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道盡現實和人性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道盡現實和人性

幾千年來,古人根據平生經歷和深入思考,總結出許多至理名言,若能領悟其中道理,即使做不到大富大貴,也能夠學會為人處世的方法,少走不少彎路,避免跳進別人挖好的坑,人生之路才有可能順暢。今天介紹的這句名言為「仗義每從屠狗輩」,其實後面一句話才是精華,道盡現實和人性。

提到「仗義每從屠狗輩」,很多人都不陌生,它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古代稱得上仗義的人,並不一定是熟讀聖賢書文人,甚至一大部分是從事殺豬屠狗這般不太體面工作的人。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此話出自明朝才子曹學佺之口,背後有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道盡現實和人性

曹學佺是明代福州府侯官縣人,母親去世較早,父親以賣燒餅為生,含辛茹苦將他撫養長大。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曹學佺自幼非常懂事,明白父親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用心讀書,日後成為飽學之士,也算光宗耀祖了。他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頭懸樑錐刺股,加上天生聰明,十七歲就考中舉人,被譽為閩中十子之首。

萬曆二十三年,曹學佺一鳴驚人,以極為優異的成績考中進士,當時他只有21歲,幾乎是同科考生中年紀最小的一位。曹學佺不是個讀死書的書生,可以說是難得的全才,天文地理均有涉獵,詩詞歌賦更不在話下,而且還精通音律,對諸子百家和儒釋道都有很深研究。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道盡現實和人性

古代讀書人追求「學而優則仕」,曹學佺自然也不例外。公元1622年,他被朝廷任命為廣西右參議,赴任之前就聽說桂林的皇親國戚目無王法,經常欺壓百姓,驕橫跋扈程度令人痛恨。但是,礙於他們的身份,當地百姓敢怒不敢言,官府也不敢過問,剛正不阿的曹學佺決定好好管一管。

有一天,一位皇親國戚府上的僕人,牽著狗到街上溜達,故意放狗把路過的秀才撲倒在地,並進行撕咬。此時,一個殺豬屠狗的人看到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把正在咬人的狗殺了,從而救了秀才一命。皇親國戚的僕人氣壞了,叫人把屠夫綁起來押送到官府,並要求曹學佺對他進行懲罰。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道盡現實和人性

曹學佺弄清前因後果,認為屠夫非但沒有錯,反而是見義勇為,不僅當場將他釋放,還讓皇親國戚賠償秀才一些銀兩當作醫藥費。皇親國戚不甘心,私下裡威逼利誘被咬的秀才,給他很多銀子,讓他把口供改了,說是他與皇親國戚是好朋友,那天只是跟狗鬧著玩,屠夫不分青紅皂白殺了狗,所以他們要求曹學佺問罪於屠夫,讓屠夫抵命。

曹學佺明察暗訪,很快查出真相,秀才因貪圖錢財篡改口供,故意誣陷救命恩人。曹學佺勃然大怒,指著秀才痛罵:「屠夫不顧一切救你一命,你卻恩將仇報,如此喪盡天良,簡直連豬狗都不如。」於是,命人把秀才痛打一頓,並革去他秀才的功名。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道盡現實和人性

此事雖然解決,屠夫也被判無罪,曹學佺心中的怒火卻沒有消除,提筆寫下14個字:「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尤其是「負心多是讀書人」,聽起來非常扎心,道盡人性。相對於書生來說,古代屠夫也許沒讀過書,但明白仗義相助的道理,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反而見利忘義,實在讓人寒心。

曹學佺的這句話雖略顯偏激,以偏概全不夠嚴謹,卻也有一定道理。曹學佺時刻以「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提醒自己,公元1646年,清軍大舉進攻福建,曹學佺選擇自縊,誓死不投降於清兵,死前留下一副對聯:「上聯:生前單管筆,下聯:死後一條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異樣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李白年輕時的一首詩,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最後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為何古人「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背後的道理你懂嗎?

TAG:異樣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