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氏溫灸高血壓專題(一)家庭自救好方,凡灸必有成效!

馬氏溫灸高血壓專題(一)家庭自救好方,凡灸必有成效!

高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血壓高於正常。本病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在發病中佔主導地位,而腎臟、內分泌系統、電解質等則參與了發病的過程。判斷高血壓以舒張壓(低壓)為主要依據。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可見於青年人。

一般成年人正常血壓為收縮壓≤140rnmHg,舒張壓≤90rnrn Hg。收縮壓>140rnnHg或舒張壓>90mmHg均稱高血壓。介於正常血壓和高血壓之間的稱臨界高血壓。


(一)常規治療

一般可按高血壓及半身不遂的常規灸法灸治。

高血壓、半身不遂的常規灸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數

每穴施灸量

1日

中脘(單穴)

足三里(雙穴)

灸30分鐘

各灸30分鐘

2日

環跳(雙穴)

陽陵泉(雙穴)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3日

風市(雙穴)

申脈(雙穴)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4日

肩髃(雙穴)

曲池(雙穴)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5日

風池(雙穴)

懸鐘(雙穴)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6日

身柱(單穴)

陽關(單穴)

三陰交(雙穴)

各灸30分鐘

各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7日

委中(雙穴)

照海(雙穴)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8日

百會(單穴)

啞門(單穴)

列缺(雙穴)

灸25分鐘

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馬氏溫灸高血壓專題(一)家庭自救好方,凡灸必有成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註:

1.高、低血壓、半身不遂、關節炎等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壓患者,在1~7日穴灸4個循環後再開始灸第8日的穴。灸百會、啞門,對降血壓及減輕頭暈頭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過早、會因經脈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於頭部而致頭暈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頭部穴。

3.以上穴循環灸至愈,每日灸臍30分鐘。

由腎臟病引起的高血壓,或高血壓兼腎臟病者,常小便不正常,腰痛,眼瞼及下肢浮腫。可先循環灸以下穴(每日灸臍30分鐘),俟腎臟病症好轉後,再將下列三組穴與前述高血壓常規灸穴合用。

灸序

穴名及穴數

每穴施灸量

1日

關元(單穴)

水道(雙穴)

中極(單穴)

灸30分鐘

各灸30分鐘

灸60分鐘

2日

腎俞(雙穴)

復溜(雙穴)

各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3日

肝俞(雙穴)

章門(雙穴)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馬氏溫灸高血壓專題(一)家庭自救好方,凡灸必有成效!



(二)高血壓典型病例介紹

案例1:馬××,男性,住6018部隊。

(1)病史及癥狀:1962年7月來信云:患高血壓已5年,1年前血壓一般為24.0~20.0/16.0~12.7kPa(180~150/120~95mmHg),屢治不效,今年經治療,血壓近來穩定在20.0/13.3kPa(150/100 mmHg),但仍然頭暈、頭痛、從早晨持續到晚間,看文件,寫材料則加重,食欲不振,失眠,每天平均只能睡5個小時。

(2)治療:經函授灸法,於1962年7月11日開始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環跳、陽陵泉各25分鐘;3日,風市、申脈各25分鐘;4日,肩髃、曲池各25分鐘;5日,風池、懸鐘各25分鐘;6日,腰陽關、委中各30分鐘。以上6日穴循環灸,每日灸臍30分鐘。灸3周後,血壓降至17.3/12.0 kPa(130/90 mmHg),食慾大增,每日能睡6小時,頭暈、痛減輕。囑加兩日穴;1日,百會、瘂門各20分鐘,合谷25分鐘;2日,囟會、列缺、豐降各20分鐘,與前穴循環灸;灸至4周後,血壓下降至16.0/10.7 kPa(120/80 mmHg),頭痛又有減輕,頭暈止,每日睡眠9個小時,體重經未灸時增加4千克;灸至月半,血壓降至14.7/9.33 kPa(110/70 mmHg),諸症皆愈。

次年接患者來信,知其病未複發。

馬氏溫灸高血壓專題(一)家庭自救好方,凡灸必有成效!



案例2:邢××,男性,61歲,住天津市和平區蘭州道。1963年12月9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5年前患高血壓,彼時血壓最高達30.7/18.7 kPa(230/140 mmHg);4個月前測血壓為22.0/16.0 kPa(165/120 mmHg)。現症:頭暈,失眠,乏力,畏冷食,左脅疼,矢氣多,大便時干時溏。檢查:身柱及四肢內外側穴有壓痛,胃脘及臍周觸之硬,有觸痛。

(2)治療:授予灸法,由溫灸愛好者佟××施灸。先治腸胃積滯: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期門30分鐘,太沖20分鐘;3日,天樞30分鐘,下脘60分鐘;4日,章門30分鐘,氣海60分鐘;5日,膈俞25分鐘,膻中、巨闕各30分鐘;6日,脾俞、三陰交各25分鐘。以上6日穴循環灸,每日灸臍30分鐘。灸2個月後,大便已正常,左脅已不痛,腹部無不舒,食慾增,身上長勁,原先去某處辦事,途中要歇息3次,現一次不歇。囑加灸高血壓常規灸法中的前7日穴:灸至近3個月,測血壓22.7/9.33 kPa(170/70 mmHg),進食、睡眠均好,幹活不感覺累,但時間長則還是頭暈;灸至半年,血壓持續穩定在21.3~20.0/10.7~9.33 kPa(160~150/80~70 mmHg),行走輕快,勞累時亦無頭暈等癥狀。



案例3:吳××,女性,53歲,住天津市南開區。1960年10月20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1959年2月出現左側頭痛,眩暈甚為嚴重,每日卧床不願動。當時送往南開醫院,測血壓收縮壓為32.0 kPa(240 mmHg)(低壓未能記憶),經治療8天,無效而出院。1960年2月因血壓甚高又住天津第二中心醫院,仍治療無效。至來診時已卧床1年另8個月。現症:頭暈,頭痛,不願睜眼,不願說話,吃飯時坐起,吃完須趕緊卧床:耳鳴,失眠,心悸,盜汗,感覺胃內燒灼且有硬物者悶其中,咀嚼食物亦感乏力,故進食少;腰痛。

(2)治療:囑先灸以下4日穴: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期門30分鐘,太沖20分鐘;3日,下脘,豐隆各30分鐘;4日,懸鐘、三陰交各25分鐘,循環灸每日灸臍30分鐘。

10月26日,已灸6天,覺腹部舒展,胃腸蠕動增多,已有食慾,但無力咀嚼,頭部有時仍感輕度暈、痛。囑加3日穴與前穴循環灸:1日,曲池30分鐘,關元60分鐘;2日,神門25分鐘,臍60分鐘;3日,勞宮30分鐘,中極60分鐘。以後又增加5日穴:1日,巨闕30分鐘,氣海60分鐘,合谷25分鐘;2日,陰陵泉、照海各25分鐘;3日,手三里、合谷各25分鐘;4日,頰車20分鐘,曲池25分鐘,關元60分鐘;5日,風池、委中、崑崙各20分鐘。

12月7日,已能坐起20分鐘,吃飯時已覺上牙有力,下牙仍力弱。

1961年1月30日,已能在床上爬行,頭暈、心悸止,睡眠好,其餘諸症均大為減輕,但近半個月來愛笑而不能自制。囑加灸1日,大陵、列缺各25分鐘;2日,肝俞、沖陽各25分鐘。

2月11日,自笑癥狀愈。

2月24日,囑停用以前的灸法,按「高血壓常規灸法」繼續灸(未灸第8日穴)。

3月8日,已能下地活動。

9月2日,已能常在院中坐,諸症愈,只是身體還弱。

1962年5月12日隨訪,知已能隨意外出活動,病未複發。



(三)臨床體會

溫灸治療高血壓效果良好。部分患者灸後血壓逐漸穩定以至恢復正常。部分重症患者,血壓在灸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不正常,然頭暈、頭痛,腿軟,失眠等癥狀的改善會是顯著的。

提示:此文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灸療建議,務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對症治療。

(本文來源於《馬氏溫灸法》一書,作者馬少群。)

馬氏溫灸高血壓專題(一)家庭自救好方,凡灸必有成效!

由中醫家主辦的第二期馬氏溫灸線下培訓班,在2019年6月底,在深圳,具體時間地址待定,黃河老師主講。黃河老師在90年代傳授馬氏溫灸以後,火遍全國,在21世紀與其它合伙人創辦了灸大夫,其研發的經絡穴位和艾灸治百病程序至今仍是行業典範和眾多中醫人的手頭工具,其穴位之準確,病種治療和案例的完整,令人嘆為觀止。

需要了解更多馬氏溫灸的傳奇、報名學習,請點擊:【中醫優課】灸大夫創始人黃河老師講解不一樣的馬氏溫灸法。

需要了解更多,請諮詢中醫家聽荷:181 2416 1895(微信同號)。添加微信後,發送口令【馬氏溫灸】,則可自動進群,了解更多可乘車信息,與黃河老師和眾多灸友愛好者一同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專家談養生】明日穀雨,健脾祛濕防過敏
做中醫, 是個什麼感覺?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