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好物 100 娃娃

好物 100 娃娃

「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和造型設計師伊藤正子寫了本書《好物 100》,記錄了 100 樣可以陪伴他們終身的好東西。

清單編輯部推出同名專欄,連載 100 個物品和我們的故事。

它們或許並不昂貴,也不稀有,但無一例外,都曾照亮過我們的生活。

每次路過街邊的抓娃娃機,就想衝進去「酣暢淋漓」一把,但是理智把我拉回現實。有地方放嗎?會按時清洗嗎?搬家會帶走嗎?現在還會害怕一個人嗎?反正我幾乎每次都是搖搖頭,然後默默走開。

2006 年,我們家那個十八線小城市出現了許多抓娃娃機,這些娃娃機全都被放在了遊戲廳里。沒見過世面的我一放學就會跑去遊戲廳,拽著省吃儉用的零花錢去「碰運氣」。

一來二去經驗也多了,抓娃娃抓得特別順手,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各種娃娃堆得家裡到處都是。

其實我本身對毛絨玩具談不上喜愛,只是覺得「抓」這個體驗很有趣。但是一下子擁有了那麼多,少女心難免泛濫。不僅給它們起了名字,還將它們按照不同色系並排羅列在床上,大的放在最裡邊,小的就堆砌在大的身旁。

我的床很大,一個人睡 360° 旋轉毫無壓力,所以經常也會把頭靠在大娃娃上看電影,毛茸茸的纖維緊貼著肌膚,柔軟的身軀帶給我母親懷抱般的溫柔。於是,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抱著娃娃睡真是太有安全感了!

當時家人早出晚歸,我下晚自習回家都經常見不到人,很多時候都是直到躺下後才聽見他們回家的聲音。大多數時候我都是一個人吃晚飯,晚飯可能是蛋炒飯,或者是一碗清湯寡水面。

人格還不夠飽滿的小時候的我,常常孤單到崩潰大哭。在這種長期缺少陪伴的環境中成長,發現娃娃可以給予人安慰後,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想讓我放手那是不可能的。

至此,我的戀物癖完全被激發。不僅是抓娃娃機里的娃娃,路過一些精品店也會進去淘一番。最常買的款式就是粉色兔子,如果寫這篇文章是在家裡,我真的很願意把我的「兔子家族」拍給大家看看。

我最喜歡的那隻叫做「貝貝」,30cm 左右,短絨毛玩偶,腿很長,屁股內部填有砂石,很有分量感。它身穿粉色紗網裙裝,系著比我手還大的蝴蝶結,好看極了。

貝貝一直陪伴到我高三,無論床上有多少娃娃,枕邊一直都是它,因為比起其它萌成球的娃娃,貝貝手長腳也長,我能摟著它一直安穩睡到天亮。

比較慶幸的是,雖然我媽媽偶有抱怨,但從不會擅自動我東西,甚至還經常幫它們洗澡,一邊洗一邊對著娃娃說:「你看她多大一人了,還天天抱著你們睡覺,你們少藏點灰,不然她鼻炎又犯了。」

上大學後,媽媽將家裡的娃娃都打包收進了床箱中。我曾想帶著貝貝一起來北京,但被媽媽阻止,說新同學看見我抱著娃娃睡覺會覺得我還是小孩子,我覺得她說的有道理,於是獨自踏上求學的路。

但是你知道的,這種依賴不是說改就能改。背著媽媽,我又買了一個超大的娃娃放在宿舍的床上,它叫「狗子」,陪伴了我 4 年。

它現在還在我身邊

工作後,抱著娃娃睡覺的習慣消失了,我撓破腦袋也想不出是哪一天突然就把它從床上拿開了,可能是工作太忙,也可能是我長高了,床小了。

直到最近讀到一篇關於「孩子戀物」的文章,大概意思是:「孩子戀物背後隱藏著是對愛的渴望,也是對安全感的一種本能渴求。孩子戀物並非壞事,他們只是在找一個替代的物品,來減少對母親的依賴。這很可能是在用一種積極的態度讓自己從』完全依戀』到』完全獨立』。也是一種應付壓力的自我安慰。」

我突然就能解釋自己的種種行為,從愛上娃娃到放棄娃娃這個階段,實際上就是從依戀到獨立、從緩釋壓力到承受壓力的過程。戀物的習慣總有一天會放棄,沒有明確的年齡階段,或許等到真正成長的那一刻,曾經的習慣也不過是過眼雲煙。

·The End·

撰文陳白羊

設計子丸喜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單 的精彩文章:

這 6 樣東西專坑女人的錢,你中了幾槍?
你真的是敏感肌么?

TAG: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