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童話故事《海的女兒》竟被網友吐槽,是價值觀扭曲的童年陰影!

童話故事《海的女兒》竟被網友吐槽,是價值觀扭曲的童年陰影!

近日,一位母親在微博上「吐槽」,表示不會讓女兒讀《海的女兒》,理由是不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就為了一個只見過一眼的男人,付出若干,換取這樣的『愛情』是否值得?」這位母親還說,「所有大團圓結局的王子公主式童話,都不適合講給女孩聽,她們不是只能年輕美麗柔善可欺,也不是只有嫁給王子這一種結局」。

這一觀點在網上引發廣泛的爭論,贊同者認為,現代家庭教育確實不應該教女孩子做柔弱可欺的公主;反對者則認為,教育的途徑是多樣的,歷史上的經典各有「問題」,如果那麼敏感,可能就沒書可讀了。

閱讀與生活,不是一回事

其實,類似的批評早已有之,在女權運動高漲的時代,國外就曾有女性主義者批評,「讓人魚失聲、斷尾」等情節,是對女性的傷害。但直到今天,《海的女兒》依然被認為是經典作品。

在兒童讀物領域,也有類似的爭議,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在歐美就曾受到批評,認為過於殘酷和灰暗,不適合兒童閱讀。但這些批評也同樣無法改變《賣火柴的小女孩》被列入經典兒童讀物的現狀。

中國連環畫出版社總編輯倪延風說:「兒童心理教育是很複雜的事情,並非不讀這些作品,就能保持心理健康,父母確實有幫助孩子選擇讀物的義務,但並不意味著,要把自己的觀點全都強加給孩子。事實上,如果選擇公益類的兒童書目,像《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故事,幾乎一定會入選。」

「經典作品中的價值觀,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肯定會和今天的價值觀有所不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但這不意味著經典就不能讀。一個人價值觀的建立,是多途徑的,不可能看了一本書,就會按照書中所說的那樣去做。」

《海的女兒》都不能讀,那就沒書可讀了

任何經典都是經過長時間沉澱才能形成的,這也意味著,經典創作中的社會環境、生活方式、價值觀等,很難和現代社會保持一致。

張頤武說:「家長覺得故事中女主人公,為了愛情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和現代人的價值觀不相符。這樣的問題確實存在,但經典的價值,不在於它所表現的價值觀和現代人的價值觀是否一致,而在於它的欣賞價值。在今天,『女性覺醒』當然是很好的觀念,但因此苛求古人也有這樣的觀念,甚至沒有的話就不讀古人的書,顯然是不恰當的。」

教育不只是教給孩子對的,還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面對紛繁的社會,如何在複雜的現象中分辨對錯。張頤武說:「《紅樓夢》里也有很多歧視女性的觀念,孔子還曾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按照那位母親的觀念,《紅樓夢》和《論語》都不能讀了。按照這種方法選擇的話,恐怕絕大部分經典都不能讀了。」

分級有必要,但不必過度敏感

很長時間以來,兒童讀物分級的呼聲一直不斷。倪延風表示:「其實分級的工作一直在做,一般來說,0-3歲是建立行為規範、提升認知能力的階段,3歲之後逐漸有了閱讀能力,就需要分級分類了。但這種分級不是按照年紀,而是按照能力來分級分類,但如果這樣做的話,又該如何衡量一個孩子的能力,如何建立分級分類的標準,這是分級分類標準一直難以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確實,孩子的行為應該得到一定的規範和約束。張頤武說:「比如不讓孩子過多地玩遊戲,這是有道理的。文學閱讀,也存在兒童不宜,比如某些描述人類社會中很隱秘、且不良好的現象、行為模式的書籍,在孩子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判斷能力之前,確實不宜閱讀。但《海的女兒》絕非這一類,兩者不是一回事。事實上,在價值觀認知上保持一定的彈性,不要那麼敏感,是有好處的。我們今天因為某些經典中的價值觀和現代社會的價值觀不一致,而不許孩子讀,未來價值觀還會變,那時候他們又該怎麼看待我們今天的行為呢?」

文/本報記者 遲乾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家庭報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怕是對薄荷茶能減肥有什麼誤解……
老中醫:化痰利器二陳丸,有「清道夫」之美稱!

TAG:中國家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