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019厄爾尼諾年廣東危險?

2019厄爾尼諾年廣東危險?

3月陰雨一個月!

4月這幾天還在下雨!

是不是感覺今年雨水和往年比特別多?

是不是感覺天氣忽冷忽熱,四季混亂!

知道為啥嗎?

是厄爾尼諾!

國家氣候中心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

廣東氣象局稱,廣東省發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可能性增加,呈現「開汛偏早、前汛期降水多、龍舟水偏重、強颱風影響概率大」的趨勢。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

厄爾尼諾狀態示意圖

通俗地說,就是厄爾尼諾現象通過複雜的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造成天氣氣候的異常變化,從而導致暴雨、洪澇、強颱風等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發生。一般來說,全球每2至7年會出現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表明,2018年9月進入厄爾尼諾狀態,2019年1月達到厄爾尼諾事件標準。預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今年冬季,持續時間可能超過15個月,形成一次超長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中等至偏強。

研究表明,受中等以上強度超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廣東省發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可能性增加,呈現「開汛偏早、前汛期降水多、龍舟水偏重、強颱風影響概率大」的趨勢。

廣東氣象局稱,今年以來廣東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已在3月上旬入汛,提早28天。

據廣東氣象局預計,今年影響廣東的颱風數接近常年,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的颱風有4至5個(常年5.2個),但強颱風影響概率大,且影響區域相對集中。如果颱風來襲與天文潮高潮疊加,風暴潮致災的幾率將加大,沿海市縣須防範登陸颱風帶來的大風暴雨災害,同時加強防範颱風引發的風暴潮。

曾經的厄爾尼諾年廣東情況如何?統計顯示,近30年來,厄爾尼諾年為廣東帶來了3次強颱風,其中有一次為超強颱風,都是在粵西登陸。

最近一次為2015年「彩虹」。「彩虹」在2015年10月4日下午在廣東省湛江沿海登陸後,隨後進入廣西,整整持續了5個小時。「彩虹」強颱風使廣東20多萬畝香蕉新芽受損,廣西超過5萬畝掛果期香蕉被颳倒。

受颱風「彩虹」影響,廣東湛江、茂名等地香蕉受損面積20%左右,其中茂名的高州、化州受災嚴重,部分受災面積超過30%,雷州、徐聞受損約20%。

統計發現,和今年情況相似的2015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 27 個熱帶氣旋生成,達到超強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個數14 個,較常年明顯偏多,較近10年同期偏多 12.5 個,颱風集中發生的頻率較高。

厄爾尼諾如何被發現的?

19世紀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秘魯等西班牙語系國家的漁民們發現,每隔幾年便會出現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升高。

這股暖流的出現使性喜冷水的魚類大量死亡,漁民們遭受重創。這種現象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最為嚴重,於是遭受天災而又無可奈何的漁民將其稱為上帝之子——「聖嬰」。

厄爾尼諾是如何形成的?

厄爾尼諾是一個氣候現象,太平洋上空大氣層中的東風一旦減弱,太平洋中的暖水層和冷水層就會產生變化,暖水上浮,冷水下降。厄爾尼諾發生時,太平洋東岸的南美洲等地受到暖水區控制。

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比常年同期偏高0.5℃,並持續5個月以上時稱為厄爾尼諾事件,根據厄爾尼諾事件的峰值強度劃分為弱、中等、強、超強4個等級。

厄爾尼諾生命周期多長?

厄爾尼諾每2到7年發生一次,每次事件一般至少持續半年以上,最長可達16個月。

1951年到2019年期間,赤道中東太平洋共發生厄爾尼諾事件20次;其中,中等強度以上的厄爾尼諾事件有11次,維持時間超過12個月的超長厄爾尼諾事件8次,達到中等強度的超長厄爾尼諾事件4次,超強等級的厄爾尼諾事件共3次,維持時間均超過12個月。

以往的厄爾尼諾年,廣東情況如何?

按照常年氣象觀測,我國南方春夏的雨帶要隨著副熱帶高壓的推進經曆數次北跳過程,在4月上中旬,雨帶一般是位於華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在這個時候進入前汛期,而6月份左右,副熱帶高壓會開始北跳越過北緯20度,南方的雨帶會跟隨者北抬至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帶進入梅雨季,而7月中旬副熱帶高壓脊線向北越過北緯25度,主雨帶達到一年最北的時候,這個時期華北進入雨季,而長江流域和江淮進入伏旱...這樣一個推進過程完成我國中東部春夏季的雨季更替。

因此,目前多雨區域應該維持在華南地區才對,但從預測來看,我國這一次多雨地區還可能將包括貴州湖南江西等地,多雨區域更加偏北,這可能是受到了厄爾尼諾的影響。

此前中國氣象局宣布,從2018年秋季發展的厄爾尼諾已經持續並升級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意味著厄爾尼諾持續在全球大氣環流中造成異常。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則指出厄爾尼諾可能將持續到秋季,意味著其對於我國春夏的天氣將產生深遠影響,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特大洪災就是1997年太平洋超強厄爾尼諾的後遺症,2019年4月南方降雨趨於異常,這可能意味著今年我國南方的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 遍及整個中、東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溫正距平高達3℃以上,海溫的強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減少,秘魯的漁業生產受到打擊,同時造成厄瓜多等赤道太平洋地區發生洪澇或乾旱災害。

厄爾尼諾現象的基本特徵

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漲,並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現象。大氣的變化滯後于海水溫度的變化。

厄爾尼諾現象不僅出現在南美等國沿海,而且遍及東太平洋沿赤道兩側的全部海域以及環太平洋國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會受到厄爾尼諾帶來的氣候異常的影響,發生一系列自然災害。總的來看,它使南半球氣候更加乾熱,使北半球氣候更加寒冷潮濕。

厄爾尼諾的氣候影響

科學家們認為,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與人類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是地球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結果,與人類向大自然過多索取而不注意環境保護有關。

厄爾尼諾對世界的影響:

1、影響全球大氣環流,使世界各地出現氣候異常,太平洋沿岸國家遭受重大損失: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地區降雨量會大大增加,造成洪澇災害,而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太平洋西部地區則乾旱無雨。

2、西太平洋沿岸的亞歐大陸東部、澳大利亞發生嚴重的乾旱,糧食減產,經濟作物破壞;印尼、澳大利亞森林火災。

3、東亞許多國家出現冷夏,水稻嚴重減產。

4、使本來在寒流影響下氣候較為乾旱的東太平洋沿岸的秘魯等地出現頻繁的暴雨,造成水澇和泥石流災害。

5、厄瓜多和秘魯沿岸水溫升高,造成秘魯漁場漁業減產。

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

對我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削弱了西太平洋沿岸的季風環流,使我國冬夏季風勢力減弱。

一、厄爾尼諾年夏季風勢力弱,全國整體降水偏少,夏季雨帶滯留南方特別是華南地區時間長,北方大部高溫少雨;南澇北旱。使北方夏秋連旱,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

二、長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遲;

三、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四、登陸我國颱風偏少。

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是氣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個新名詞。意為「小女孩」,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冷暖交替變化的異常表現,這種海溫的冷暖變化過程構成一種循環,在厄爾尼諾之後接著發生拉尼娜並非稀罕之事。同樣拉尼娜後也會接著發生厄爾尼諾。那麼,拉尼娜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繫,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面風的牽制。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颳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致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得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加劇,有利於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引發所謂的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的危害

拉尼娜現象氣候影響與厄爾尼諾大致相反,但其強度和影響程度不如厄爾尼諾。使季風環流增強,提高我國冬夏季風的強度

1、我國多寒冬,冬季風增強,冬春多強沙塵天氣。推遲南方早稻播種的時間。

2、夏季風加劇,使雨帶滯留北方時間增長,北澇南旱,利於北上颱風的活動,易造成夏季颱風活動偏多。

3、冬春季節加劇乾旱及森林火險等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地理 的精彩文章:

13張令人恐懼的大自然GIF圖!快放我下來,人家害怕……
「答應我,以後千萬別當老師」哈哈哈哈哈

TAG:我們都愛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