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行目的不是在追求美好的覺受

修行目的不是在追求美好的覺受

那麼,究竟是什麼障礙一個人,障礙一個修行者在精神道途上前進?是自私,自我珍愛的態度。對這點我們必須小心。很多人從事修持。他們已經修持了很多年。他們做了很多閉關,很可能已經達到一種平和、安好(well being)的狀態。那是很可能的。第一個目標,平和,這是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如果他們真的開始檢視自己,看看悲心是否增長或自私是否減少,那麼我想這些人里大概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能達到第三階段。其他人大部分停留在平和狀態中。因此,檢視自己並發現自己的自私很重要,這樣我們才能克服它而繼續修持。

請了解,對「感覺好一點」的追求,是一種輪迴性的目標。這全然是現世的追求,是借用佛法並利用其所有殊勝的方便來微調自我,使自我變成更適應、運作得更好的實體。「世俗目標」的定義,是以目標導向的心態來為自己完成某些事,以便「感覺很好」。我們可能利用精神修持來達成這個目標,一個很好的理由是它比別的方法更有效。如果我們在這個道途上,我們做了一點精神的修持,並且裝成是真誠地做。這種欺瞞,把自我取向和唯物目標藏在桌巾底下,可能包括了「我皈依佛、法、僧,所以我必然是純凈的。」之類的想法。

就算你只做一點點修持,也要試著以真摯無偽的方式來做:帶著真實的見地、禪修與行持來做。就算只有一小段時間,也要真實。否則,還不如一整個放棄,否則到最後,你可能只是用佛法來讓自己在困惑中陷得更深而已。要在佛法修持上真正進步,你也必須生起正確的動機。「我想要從事禪修來凈除一切障礙,特別是我的主要敵人──我執,並且利益一切有情。」如果你有這樣的動機,就會往證悟邁進,而非邁向建立強大健壯的自我。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在一開始就以真實的方式來激勵自己,佛法修持可能就不過是另一種每天吞維他命丸,讓「我」健康強壯的方式而已。當精神修持就只是營養補充品,你會在感覺能量低落或心情不好時用一點。你坐下來修持,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你試著透過修持來平衡自己,之後又回到日常活動。

我們必須認真地關注這些問題:我真的是以真摯無偽的方式來修持嗎?我真正在進步嗎?我們需要一再一再地檢視自己。當我們修持愈多,基本的指導原則是:我們的煩亂情緒是否減少了?智慧是否開展增長?是或不是?我們應該以此方式誠實地檢視自己。

光只領受法教是不夠的;你一定要運用它、體驗它。此刻,我們仍被籠罩在迷惑經驗中。我們以自己的情緒和二元對立來替自己打造一個牢籠,並日復一日困坐其中。我們可以繼續待在這個牢籠里,或者我們可以運用大圓滿的教導打破牢籠,以獲得自由。

真的,若要修持佛法,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並且能夠欣賞你自己正在做的事。真實無偽的誠實和欣賞,會帶給你對生命的信心。

如今我們擁有個人自由,可以賺到足夠的錢並照顧好自己。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有其它障礙佛法修持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尋求實時滿足的傾向。有這麼多的小玩意兒和這麼多的情境可以讓自己投入,帶給我們實時的滿足。這件事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的心習慣了立即的回饋,而我們被這種期待給捆縛住了。這是妨礙我們就在當下修持的主要障礙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道探索 的精彩文章:

修鍊問答:小周天和大周天有什麼不同?
跟祖父學習功法出了陰神,卻因求神通而走火入魔!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