建全國電影領導機構的工作,1949年中央電影管理局正式成立,他出任第一任局長。在袁牧之任局長的三年多時間裡,全國迅速建立起了黨統一領導下的一整套科學、系統、正規的、能適應人民電影事業發展規律的國營電影生產管理體制,創立了以國營電影製片廠為核心的電影管理模式,當時的東影、北影、上影成為中央電影局三大國營製片基地。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馬路天使》海報 1937年

同時制訂出台了新中國第一批電影法律法規和具體規章制度,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全國公、私營電影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製片方面基本確立了「工農兵電影」為主流的「紅色電影」創作方向,並很快恢復和重建了電影生產力,國營電影生產開始步入科學、正規、有效的運作和管理軌道,徹底改變了電影市場基本被英美等西方國家影片佔領的狀況,電影觀眾數量猛增,發行收入也增長了七倍多,到了1952年,電影業已在全國十一個有利潤上交的行業中排行第六位,電影不僅成為國家最有利的宣傳手段之一,也開始為新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以1951年舉行的「新片展覽月」為標誌,新中國人民電影初戰告捷,中國電影迎來了百年發展史上又一個繁榮時期。

從延安電影團到新中國中央電影局成立,整個人民電影初創時期,袁牧之始終都是參加者、創建者和領導者,他是當之無愧的的人民電影開拓者和奠基人。

(本文摘自《今日浙江》2006年第2期,文章略作刪減。)

推薦閱讀

他把民間藝術推上了大雅之堂

04-17 廿廿鹿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話劇四大名旦都有誰?

04-15 王楠瓜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袁牧之:人民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