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苗懷明:話說讀書與淘書

苗懷明:話說讀書與淘書

說到書這個字,腦海里首先浮現的不是別的,而是層層疊疊堆在地上的半屋子書,這些都是近期新買的和朋友惠贈的,還沒來得及上架,也沒想好怎麼上架,書房裡實在放不下了,這樣凌亂地堆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一種逃避。

來不及上架,只好凌亂地堆在一起

書對我來說,已經浪漫不起來,成為現實的苦惱。想要一套放書的別墅,這是我經常開玩笑說的話,其實也是真心話。買書並不算很難,更難的是為書找到擺放的空間,不知看著電子書長大的同學們能否理解這種苦惱,也許在他們看來,這些書一個移動硬碟就可以裝下,這種苦惱純粹是自找的。

但問題是,滿滿一套房子的紙質書和裝在一個移動硬碟里的電子書感覺能一樣嗎?

對一個讀書人來說,有一間書房自然是人生的一大夢想,幸運的是,我經過努力做到了,而且不是一間書房,是一套書房,一套帶有小院子的書房。儘管院子很小,房間也只有兩間,不過六十平米左右,面積還抵不上人家的一間大書房。

房間里已經儘可能多的放滿了書,兩間屋子不用說,通常房間都是三面放書,經過努力,自己做到了四面牆都放書,狹小的陽台和客廳都充分利用起來,見縫插針各放一個書架。有的書架更是直通天花板,有的書架的頂上也都堆滿書籍。

我和我的書房

至於擺放,可謂全方位立體型——里外放兩層,每一層都上下放滿。如果要拿裡面一本書,必須把外面的書一層層拿出來。實在沒地方放,有些就放在箱子里堆起來,桌子低下、角落裡,到處都是裝滿書的紙箱。

有人問你到底有多少藏書,這個問題實在回答不上來,因為沒數過,這是一件非常麻煩也很耗時的事情,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而且這個問題有些含糊,是藏多少種還是多少冊?比如那些叢書,算種數的話就是一種;算冊數的話,則有十幾冊或幾十冊乃至上百冊。再比如期刊,《明清小說研究》我有全套,如果按種數算,只是一種,但如果按冊數,則有一百多冊。

我得書後一般都登記,前幾年曾粗略統計了一下,藏書有一萬多種,至於具體的冊數,就不知道了,至少有個兩三萬冊吧,也許更多。且不說這幾年又增加了不少。

父親為筆者整理的藏書目錄

說到藏書,自然會想到讀書。來我書房的人幾乎每個人都問過這個問題:這些書你都看過嗎?連我的父母也都這樣問。我的回答是:這些書我沒有都看過,事實上也不可能都看過,但是我都翻過,需要的時候我可以隨時知道需要去找哪本書。

當然,這裡面帶有吹牛的成分,否則也就不會去買那麼多複本書了,在我單位的辦公室里擺放的書大多是複本,一不小心買重了,這樣也好,家裡和單位一邊一本,用起來更方便。

我買的書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自己教學科研需要的,另一類是自己感興趣的。自己教學研究需要的,主要是小說、戲曲、說唱等通俗文學作品及研究論著,還有中國古代文史哲方面的書籍。自己感興趣的,則五花八門,比如書話、偵探小說、科幻小說等等。

數量最多的是專業書籍,這方面的收藏就完備程度而言,和一般的圖書館比如單位的圖書館相比,不比他們少,當然前提是只比平裝書,不比線裝書。

書房小院門口

我個人研究的興趣在文獻學及學術史,因此本專業的書搜羅面比較廣,不是只挑精品買,而是全都買回來,見書就收。有人到我的書房後嘲笑我的書里有不少學術垃圾,這是他們不了解我的研究情況,不了解我買書的路數,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說的。

就閱讀而言,自然是儘可能多的去讀,讀的書越多越好。比如作品及研究資料,要多讀細讀,對一般的研究論著,則可以挑選一些重要的、經典的,比如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等就要反覆閱讀,重要段落達到背誦的程度。

至於一般書籍,翻翻就可以了,等到使用的時候再去詳細閱讀其中的某個章節或段落。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書,即便是專業書,也無法做到每本書都讀,只能採取精讀和泛讀結合的方式。

精讀的好處不用說,我特別願意說一說泛讀。

蘿蔔發芽了,埋在院子里,開出了蘿蔔花。

我喜歡把泛讀說成翻書。拿到書之後,看看前言、後記,看看目錄、作者簡介之類,這樣比從別的地方看到這本書的介紹要好很多。書翻過之後,會留下較深的印象,等到將來需要的時候,一下就可以想起來。

古代小說、戲曲、說唱方面的著述,我沒有全部通讀過,但我能見到的差不多都翻過。一般情況下隨便說出一本書的名字,我基本可以說出這本書的作者、內容及特點等。

翻書還可以建立全局觀,把一個行當的書全部翻過一遍之後,可以對整個領域的研究情況有個系統的了解,其熱點何在,薄弱環節何在,心裡是有數的,做研究時找題目就容易得多。

總的來說,買書、藏書是為了讀書的方便,也是一個愛好,但是隨著圖書電子化的趨勢,電子書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接受,紙質書將逐漸被電子書所替代,將來也許會成為純粹的文物。這個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因此當說到買書藏書這個話題時,會帶有一絲惆悵和傷感。

書房小院里盛開的土豆花

隨著電子書的普及,紙質書的閱讀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討論買書、藏書,也就帶有一絲懷舊色彩。

帶有懷舊色彩或者說有些傷感的還有淘書。淘書的樂趣就在一個「淘」字,從舊書堆里苦苦尋覓,忽然找到一本自己渴望已久的書籍,那種欣喜若狂的樂趣是外人無法想像的。如果財大氣粗,到書店一通亂買,藏書數量一下可以暴增,但這不是淘書,是買書。

我的藏書大部分都是自己從舊書店一本一本淘來的。自己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習都是在北京師範大學完成的,在北京上了十年學,也整整淘了十年書,特別是當地最大的舊書店中國書店,其在北京各個地方的分店全部跑過多遍。

小書的撰寫得益於自己的藏書

當時已經養成一種生活習慣,每到周末的時候,至少用一個下午或整天,或者琉璃廠,或者小西天、新街口、西單、燈珠口、隆福寺,或結伴,更多的時候是一個人去書店淘書。那時候沒有掙錢能力,學費生活費完全靠父母,稍微貴點的書就不捨得買,因此也買了不少殘書,後來再一本一本配全,有些一直到現在還沒有配全。

就這樣,日積月累,還是搜羅了不少書,本科畢業離開北京的時候已經有三十多箱子書,博士畢業再次離開北京的時候,已經有一百三十多箱,運到南京的時候,那場面還是很壯觀的。

畢業之後到南京,正趕上金陵舊書業最後的繁榮,也見證了本地的舊書業從興盛到衰落的全過程。那個時候,夫子廟、倉巷、朝天宮、南京大學一帶有很多舊書店。一到周末,朝天宮到倉巷一帶到處都是書攤,不花上一天時間是看不完的。僅僅是南大周圍的舊書店,沒有一天時間也是看不完的。我的藏書有相當多是在南京淘到的。

另一堆凌亂擺放的新書

其後,隨著網路書店的興起,隨著電子書的出現,買書變得越來越方便,淘書的樂趣自然也就打了折扣。到孔夫子舊書網、京東、噹噹、亞馬遜一搜索,自己需要的書就出來了。至於配書,也不過是敲擊幾下鍵盤的事情。容易自然少了意外,也就沒有多大的驚喜。

在此期間,實體舊書店受到嚴重衝擊,因房租、人工、水電等成本過高,無法生存,紛紛倒閉,剩下的一些實體店,也多是靠網路銷售維持生存。

如今在南京,淘書已經變成一種懷舊之舉,實在淘不到什麼書了,只能安慰愁眉苦臉的老闆幾句。如果沒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倒閉的舊書店將越來越多,乃至逐漸消失,這是可以預言的。

舊書店越來越少,很多書就淘不到,淘書的人就越來越少,舊書店的生存就更加困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目前這個問題還無解。

《遠去的書香》講座海報

網路和數字化不僅改變了書籍的形態、傳播的渠道,而且改變了我們淘書、藏書乃至讀書的方式,也可以說是深深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狀態。

我們在享受著現代科技帶來的巨大便利的同時,也深深懷念那些傳統的生活方式,書香已逐漸淡去,但當下流行的手機閱讀這種碎片、膚淺、浮躁的閱讀方式就是我們需要的嗎?我們找到適合這個時代新要求的理想讀書方式了嗎?

對於淘書、藏書和讀書,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有很多話要說,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悠小魚說書 第190篇 《金陵勝觀》
劉緒:夏文化探討的現狀與任務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