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民間上交一枚「黑骰子」,博物館收藏了十年後,才認出是稀世國寶

民間上交一枚「黑骰子」,博物館收藏了十年後,才認出是稀世國寶

我國是一個文物大國,青銅器、瓷器、字畫、金玉製品等都是最傳統的文物,文物之所以很珍貴,不僅因為其本身的藝術價值,還在於它所蘊含的歷史信息,一般來說,年代距離我們越久遠的文物就越有價值,可是也是由於時間的久遠,使我們現代人對歷史上有些文物感到陌生,甚至連專業的考古人員都認不出來。今天我們就要說到這樣一個故事,中學生放學途中撿到了一枚26面的黑色「骰子」,上交當地博物館後整整十年後,專家才識破文物是稀世國寶。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陝西本就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大省,在其境內出土的古迹遺址不計其數,其中很多沉睡在地下文物都是被民間老百姓不小心偶然發現,農民在鋤地時挖出古董也並不是個例,這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也偶然撿到了一件不一樣的東西。

不過,不像青銅器、金玉寶貝等這些典型的一眼便能辨別出是文物,這件東西看上去有點怪,它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卻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都有不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又是幹什麼用的?這名中學生感到非常好奇,再加上已經具備了一些文物保護意識,所以他拿著這枚小石頭來到了當地博物館。

哪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拿著這枚「骰子」左看右看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這東西為啥有這麼多面?上面文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都回答不上來。不過,能確定的是,它一定有些年頭了,工作人員最終只能先把文物留了下來。就這樣,這枚身世不明的文物,在當地博物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一躺就是十年。

直到十年後的一天,省上一位專家到當地博物館遊覽時再次注意到了它,他興奮地叫道:『這不是獨孤信的印章嗎?原來在這裡!』,至此,經過上級專家的考究,黑「骰子」的身世終於被揭開。

獨孤信,中國歷史上一個傳奇的人物,武將出身,戰功赫赫,在北魏時便已成為掌管軍事大權的大司馬,另外,獨孤信也被稱歷史上「最牛老丈人」,他的一生多虧生了7個女兒,而且女兒們嫁得是一個比一個好。其中大女兒嫁的是北周明帝,為周明敬後;小女兒嫁隋開國皇帝楊堅,為隋文獻後;四女兒則嫁給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最後也成為皇后,所以獨孤信連續三個朝代都是國丈,地位尊貴,自然也是位高權重,而這枚骰子印章的發現就是他極高社會威望的最好說明。

此印章是由煤精製作而成,一共包括8條棱26個面,其中正方形面共18面,其餘皆為三角形,在14個正面上用楷書陰文鐫刻著他在北魏朝中的職位,包括寫著"大司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國之印"等等,因為所擔任的官職太多,為方便起見,獨孤信便將所有的官職都刻在一塊印章上,實在令人大開眼界。

這枚來自民間的怪石頭,被證明是研究北魏印璽制度不可多得的文物--煤精多面印,因為它稀有的歷史價值,後來被調藏至陝西歷史博物館,如今已成為該館的鎮館寶貝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幹活挖出「金疙瘩」,回家一稱重達18斤!引發兩大博物館爭搶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