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再看不到原汁原味的巴黎聖母院?你以為少林寺、岳陽樓就原汁原味

再看不到原汁原味的巴黎聖母院?你以為少林寺、岳陽樓就原汁原味

巴黎聖母院一場大火,帶火了幾個話題。

法國政府表示要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開展重建,還提出想要重新設計巴黎聖母院,「可以考慮加入現代建築的元素」。

結果很多法國人惱了,「我們需要完全尊重法國的傳統,現代藝術讓我懷念過去的藝術」。

·

·

·

法國國內對巴黎聖母院的修復方式出現較大的分歧和爭議,而中國人吵得更熱鬧更不可開交。

有人為這一文明瑰寶遭遇劫難而痛惜,也有很多人幸災樂禍的「叫好」——「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我想說,能想到圓明園,這才是正常的中國人」。

有很多人從「文明」啊「歷史」啊啥的苦口婆心跟這些貨辯論,其實沒必要,因為這些貨本身就是假的。

你以為他們真的時時刻刻把「歷史的恥辱」放在心頭?別扯了,等這幾天過去,他們的「憤怒」和「雪恥」也就完了。這些貨會繼續「潛伏」下來,有錢的樂顛顛地去香榭麗舍搶奢侈品,沒錢的興沖沖地去家樂福掃便宜貨,耐心等著下次有啥熱點再跳出來狂歡。

巴黎聖母院這事,不是對災難的幸災樂禍,最噁心的就是這點。

·

·

·

·

·

·

也有些國人感慨萬千:這還沒去看呢,咋就燒了呢?就算重建,也不再是那座「原汁原味」的巴黎聖母院。

這麼經典的建築被燒當然遺憾,不過只要維修夠水平,也沒這麼悲觀。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在800年的歷史長河中,巴黎聖母院也是有過多次重建和加建、整修過的。老的塔尖18世紀就倒了,大火中倒掉的塔尖是19世紀修建的。

我們看到的巴黎聖母院,早不是雨果筆下那個「原汁原味」的聖母院。

因為各種原因,很多的名勝古迹都曾經歷過屢毀屢建的過程。

日本京都金閣寺修建於1397年,在1950年的一次縱火事件中被焚毀,後依據圖紙原樣進行了修復。但也有少量不同,燒毀前的金閣只有第三層才有金箔,二層完全沒有金箔,而重建後的金閣在二層也補貼了金箔。

這次焚毀事件讓金閣寺變得更有名,1956年,在金閣寺重建完成的次年,三島由紀夫出版了名著《金閣寺》,在書中感嘆:「人類容易毀滅的形象反而浮現永生的幻想,而金閣堅固的美反而露出毀滅的可能性。」

現在的金閣寺,熠熠生輝,是很多人游日本的必到之地。

·

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的揚州瘦西湖五亭橋,是揚州的城標,歷史上多次重修。

咸豐年間,五亭橋上的亭子毀於兵火,我們現在看到很多晚清時期畫家筆下的五亭橋都有橋而無亭。

後亭子重修,大約在1930年,因年久失修,五座亭子又陸續倒塌。1930年二月,張大千游瘦西湖時畫了一幅《瘦西湖》的畫,畫中只有橋,沒有亭子。

1932年,王柏齡發起並多方募款,重建五亭橋。

乾隆朝五亭橋初建成時,橋上五亭皆為圓亭,為圓攢尖頂式。重建後,橋上的五亭改為四角攢尖頂式,並有24個飛檐翼角,角上系以銅鈴。後多次重修,形制未變,沿用至今。

中國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說五亭橋是「中國古代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曾給以極高評價:「中國最秀氣、最具藝術代表性的橋樑就是揚州的這座五亭橋了。」

我們現在去看五亭橋,依然靈動,優美。

·

·

·

還有少林寺。

下面這組照片是1920年一個日本人在少林寺拍攝的。

·

1927年,馮玉祥部下石友三火燒少林寺。除了山門,法堂、天王殿、大雄殿、鐘鼓樓、藏經樓、庫房、禪堂等處,幾乎全部焚毀。

其後的數十年,少林寺一直是破敗的樣子。

據《少林寺》中耍得一手好醉棍的「色空」和尚的扮演者孫劍魁回憶,少林寺的山門雖是實景拍攝,但匾上「少林寺」 三個字是經過重新粉刷的。片中那段綠樹環繞、青草茵茵的室外練功場所,其實是在少林寺附近的中嶽廟和杭州的「花港觀魚」拍攝的。

孫劍魁說拍片前,「第一次來到少林寺的時候,山上的荒草有一米之高,而且根本就沒有路。寺里只有幾個老掉牙的和尚,泥菩薩的身體已經坍塌了一半。」

·

·

·

當時的少林寺還是個佛堂破敗、香火難繼的寺院。一二十個僧人,守著28畝薄地,連口糧都不夠吃,早晚兩頓玉米糊糊,僅中午一頓有饅頭,且限每人兩個。

這是1985年,少林僧人圍桌吃飯。托《少林寺》的福,一桌6人十菜一湯,伙食已經大大改善了。

1982年電影《少林寺》火了以後,當地政府才掏錢重修了少林寺。所以說是千年古剎,其實現在我們看到的少林寺絕大多數建築,也就30來年。

1982年,電影《少林寺》,讓少林寺的影響達到了頂峰。我們現在去少林寺,看到的,不是歷史中的少林寺,是電影《少林寺》中的少林寺。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始建於唐,歷史上屢毀屢建近30次之多,可謂是世所罕見。現在的滕王閣建於1985年,仿宋風格,臨江而立,可惜搞得花花綠綠,味道盡失。

歷代的人們去看騰王閣,想看的,看到的,不是歷史中的騰王閣,也不是眼前的騰王閣,而是王勃的那個騰王閣。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歷史上多次毀壞並重修。如今的黃鶴樓,是1985年在距舊址1公里處重建的。

歷代的人們去看黃鶴樓,想看的,看到的,不是歷史中的黃鶴樓,也不是眼前的黃鶴樓,而是李白的那個黃鶴樓。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前身是三國時東吳魯肅操練北軍的閱兵台,唐北元四年,中書令張說在此建樓。

岳陽樓屢毀屢建,現在的建築是1983年修築的,基本上遵照清代光緒年間的樣式。

歷代的人們去看岳陽樓,想看的,看到的,不是歷史中的岳陽樓,也不是眼前的岳陽樓,而是范仲淹的那個岳陽樓。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岳陽樓最出名的一次重建是1046年,范仲淹為寫《岳陽樓記》,隨著文章的廣為流傳,岳陽樓至今名揚天下。

而在邀請范仲淹題記的信中,滕子京這樣說:「竊以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異者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可久。」

這話說得很好。真正燒不掉,毀不去的,往往不是建築,而是人們賦予它的意義。

我們這一代人,寫不出為山水名勝增色的文字也就罷了,畢竟可遇不可求,如果連建築也守護不好,罪過大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情詩經 的精彩文章:

故鄉的野菜:看到馬蘭頭會想到跳皮筋還有馬蘭花的,年近50了吧
惠風和暢,萬物清明:很多看似活蹦亂跳的分別,其實是死別

TAG:愛情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