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春意漸濃,天氣越來越暖和,正是大家三五成群出門踏青、野炊的好時節。順便從野外採摘各種蔬菜、水果回家享用,再愜意不過了。然而,近期卻有不少因食用不當或誤食食物造成中毒的事件報道,如食用紅心甘蔗中毒、一次性食用椿芽過多中毒、誤食「蒜苗」中毒等。因此還需提醒大家莫要貪圖美味,對許多危險食物還要提高認識,注意飲食安全。

事件一:「清明蔗,毒過蛇」?有這種特徵的甘蔗不要吃!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釋疑:其實,「毒過蛇」的不是甘蔗本身,而是霉變後的「紅心甘蔗」,這種甘蔗中含有一種神經毒素,嚴重時會讓人中毒。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的資料顯示,霉變甘蔗中的致病微生物是一種真菌,名叫節菱孢霉,它能產生一種強烈的嗜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可以刺激胃腸道黏膜,損害顱腦神經。食用者輕則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消化道癥狀,重則發生抽搐、呼吸衰竭、肺水腫等情況,更加嚴重的可能會致命。

提示:

謹防食用霉變甘蔗,要挑外觀鮮艷、質地堅硬的甘蔗;盡量現場削皮、斬段,觀察是否有霉變的現象;不要一次性購買太多甘蔗,要即買即食。

事件二:重慶市九龍坡區七旬大爺吃椿芽太多中毒 上吐下瀉多器官衰竭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釋疑: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陳楓副教授提醒,椿芽蛋白質含量高於普通蔬菜,也含有較高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人體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3克導致死亡。平均每公斤椿芽嫩芽就含有30毫克以上亞硝酸鹽,老葉中更是每公斤高達55~60毫克。這樣高的含量,容易使人發生亞硝酸鹽中毒,甚至誘發癌症。

提示:

吃椿芽時要講究方法,一是不要吃太多,二是吃前在沸水中焯一下,最好再用水泡一泡,這樣至少可以除去椿芽中大部分的亞硝酸鹽,極大地提高食用安全性。

事件三:廈門市三名男子誤食山寨「蒜苗」中毒 石蒜長得像蒜苗但不宜食用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釋疑:廈門市中醫院急診科黃秋明醫師介紹,石蒜即彼岸花,是農村野外常見的一種野草。在未開花之前,石蒜長得很像蒜苗,特別是根的部分,因此許多人常常誤食。石蒜含有10多種生物鹼,這些生物鹼一旦進入人體,會對消化道及神經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有毒物質在人體內的潛伏時間很短,最長的潛伏期60分鐘,最短的只有15分鐘。誤食石蒜中毒後,會出現噁心、嘔吐、流涎、舌體僵硬、腹痛、水樣腹瀉或血便、驚厥、虛脫、血壓下降,甚至休克,較為嚴重者還會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值得一提的是,石蒜也能入葯解毒,但需經特殊加工後才能使用。

提示:

誤食石蒜早期可在飲服350毫升濃綠茶後,進行手法催吐,再送醫急救。此外,不要隨意採食不認識的野物,避免出現食物中毒。

事件四:4人喝自製刺梨泡酒手舞足蹈「耍酒瘋」?竟是曼陀羅中毒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釋疑:重慶市巴南區人民醫院腎內科醫生表示,曼陀羅也稱為狗核桃、洋金花等,由於種類很多,所以各個地方稱呼不盡一致,除藥用價值外,它還具有殺蟲活性、抑菌作用和殺鼠作用。曼陀羅種子、果實、葉、花均有毒,其中尤以種子毒性最強,一般在服用後的0.5~2小時之內,即可完全被口腔和胃黏膜吸收而出現中毒癥狀。由於曼陀羅的幼苗與野菜、菠菜相似,易造成誤食;因其花又似喇叭,兒童也易誤食引起中毒;曼陀羅的種子與黑芝麻相似,有的人會誤以為是黑芝麻或飲用黑芝麻泡藥酒而引起中毒事件。曼陀羅種子毒性最大,其果實與野果刺梨十分相似,食用後中毒的臨床表現與阿托品中毒相似,嚴重者可由譫妄、躁狂進入昏迷、血壓下降、呼吸減弱,甚至可能因呼吸衰竭致死。

提示:

一定不要食用不明野生果實,一旦誤食了有毒的野果,可以用筷子或湯匙壓舌根部引吐,吐後再口服溫水反覆引吐,直到胃內毒物全部吐出,這樣就可以避免更多毒素進入體內,並攜帶所食野果儘快到醫院就醫。

事件五:摘野菜回家食用 廣西興業30多人中毒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釋疑:廣西壯族自治區興業縣北市鎮水田村楊姓村民集中祭祖,晚餐食用了採摘自山上的野菜,30多人出現嘔吐、頭暈、乏力等癥狀。當地疾控中心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市民注意提防因食用野菜、野果、毒蘑菇所致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提示:

吃野菜起碼要知道所食野菜是否有毒,遇到不認識或難以辨別的野菜,切不可盲目採食。特別是生長在路邊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車廢氣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不宜採食。除了鑒別清楚之外,野菜在烹飪方式上也同樣需要注意。食用前要用清水充分浸泡,水氽過後方可食用。

事件六:青島市一老人採食野蘑菇中毒身亡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釋疑:毒蘑菇中毒是國內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占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青島常見的毒蘑菇有10餘種,食用後短時間內出現喘憋、全身麻木、腹痛、噁心、嘔吐等不適癥狀。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複雜,經烹調加工或晒乾都不能消除毒性。其致病原因也最複雜,有肝腎損害型、神經精神型、溶血毒型、胃腸毒型,嚴重的可以引起人體臟器損害,威脅生命安全。

提示:

對野蘑菇,不採不食不賣。

事件七:2歲男童曾因吃織紋螺變植物人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釋疑:織紋螺是一種常見的沿海螺種,也被稱為白螺、麥螺、海絲螺、割香螺。織紋螺之所以禁止食用,因為其體內含有較多的有毒物質——「河豚毒素」,包括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河豚肝臟毒素,其中河豚卵巢毒素的毒性最強,比氰化鈉要強1000倍,大約0.5毫克就會致人死亡。而且河豚毒素屬於非蛋白性質毒素,性質非常穩定,煎炒燉煮燜等一般加熱方式並不會破壞它的毒素。相反地,一般情況下河豚毒素在生物體內部與蛋白質結合,經過高溫烹調煮熟後,蛋白質被破壞,毒素反而會遊離出來。對於織紋螺中毒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解毒藥物。

提示:

如果誤食織紋螺後發生中毒,早期的表徵是舌頭、口唇以及指尖發麻、眼瞼下垂,接下來很快會出現噁心嘔吐、胃部不適、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更嚴重者會出現言語不清、癱瘓、聲嘶、呼吸困難、神志不清、窒息甚至死亡(呼吸和循環系統衰竭)。因此在吃了螺類之後,一旦發生中毒現象,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總結

分析事件內容發現,食物中毒原因主要包括三類。一是食物本身沒問題,但是變質或食用不當卻會變成「毒品」。如甘蔗清甜多汁,但要注意霉變,霉變後的甘蔗就會大「變身」成為劇毒品;椿芽本是可以食用的,但是食用時要注意食用量和烹飪方法。二是誤食。如將「石蒜誤認為蒜苗」和「曼陀羅誤認為刺梨」,都是因為長相相似,難以分辨而導致誤食中毒。三是對野菜、野蘑菇和織紋螺的危害認識不足。

近年來,每到春天萬物復甦之時,路邊、公園等空地都會看到挖野菜大軍的身影。大家把挖野菜當成了一種樂趣,甚至是春日怡情的好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野生」「自然產物」越來越追捧。殊不知,野菜或野果的危險很大。而且,有些有毒植物與我們常見的蔬菜和水果很相似,很容易讓人混淆,誤食後後果嚴重。而且,野菜也並不是綠色無污染的,馬路上的汽車尾氣、公園為避免蟲害的農藥噴洒都可能會讓野菜受到污染。野味兒雖美,但也可能吞下「苦果」。

在這裡提醒體質小夥伴們~

↓↓↓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春天飲食提示 謹防食物中毒

來源/《輿情周刊》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