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同學哭泣寶寶卻視而不見,家長沒有教會「善解人意」,長大易吃虧!

同學哭泣寶寶卻視而不見,家長沒有教會「善解人意」,長大易吃虧!

果莓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下午去幼兒園接樂樂,很多小朋友都已經被家長接走了,只剩下幾個寶寶耐心的等著家長來接。有一個小朋友大概是沒有看到家長來接自己,在那傷心地大哭起來。樂樂卻視而不見,看到我來接她,高興地背起她的小書包,就沖我跑了過來。我拉著樂樂的小手問,小朋友為什麼會哭?你怎麼不去安慰一下呢?樂樂說不用管她,她是我們班的愛哭鬼。

樂樂一副毫不關心的語氣,也完全沒有感情波動,讓我很是驚訝。我趕緊與樂樂溝通,「寶貝,小朋友哭了,你是不是要安慰一下小朋友?你看她哭得多傷心?」樂樂告訴我,小朋友叫蘭蘭,平時就愛哭,大家都不想理她。寶寶不懂得善解人意,不會關心小朋友,讓我很是挫敗。

寶寶表現情感冷淡,同學傷心大哭,也會漠不關心,這樣下去人際關係會很差。家長沒有教會「善解人意」,寶寶以後可是要吃大虧的。這也是寶寶缺乏同理心,共情能力沒有得到發展的表現。


一、孩子的「共情能力」從什麼時候就要開始培養

1、嬰兒期(7個月)

孩子7個月大時,就已經會有情緒識別能力了。當媽媽笑的時候,孩子也很高興;當媽媽哭的時候,孩子就會難過;當孩子和媽媽分開,孩子的情緒就不穩定,表現煩躁。這都是孩子同理心的表現,只是他無法做出相應的表現,但是共情能力已經在自動發展了。

2、3歲以後

3歲以後的孩子已經能夠較好的識別人的情緒,並且穩定發展,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同理心的發展較好,積極性會得到提高,能夠更好的理解和解決問題。這時孩子的共情能力也已在穩定發展。

3、4-5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能夠從別人的言行來判斷情緒了,因為很多情緒都是通過動作來表達的,孩子比較容易識別,這時孩子的共情能力已經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4、6-8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通過表情、動作、環境等因素綜合判斷他人情緒,也懂得情緒的複雜性,他已經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同理心不斷加強,可以較好的發展孩子的共情能力。

孩子的共情能力可以從一歲以後開始培養和訓練,孩子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他人情緒的認知和感受也是不同的,將會發生較大的轉變,這也是孩子共情能力發展較好的時期。


二、不會「善解人意」會給孩子帶去哪些影響?

1、孩子沒有同情心

不會善解人意的孩子,通常沒有同情心,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也不會注意到別人的情緒變化。即使發現了別人情緒上的不同,表現也比較冷漠,淡然處之,這都是沒有同情心的表現。

2、孩子不會關心他人

不能善解人意的孩子,也不會關心他人。他通常只注意自己的感受,有情緒的時候也會發泄,但是對別人的情緒變化就不管不問了,很少關注,更不要說關心了。

3、孩子不會幫助他人

不懂得善解人意的孩子,也不會幫助他人。當看到他人遇到困難時,他不會伸出手進行幫助,表現比較自私,也有點冷漠無情。

4、不心疼父母

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的情感關愛和物質給予,卻很少表達對父母的關心,不懂得心疼父母,親子關係也不是很好。

共情能力發展較好的孩子,會顧及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表達,有一定的情緒辨識能力,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會得到很好的發展,也會有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的共情能力和同情心

1、多與孩子討論情緒和感覺

父母要多與孩子討論情緒和感覺,讓孩子能夠正確識別不同的情緒和感覺。同理心建立在孩子能夠正確解讀別人情緒的基礎上,之後才會對他人產生同理心,共情能力也得到發展。

2、父母言傳身教

父母的親身示範比講道理更有效,要與孩子建立較好的親子關係,孩子心情愉悅,情緒比較穩定,才能做到同理他人,學會顧及別人的情緒。

3、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

孩子的年齡增長,自我意識也比較強,通過角色扮演遊戲,能讓孩子學習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感受不同的情緒表達,有助於培養同理心,讓孩子的共情能力得到發展。

4、運用繪本的力量

家長可以運用繪本的力量幫助孩子標示感覺,最好選擇人與人的互動較多的繪本。比如:繪本中描述到與分母分開的感覺,或離家的焦慮感,通過繪本故事讓孩子標誌和體會不同感覺,進而培養同理心。

共情能力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同理心,家長對孩子進行同理心的教育,孩子就會懂得顧及別人感受,也會富有同情心,懂得關心和安慰別人,做一個有禮貌有修養的好孩子,相信孩子的共情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四、生活中,父母在哪些方面該以身作則,讓孩子體會到善解人意的好處

1、理解孩子

家長要有同理心,要耐心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接受孩子的情緒,做一個懂孩子的家長,讓孩子在這裡體會到家長的認同,會對家長產生信任,孩子的共情能力也會得到發展。

2、向孩子表達真實的自己

家長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表達真實的自己。當家長關愛孩子時,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真實的關愛,而不是單薄的說我愛你。當你生氣時,要讓孩子知道你為什麼生氣,而不是單純的表達你的憤怒情緒。孩子在聽家長表達的同時,也會產生同情心,共情能力也會得到培養和發展。

3、讓孩子換位思考

家長可以上孩子進行換位思考,讓孩子真正懂得禮貌、禮儀,也懂得遵守規則,家長也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並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孩子的共情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孩子不知道安慰他人,表現淡漠無情,其實不全是孩子的錯,更多時候是家長沒有培養和引導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讓孩子缺乏了善解人意的同理心,他自然無法關注他人的情緒和感受。家長就要培養和引導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人際關係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各位寶爸寶媽們,您家孩子懂得善解人意嗎?您又是如何培養和引導孩子的共情能力發展的呢?歡迎大家與果莓媽媽一起探討!

我是果莓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於然 的精彩文章:

「劣質」口紅這3個特徵非常明顯,中一個就不能用,女生長點心吧
男生手機中「最隱秘」的3種軟體,女朋友也不能看,裡面全是秘密

TAG:心於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