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常平五銖錢你見過?

常平五銖錢你見過?

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南北朝時期,鑄幣甚多,幣值混亂,私鑄盛行。北齊到了天保四年(553年),用的還是以東魏永安五銖錢為主,雜用其他錢幣。北齊文宣帝高洋欲結束這種狀況,便開始鑄造新的錢幣。

原來此錢是借用當時囤積糧食的倉庫「常平倉」之名。常平源於戰國時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糴,即政府於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穀賤傷農,欠收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漢以後,常平倉置廢不用。

晉武帝泰始四年(268年),立常平倉,豐年則糴,歲儉則糶。高洋為自己鑄造的錢幣取「常平」為名即希望和常平倉一樣有調節市場之意。該錢為青銅質,直徑均在2.4厘米至2.5厘米之間,重量3.5克至4.2克。因幣值高,後期私鑄嚴重,出現赤熟、青熟、細眉等名目,傳世尚見一種背四決文小錢,另有厭勝錢數種。

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鑄,錢文篆書直讀,筆劃圓潤,平字第一筆與內郭合成一線,徑2.5CM,重3.5---4.2克。後期所鑄較前期粗糙,更有雜鉛錫薄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羊談企鵝 的精彩文章:

TAG:小羊談企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