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產業互聯網的黑馬,Testin雲測的變革

產業互聯網的黑馬,Testin雲測的變革

「從開始創立,Testin雲測理念一直沒有變,就是我們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應用服務,企業就不用把太多資源、時間和人力花在他們並不擅長的應用服務上,而是把資源聚焦於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徐琨說。

徐琨是Testin雲測的總裁,Testin雲測則是中國第一家以雲的技術模式進行應用測試的企業,今天徐琨的團隊正在努力把Testin雲測打造成一個包括應用測試、應用推廣、雲眾包、AI大數據在內的企業應用服務平台,它提出的口號與徐琨說的相匹配:——讓應用更有價值。

2011年,正是中國移動互聯網起飛的一年,手機行業從功能機向智能手機轉型,市場激發出爆炸性需求,手機應用(App)的開發如同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一樣如火如荼。然而,如何在不同品牌、不同型號、不同系統的智能手機上開發出用戶體驗最好的手機應用,這對於創業企業而言,是一直很頭疼的問題,這牽涉到App開發的重要環節——兼容測試。

Testin雲測以兼容測試為突破口,搭建了一個真正的、可共享的第三方測試平台,在移動互聯網創業大潮中,打出嚮應用開發者免費開放的策略。在免費政策的吸引力之下,Testin雲測平台快速積累開發者,並形成強大的品牌。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移動互聯網化」,Testin雲測布局更多的企業服務,打造企業應用平台,悄然開始了商業化「掘金」的進程。

這聽起來就是一個典型的產業互聯網創業樣本。Testin雲測的創始人蔣曉海帶領團隊從兼容測試入手,以Freemium(免費增值)策略積累了大量的開發者,建立了品牌影響力。隨後,隨著傳統企業對於移動應用的需求爆發,蔣曉海的團隊發現除了兼容測試之外更多的企業需求。

有的應用需要大量人工參與,例如遊戲軟體需要多人同時在線,進行壓力測試。於是,Testin雲測建立了在線測試社區,將任務分發給社區的兼職工程師。這種在線社區演變成為今天Testin雲測的雲眾包平台。

雲眾包,是「零工經濟」模式的一種落地實踐,作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正在全球興起。一些技能點突出、薪資水平高的從業者開始擺脫傳統僱傭制的束縛,通過利用自己的空餘時間,幫別人解決問題從而獲取報酬;同時有一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選擇彈性的用工方式讓自己的人力成本變得更精益。

在挖掘企業應用需求中,Testin雲測發展的雲眾包不經意間開發出潛力巨大的新模式。

應用開發完畢,進入到應用商店後,如何通過應用獲客、如何提高應用的活躍度,成了最緊要的問題。Testin雲測又開始想辦法解決客戶面臨的應用推廣難題。

到2017年,Testin雲測不僅可以提供所有與應用測試有關的服務,還能通過「自動化工具平台 社區化『隨需隨聘』的雲眾包平台」模式,布局企業應用服務等多方面業務,同時用自建基地的模式打造AI數據標註等等多種業務,齊頭並進。自動化工具平台、自建基地和規模化雲眾包平台已經成為Testin雲測服務企業用戶的核心能力。

Testin雲測提出「讓應用更有價值」,就是幫助客戶盡量減少人工成本,同時提高應用的運營效益。能用自動化工具減少人工的,就用自動化工具;沒法用自動化工具減少人工的,就是用雲眾包方式。

「我們自己也是遵循這樣的宗旨,盡量自動化/智能化,盡量利用彈性用工;同時,開發自動化工具提高服務效率。」專註於「自動化 隨需隨聘」這兩種服務模式的無縫融合競爭力,Testin雲測構築的行業壁壘也因此不斷提高,『工具 雲服務』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商業模式之一,2019年年初,Testin雲測獲上榜「中國科創企業TOP100」 。

Testin雲測緣何能成長為產業互聯網的標杆企業?

讓天下沒有難測的應用

當初,為何要成立Testin雲測?

Testin雲測創始人蔣曉海曾經與徐琨共同創業,他們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移動應用開發的創業者。他們發現,移動應用的測試對幾乎每個開發者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蔣曉海回憶說:「當時我們相信,如果能有一種更好的方式,解除應用開發者在測試方面的痛苦,我們就創造了價值。我們創造性地用」測試設備共享、測試工具共享、測試人才共享「的的第三方雲測試模式,不僅解除了開發者的痛苦,而且創造了雲測試這種新技術模式,更進一步創造了一個新行業;今天,我們更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談到傳統測試方式的痛苦,徐琨不無感慨地表示:「我們接觸移動互聯網比較早,知道移動端的應用與PC端完全不同。我們經歷過最早的移動應用測試,發現PC端的應用經過一次測試就萬事大吉;但移動端應用開發完畢後,如何與眾多類型的手機完美適配,就是一個難題。如果都走通一遍,對應用開發者來說,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傳統應用測試的方法簡單粗暴又十分昂貴——儘可能將市面上所有的手機都買回來,由開發人員挨個裝、挨個用,這種方式不僅設備採購成本極高、而且耗費的時間較長。再者,開發人員做測試這種工作,性價比極低。如果僱傭專職測試工程師,則往往因為測試任務不飽和,浪費了勞動力。就這樣,基於自身的經歷、創新的想法及用戶的需求,蔣曉海帶領團隊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雲測試技術模式。2011年,Testin雲測推出自動化真機兼容雲測試平台,解決了傳統應用在兼容測試上成本與效率問題,不僅幫助開發者解決了手機類型不全的問題,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測試成本。

更重要的是,雲測試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應用測試的效率。徐琨解釋道:「移動應用進行測試時,你要把應用安裝到手機裡面,裝完以後要啟動,然後測試各種性能和功能。假設每一台手機花費10分鐘,在300款手機上進行測試,就需要3000分鐘,這相當於50個小時,一個工程師一周的時間就搭進去了。更何況,市面上何止300款手機。」以前要花7天的時間才能做完的兼容測試,在Testin雲測的自動化真機平台上,可以在1天內完成,效率得到了極大地突破。

與創始人蔣曉海、總裁徐琨不同,CMO張鵬飛在講到為何加入Testin雲測的原因時,笑稱是因為被一個500塊的安卓Pad坑了!

張鵬飛解釋說,在進入Testin雲測之前,他曾相繼在社交、電商領域。之後,張鵬飛收到Testin雲測的加盟邀請,當張鵬飛還在猶豫的時候,面試官送給他一個尺寸比手機大一點的安卓Pad。

「本以為這是老蔣給我的一個見面禮,沒想到卻是個坑。」拿到Pad之後,張鵬飛開始在應用市場搜索自己常用的APP,如保衛蘿蔔、塔防。但下載到Pad里,張鵬飛卻發現,App經常出現異常狀況,「要麼App會莫名其妙地閃退,要麼打開後跟屏幕對不上,要麼是放大圖片後會虛化得厲害。」之後,他去搜索了那個Pad,發現售價500元,而在那個時候,這種價位的智能設備非常普及,也是推動移動互聯網迅速普及的主力軍。

「安卓系統是開放的,有優點,也有缺點。最大的缺點是因為安卓系統允許手機廠商進行個性化定製,所以出現很多版本,這讓移動互聯網公司遭遇巨大的應用測試難題,移動應用因為測試的系統版本數量不足,導致應用出現各種不適配問題,我這種IT人還能使用,但普通用戶可能就沒法用,最終用戶流失。互聯網公司花了很多錢推廣應用,如果因為測試不足導致用戶流失,這就浪費大量的營銷費用。從另一個角度看,對應用測試的市場需求也創造了很好的市場機會。很多公司開發出移動應用後,並沒有經驗或經濟實力通過自己購買測試設備、招聘測試人員讓市面上的每一台手機、Pad去適配。Testin雲測用雲的模式解決了開發者面臨的難題,我就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有意義。從此,我進了這個『坑』,就再沒出來。」

創立初期:為什麼要Freemium?

互聯網時代,免費是眾多互聯網公司圈住用戶、搶佔市場的不二法寶。在PC互聯網時代,最著名的莫過於紅衣教主周鴻禕創辦的360;在產業互聯網裡,Testin雲測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Testin雲測CMO張鵬飛說:「當時的策略就是Freemium(免費增值),目的很簡單,吸引更多的開發者,不管是個人開發者,還是規模化的企業,不管有錢沒錢,你都可以通過這個Testin雲測的雲測試服務改善自己的產品」。但接下來怎麼走?這個問題似乎並沒有困擾這個團隊,蔣曉海相信,把產品和服務做好,為客戶提供真正的價值,公司自身的商業價值就能夠體現出來。

因此,Testin雲測一開始就抱著「和用戶做朋友的心態」來實施「免費」策略——即使用戶是不付錢的,也要認真地用心服務。這種心態下,Testin雲測收穫了眾多應用開發者。「很多應用開發者,或者說創業者,在創業前期都是很拮据的,他們沒錢僱傭測試人員,也沒錢購買測試服務。但是這些人一旦成功,就會成為最忠實的客戶。」張鵬飛說。

有一件事在張鵬飛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次他應邀去做演講,離場時,有一個CEO拉住張鵬飛,遞上名片,說了兩句話:第一,Testin雲測的服務太好了;第二,我們是小公司,現在是沒錢。如果我們創業成功了,一定會購買你們的服務。」

免費不僅培養了數量眾多的開發者,而且也推動Testin雲測不斷完善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對於用戶而言,凡是服務,不管是免費的,還是收費的,只要有缺陷,都會不可避免地吐槽。Testin雲測把免費用戶的吐槽看作是對自己產品和服務的最真實的反饋。從創業開始的幾年內,Testin雲測一直堅持免費的策略,開發者們不斷地反饋應用安裝、運行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而督促Testin雲測不斷優化雲測試平台,這進一步推動了應用與手機等硬體設備的適配。

「如果從一開始就實行全面收費政策,那不僅會嚇跑很多用戶,而且尚不完善的產品和服務會在付費用戶里產生壞口碑。對於從事企業服務的商家來說,口碑代表著一切。」

隨著Testin雲測的平台聚集的開發者越來越多,其口碑帶來的品牌也越來越具有影響力。知名企業開始與Testin雲測以聯合品牌的方式,針對開發者進行宣傳和推廣。如Intel在與Testin雲測聯合營銷的過程中發現,Testin雲測平台可以幫助Intel普及x86架構。於是,Intel與Testin雲測進一步升級合作關係。

以免費模式吸引中小企業,形成規模後撬動與大型成熟企業的合作,進而在雙方的聯合營銷、品牌互動等因素的推動下,Testin雲測的用戶數量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僅2012年5月,Testin雲測完成的測試數就已經多達100萬次,市場佔有率也大大提升(目前測試數已超2億次)。

商業化探路

對於從事企業服務的公司而言,平台聚集的開發者用戶數量雖然龐大,但與消費類品牌的平台相比,仍然是滄海一粟,不足以進行大規模的流量變現。最終,像Testin雲測試這樣的企業應用服務的商業化,還是要通過提供高品質的應用服務,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的方法。Testin雲測的商業和技術模式,國內沒有先例,國外沒有模仿對象,是一種徹底的創新。這逼迫著Testin雲測必須要商業化道路上走出一條不為他人走過的道路。

商業化是從一個小小的內測開始的。據Testin雲測的COO李海亮介紹,在測試流程中,通常都會有一個內測環節。以蘋果手機為例,開發者把一款App開發出來,不會直接上傳App Store去審核,而是先生成一款企業版,或者叫內測版,生成二維碼或者鏈接,分發給公司負責人或部分同事。因為有些應用的功能是否完善,自動化工具是無法實現的,必須要使用真人進行測試,俗稱「真人測試」。他們下載到手機上進行測試,再反饋意見完善產品。

那麼問題來了,單純憑公司同事和朋友的數量,加起來也遠不足支持這種「真人測試」。那時, Testin雲測平台上已經聚集了一大批App開發者。這些開發者急需在社區里找到測試人員,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人肉測試」,哪怕付費都可以。於是,除了真機自動化測試平台,Testin雲測索性在網上開辦了社區,招收兼職測試工程師,滿足開發者的這個需求。這個過程中,Testin雲測創立了另一種服務:眾包測試。今天的眾包測試已經達到數百萬的規模,同時,Testin雲測還推出專家駐場的模式,為企業派駐測試工程師。在未來,除了測試,這個業務還可以靈活地為企業派出其他各種專家和工程師,實現公司「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落地。通過隨需隨聘的方式,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是雲眾包模式打出來的亮點,也成為了Testin雲測的戰略性業務。

Testin雲測發現了另外一個商機:開發者在完成產品開發後,面臨著推廣的問題。終究,移動互聯網如同浩瀚的大海,每個應用創始之初,都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於是,Testin雲測推出推廣業務,如ASO優化、用戶獲取,通過優化提高這些應用在各大應用商店的排名,提高用戶的接受度。同時,Testin雲測與開發者合作,為開發者尋找廣告主,實現App的快速變現。

商業化的基礎,歸結起來,是用共享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Testin雲測通過雲的方式做到了測試設備共享、測試工具共享、測試人才共享。圍繞著應用,有了共享,商業化就有了乘數的效應。這種共享也在支持著Testin雲測面向未來的戰略業務。

掘金數據採集標註

從互聯網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演化的過程中,Testin雲測的主要業務從兼容測試發展到整個應用相關的服務;而當人工智慧時代大潮襲來時,Testin雲測也順勢開展了AI數據採集、數據標註業務,再次成功「掘金」。

起初,業內有人戲稱,人工智慧行業是「只有人工、沒有智能」,這是因為人工智慧企業的數據標註工作,往往都是由人力來完成的。從這種狀況來看,數據標註服務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企業對這些採集標註要求越來越高,僅人工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工智慧企業的需求了,向智能化轉型已是必然之舉。

比如,無論是手機廠商推出的人臉解鎖功能,還是零售企業推廣的刷臉支付功能,首先都必須進行人臉關鍵點標註。而隨著AI技術的發展,人臉關鍵點也越來越精細,對標註員的基本功和標註團隊審核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Testin雲測CTO陳冠誠表示:「我們在AI數據採集標註行業將繼續扮演「陪跑者」的角色,除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之外,還希望幫助客戶更高效率地完成數據採集標註,我們一直在用人工智慧的技術不斷改進採集標註的流程效率、實現標註自動化等。數據採集標註的客戶遍布各行各業,對於文本數據、語音數據、視頻數據甚至是激光雷達的3D點雲數據,我們都可以用大量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做高效的標註和流程管理,提高效率,幫助客戶成功。」

Testin雲測在數據標註業務上用的是「笨」方法——自建,這包括自建數據標註平台、自建數據採集基地,所有參與採集/標註作業的員工統一培訓管理,保證數據準確性。同時,Testin雲測又有「靈」的方法,這就是建立「定製化數據採集」體系,基於演算法的現實應用場景進行定製化數據採集搭建。同時配備多種數據採集軟/硬體設備,以滿足覆蓋儘可能多的邊際場景,從源頭提升數據準確率和適用性性。另外,Testin雲測採用的標審分離的質檢模式,審核員不參與採集。同標不同檢的審核作業雖然佔用了更多的人力,但在數據質量審核環節,效果顯著。

也就是說,在為人工智慧企業服務的同時,Testin雲測先用人工智慧的方式進行自我改造,以此為更多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Testin雲測的未來

2018年,Testin雲測進行了全新服務升級,正式將自身定位於一個應用服務平台。對於平台的發展,徐琨表示:「過去,我們平台上包含了個人開發者、企業開發者還有眾創空間等多方面客戶。隨著大量傳統企業開始實施互聯網戰略,通過移動互聯網開展業務,這些企業對應用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現在,Testin雲測的平台上活躍這的越來越多是企業級的開發者,我們要為公司下一個階段做準備,擴大自己的邊界和視角,獲得公司更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對於Testin雲測而言,下一波趨勢紅利也將接踵而至。如今,消費互聯網進入流量紅利末期,增量市場漸盡,逆向倒逼眾多企業開始考慮降本增效,利用互聯網優化產業鏈條。產業互聯網則被公認為是解決傳統產業鏈結構冗雜、環節低效的一劑良藥,有望在短時間內迎來高速發展。

在此情況下,企業要想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實現快速發展,必須依託技術完成數據化、在線化、智能化三方面的布局。在數據化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對線下所有用戶、服務以及流程進行數據化管理;數據化之後,企業才能通過在線化,或者是聯網化實現整個效率方面的提升;而人工智慧在企業各業務中的應用,會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帶來核心競爭力。

而在數據化方面,Testin雲測已經積累了深厚的經驗,這或許是Testin雲測下一個「掘金」的良機。已經成長為平台型企業的Testin雲測,會帶著眾多應用開發者奔向何方?我們將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短視頻大戰,一場互聯網底層價值觀的「對決」
2000萬人整容上癮,「整容界大眾點評」年入6億!女人的錢,真那麼好賺?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