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方舟子的科普真的靠譜嗎?

方舟子的科普真的靠譜嗎?

源丨科學公園 作者 | kexuer

筆者前幾天寫的《方舟子,大家喊你出來走兩步》一文,為大家重溫了「打假鬥士」如何自己打假自己。

文章發表後,方舟子沒有對此進行直接回應——也難怪,無論怎麼直接回應都是在自打臉——而是轉移話題,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重發了另一篇指責科學公園的所謂科普《不用擔心疫苗中的抗生素殘留嗎?》(以下簡稱「方文」)。

其實這篇方舟子引以為自得的所謂「科普」,恰恰是一篇水平低劣的偽科普。筆者決定借這個機會,揭露方舟子真實的「科普」水準。

既然是舊文舊事,那麼筆者不妨先簡單介紹事件背景。

方文發表於2015年6月,批判的對象是科學公園當時發表的來自上海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員陶黎納的《理性看待疫苗中的抗生素殘留》(以下簡稱「陶文」,全原文附後)。這位陶先生因為在一些科學問題上與方舟子持相反態度,甚至公開與方進行爭論,一直被方視為眼中釘。

對於陶先生的某些科學觀點,科學公園編輯部並不贊同,但就陶的那篇投稿,從科學上看來並無不妥,編輯部審閱之後,認為應該對文不對人,理應發表。

方舟子看到科學公園刊登陶文後勃然大怒,宣稱要對人不對文要求科學公園立刻刪除網站上自己的所有文章,理由是「不與方黑為伍」

然而對於這個理由,很多吃瓜群眾並不買賬。因為就在差不多同一時期,方舟子應邀加入光明日報的某個專家委員會,而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的「專家專欄」里,曾經因被方舟子打假而雇凶報復的肖傳國赫然在列一邊號稱與方黑「不共戴天」,另一邊卻與「最兇殘的方黑」為同一個東家效力。同樣性質的事件,為何方舟子以截然不同兩種態度示人?

很多網友表示對方舟子這種「眼裡揉不進沙子」的雙標作風看不懂,其實這很好理解:科學公園作為非營利科普平台,無法像光明網那樣付費聘請方舟子為「專家」。

沒有「專家」費用可以付給方舟子,自然只能刪除網站上曾經轉載的方舟子文章,科學公園因此得罪了方舟子,自然也成了其眼中釘。自此,方舟子開啟了對科學公園曠日持久的瘋狂打擊。科學公園在方舟子口中,也從「優秀科普平台」,成為「科騙公園」。

把科學公園樹立為敵對目標後,方舟子開始「尋釁滋事」——與其對外所標榜的「潔癖」不同,方舟子對於「自己人」,再惡劣的問題也視而不見(例如彭劍之於「安保資金」),但對於「敵人」則表現出雞蛋里也要挑骨頭的睚眥必報之態——聲稱陶文存在嚴重問題,「有可能誤導、危及兒童生命健康」,因此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方文。

方文發表後不久,就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其中的破綻。文中有一句:「至少有兩個臨床報道稱,麻腮風疫苗中的新黴素殘留可能引起了急性全身過敏反應」,同時註明參考文獻2和3,然而其中的參考文獻2(JAMA. 1981 Feb 13;245(6):571,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373640,中文譯文可參考http://weibo.com/p/10016038559838258310870)根本沒有列出任何病例,只是一篇很短的評論而已。

方舟子所列出參考文獻白紙黑字,因此虛構病例被抓現行之後,實在是無法狡辯,只好很快發推特更正說:「不好意思,一開始誤引了一篇文獻(對內容無影響),已更正,轉載請以改過的為準「,然後刪除了參考文獻2,並將那句話改為「有臨床報道稱,麻腮風疫苗中的新黴素殘留可能引起了急性全身過敏反應」。

且不說是方舟子自稱的「誤引」,還是為了誤導讀者故意突破科普底線假造病例,退一萬步說,即便是誤引,方舟子科普水平之低劣也可見一斑。要知道喝了多年「洋墨水」的方舟子很喜歡嘲笑別人英語不好。但是對自己英文自信滿滿的方舟子,怎麼連這麼短一篇評論里有沒有病例都搞不清?

然而更大的問題在於,那篇錯誤的文獻根本不是「對內容無影響」。本來方文和陶文爭論的焦點就在於是否需要擔心疫苗中的新黴素殘留。現在方文修改後,列出的文獻里的病例從「至少有兩個」變成了「最多有一個」,而且這唯一的病例還並不能確定急性過敏反應確實是由於新黴素引發。說白了,疫苗中新黴素殘餘引發的急性過敏反應迄今根本沒有發生過,如果這也要擔心的話,小編表示你咋不擔心走在路上被天上掉下來的隕石砸死呢?擔心坐飛機遇到空難也比這個靠譜些好伐?

當然了,你方舟子非要大家擔心,小編也攔不住,關鍵在於,既然要別人擔心,總得給出些有操作性的建議或者應對措施吧。那麼方舟子是怎麼說的呢?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議是,如果曾經有過對新黴素嚴重過敏(急性全身過敏反應),那麼就不應該接種那些會殘留新黴素的疫苗(包括麻腮風疫苗、滅活脊髓灰質炎疫苗、帶狀皰疹疫苗、流感疫苗等)。如果只是對新黴素有過接觸性皮炎反應,可以正常接種(文獻3)。」

「接種疫苗對個人、社會都有好處,但是對個人也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應該權衡收益與風險之後做出決定。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對新黴素過敏,或者只是有過因新黴素導致的接觸性皮炎,由於新黴素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本來就很罕見,碰巧因疫苗中新黴素殘留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就更低了,在這種情況下,接種疫苗的收益大於風險,應該正常接種。如果對新黴素有過急性全身過敏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疫苗中新黴素殘留引起嚴重過敏的風險大大增加,接種疫苗的收益小於風險,就不應該接種那些含有新黴素殘留的疫苗。」

看到此處,小編徹底愣了:這跟陶文給出的建議不是一模一樣嗎?陶文稱「不知道是否對抗生素過敏,那麼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當作不過敏來處理「。方文說「疑罪從無」的說法不妥,可是對於這樣的人群,方文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嗎?沒有,還是建議照常接種。那你讓別人擔心什麼呢?非要說兩篇文章在此有什麼區別,也只是陶文稱對新黴素有嚴重過敏史的患者接種含新黴素殘餘的疫苗時應謹慎,而方文援引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說法稱有此類病史的不應接種這些疫苗。但科學公園編輯部邀請的審稿人查閱相關文獻後發現,並非所有權威機構都認為有新黴素嚴重過敏史的人應該一律避免接種相關的疫苗,例如美國過敏、哮喘與免疫學會就建議在接種前進行皮試。所以陶文此處表述雖然可以更清晰明確一些,但也算不上是錯誤。

方文題目是《不用擔心疫苗中的抗生素殘留嗎?》。一般來說,看到這類反問句形式的題目,人們總是默認文章會給出否定性的回答。可是如果仔細讀完方文,我們實際上可以得出結論:真的不需要擔心疫苗中的抗生素殘餘。不得不說,方舟子真的無愧於「中文科普第一人」的稱號,居然能夠在和對方結論相同的情況下,批評對方結論大錯特錯。如此高超的寫作技巧,小編自認這輩子也學不會了。

方文最后冠冕堂皇地講了一堆道理,說什麼【不是說不靠譜的「科普作者」每篇文章都錯或每句話都錯。但更可怕的是十句話里給你塞一句私貨,一般人是沒法識別的,有識別能力的人又未必注意到或注意到了未必有興趣有時間去澄清,畢竟沒有義務來替讀者一一把關。所以最省事也可靠的辦法是遠離這些「科普作者」】。在小編看來,這段話回贈給方舟子本人再合適不過了。最近有讀者給小編留言,質疑科學公園為什麼對方舟子的批評不理不睬。問題在於,像這種充斥著斷章取義歪曲事實的所謂批評,我們為什麼要花費寶貴的時間精力去辨別?最省事的辦法,正是像方舟子推崇的魯迅先生所說那樣,「連眼珠子也不轉過去」。當然,為了不使謬種流程,誤導讀者,空閑時間給上兩巴掌也是功德。

最後,小編要敦促一下方舟子,別以為你這件醜事會隨著時間推移被人遺忘,更不要試圖繼續狡辯,認錯道歉,深刻地反省自己,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附:理性看待疫苗中的抗生素殘留

常有兒童家長詢問抗生素過敏是不是預防接種的禁忌症?要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醫學概念——劑量。

抗生素不是疫苗中的必須成分,但在一些疫苗的製備過程中,為了防止細菌污染,所以要添加一些抗生素。在最終成品前,還要盡量去除抗生素。

我國在2010版藥典中規定:疫苗中如果添加了抗生素,那麼最終成品中所有抗生素累計殘留量不得超過50納克/劑。為了使網友對「納克」這個重量單位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我必須把重量單位的換算關係列出來:1克=1000毫克=1000000微克=1000000000納克。

現在疫苗中添加的抗生素一般是新黴素和慶大黴素,其中以慶大黴素最受關注,因為除了過敏之外,慶大黴素在臨床上如果用於嬰幼兒,可以造成永久性的神經性耳聾(耳毒性)。據說,春晚節目《千手觀音》的殘疾人演員中,半數以上與使用氨基糖甙類(慶大黴素是其中之一)抗生素造成的失聰有關。1999年我國制訂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範》,公布了30種容易導致耳聾的藥物。規範中指出:新黴素和慶大黴素均屬於排名第一位的致神經性耳聾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並規定:6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

對慶大黴素或新黴素敏感者接種含這兩種抗生素的疫苗是否會引起神經性耳聾?

慶大黴素的耳毒性不良反應默認是指臨床使用劑量水平下的不良反應。慶大黴素的臨床使用劑量:成人80毫克/次,小兒3~5毫克/公斤體重/天。以5公斤體重的嬰幼兒為例,其每天的治療劑量至少是15毫克。也就是說,那些包括神經性耳聾(還有腎毒性)的不良反應,至少是在使用15毫克(15000000納克)後發生的。某疫苗中的慶大黴素含量以50納克/劑計算(疫苗抗生素殘留量標準:≤50納克/劑),接種1劑該疫苗後進入體內的慶大黴素劑量只是最低臨床使用劑量的3/100萬。實踐中也沒有過因為接種含有新黴素或慶大黴素的疫苗導致神經性耳聾的可靠證據。因此,接種疫苗時無需擔心其中的抗生素會導致神經性耳聾。

抗生素還有一個問題是過敏。很多人都知道青黴素過敏後果很嚴重,所以臨床上使用青黴素之前要做皮試。皮試使用的皮試液還是青黴素,但稀釋了多倍。青黴素皮試液的配置方法是將80萬單位青黴素做1次溶解和2次稀釋,最終得到濃度為500單位/ml的皮試液。注射到人體皮內的皮試液是0.1ml,即真正進入體內的青黴素劑量只有50單位。50單位青黴素皮試劑量,只是臨床最低使用劑量的63/100萬(50/800000)。如果慶大黴素也要做皮試,其皮試液的配比方法與青黴素相同,那麼慶大黴素的皮試劑量仍然要比疫苗中的慶大黴素劑量至少高30倍。在各種抗生素中,青黴素引發的過敏通常會危及生命,所以有必要進行皮試;其他抗生素的過敏一般不會危及生命,通常無需過敏測試。疫苗中的抗生素不是青黴素,其含量也遠低於理論上的過敏皮試用的劑量,因此疫苗中的抗生素引發嚴重過敏的風險極低。目前,全球關於預防接種安全性的研究中,明確與過敏有關的疫苗成分主要是明膠(穩定劑),其次是卵清蛋白(培養基),沒有疫苗中的抗生素引發過敏的證據。

目前,含抗生素的疫苗在說明書中都將「對抗生素過敏」寫入禁忌症。人們往往會疑問,那我沒有用過這種抗生素,不知道是否過敏,是不是應該先做皮試後接種呢?科學而合理的回答是:不知道是否對抗生素過敏,那麼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當作不過敏來處理(即正常接種);即使對抗生素過敏,考慮到接種的收益巨大,疫苗中抗生素實際引起過敏的風險極小,抗生素過敏者(曾休克或喉頭水腫的過敏者需要謹慎)仍應接種疫苗。接種後注意觀察,如有過敏,對症治療。

-完-

原創聲明:本文為科學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巴黎聖母院的那些事——拿破崙到雨果,大革命到一場大火
儲存氣體、分解毒氣、去除污染物……這到底是什麼新材料?(上)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