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去「紅岸基地」原型地逛了逛,那兒好像人類消失後的世界

我去「紅岸基地」原型地逛了逛,那兒好像人類消失後的世界

(原文題為《時間之外的往事:三體紅岸基地原型「7010」遠程預警雷達遺址行記》)

2019年是葉文潔向三體世界發射「到這裡來吧,我將幫助你們獲得這個世界」信號四十周年。作為科幻迷,紀念這一壯舉(亦或輕率之舉,取決於你站在哪邊看這一問題)的最佳行動,莫過於親身前往現實中的「紅岸基地」一探究竟了。

據說三體紅岸基地原型位於張家口,是一座名曰「7010遠程預警雷達」的遺址。電子地圖顯示距北京不過一百六七十公里,遂選個好天,驅車前往。

走京藏高速,一路掠過南口、居庸關等兵家要地,都是中原王朝與北方民族對峙的關鍵點,我們的目的地遠程雷達,也是當年防範「老大哥」的產物。

開兩個多小時後,過了洋河特大橋,在出口下高速,按導航指示奔「黃家梁村」。途中穿過一臨街小鎮,如果到得晚,可在此地找個飯店午餐。

我們出發得早,所以不停歇地開上去。進了黃家梁村,得問路了。一位大姐得知我們的來意,熱情地用手比劃著說不要往那邊走,得一直沿這邊走。我通過她堅定的手勢明白了,要貼著右側的路一直開,不管左側的岔路有多誘人。The right road is the right road。

一過黃家梁村,可以在左前方看到雷達所在山體,紅圈中為雷達遺址。

出村後就沒有水泥路了,但仍是硬化路面。有反斜面的坡,需要減速通過,否則可能秒變飛車。四月的田野仍未吐綠,荒草覆蓋的丘陵上有稀落的樹,神似壩上草原。

路邊有一排輸電線塔,但電線未到山腳就消失了。這是曾經給雷達供電的嗎?很快,坡地上的大塊太陽能電池板給出了答案。這是光伏發電的輸電線。

光伏發電的輸電線

就這樣,不理會往左的岔路,一路右行十分鐘左右,便看到基地大門。心中暗暗感激指路的大姐。忽然想起在三體世界「雷達峰」的雲海下,曾有一個叫齊家屯的小村莊,那裡的人溫暖了葉文潔冰冷的心。真實世界裡,雷達峰下的村莊叫黃家梁,兩個村莊的人都很友善。

基地大門由四個立柱組成三個門洞,中間過車,兩側過人。過車的門洞遠比我想像的小,沒有遠東第一遠程雷達基地的氣魄。夠用就好——前人彷彿在提醒我們。

基地大門

一進基地大門,左手邊的建築可能是傳達室。右手邊卻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建築,略有傾頹,不知何意。可能是為了迷惑間諜衛星,而沒有拆掉的廟宇?

基地大門

路側不斷閃出些建築。有的能看出是車庫,大多數看不出用途。個別建築上刷著「禁嚴氣火」的日文,可能是影視劇組取景留下的。拜託,1968年服役的東風2號射程已覆蓋沖繩美軍基地,日本唯恐殃及池魚,美軍的反導系統又不能依靠,哪裡想得到有朝一日還能在中國的反導基地拍攝抗日劇呢?

穿越的文字

很快開始盤山路,路上密布大大小小的灰色石塊。後來我意識到這是水泥路面風化碎裂形成的。一下子想起中學時讀過的一部蘇聯科幻小說《女巫的洞府》,那裡面通往古代文明遺迹的水泥路也變成了這樣的碎石路。看來,基爾·布雷喬夫這位科幻作家很有生活。

還有一部帶有科幻色彩的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講的是如果人類突然消失了,地球將會怎樣。類似的紀錄片可以到這裡來取景。

理想的後啟示錄影片取景地

路側的標語牆顯示,這是當地利用銀行貸款資金建設的儲備林項目。所以,進山防火,馬虎不得。

路並不好走。由於連年碾壓,又失修,導致兩條車轍下陷,使路中心相對隆起。很多地方為避免「拖底」,司機得拿出駕校學車的勁頭,把一側輪胎壓在路肩上,另一側輪胎搭在路中心隆起處,跨著走。上碎石路前,建議將胎壓放低,以獲得更好的抓地力。

就這樣,一面上坡,一面走「平衡木」,爬上一個半山平台,有一個三叉路口。往右望,可見右路通往山腰的山洞口。往左望,荒草叢生不知去處。右側的路情況更差,遂決定棄車步行,頭燈、手套、水瓶……披掛上身。

從三叉路口望到的山洞口

洞口近景

一分鐘就走到了洞口,其實是一大一小兩個洞口。先探外側的大洞。這洞應該是有鐵門和鐵門框的,現已無存,僅余鋼筋外露。洞中地上是一道溝槽,可能是排水、鋪設液體管路和線纜用,維修起來也方便。

我們沿著溝槽邊沿走入,右手邊是些小洞窟,左手邊是大洞窟。每個小洞窟里都有溝槽,與主洞地上的溝槽相連。小洞窟內部也比一般的民宅房間高,沒有任何傢具,看不出原來的用途。不要被照片的亮度迷惑了,洞里很黑,我們是開了閃光燈的。

主洞(向內看)

主洞(向外看)

右手邊小洞窟內部

左手邊大洞窟

主洞不深,行約百米便到了盡頭,盡頭是一個洞口,爬出這個洞口,發現身在山體的另一側。四顧無路,便又回洞。

主洞的另一出口

回程探副洞,也就是小洞口裡面的洞。其實主洞、副洞是同時挖出的,人為砌牆隔斷。現在牆上有些「T」字形的破口,可供人來回穿梭。副洞更深,裡面深不見底,手電筒也照不到頭,讓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同行的朋友問我:「要是你一個人,敢來嗎?」我盯著黑暗,說「當然不敢」。

副洞

溝通主、副洞的「T」字形破口

由於沒有探洞裝備,我們沒有深入,僅在有自然光的地方看了一會兒,卻仍參不透副洞的用途。洞壁上有些塗鴉,比如這個黑色的狼頭(?)。

貌似黑色狼頭的圖案

總結:洞里有碎石、灰塵,但不潮濕、無異味。建議帶口罩、穿登山鞋,不帶也行。

回到那個半山平台,開上車往左側路走,通過排除法可知,這條路是通往雷達的了。半山平台下有個依山建的紅磚樓房,推測是辦公/宿舍樓。當國際局勢不那麼緊張後,人員便沒必要在山洞裡工作、生活了。而且,這麼大的雷達,是沒法保密太久的。

依山建的紅磚樓房

通往雷達的路依然難走,還有路面塌陷,一定要小心觀察、謹慎通過,以免陷車。

路面塌陷

離雷達遺址越來越近,畫面中心處為雷達

經過幾間紅磚平房後,豁然開朗。雷達遺迹就在車頭右前方。雷達前方是一個平台。我們把車頭朝路停好,開始走近雷達。

雷達面板全貌

以山體為參照物,雷達顯得很小;得以人體為參照,才能覺出它的大來。

雷達掃描天線陣列尺寸是20米X40米。對比目前宙斯盾巡洋艦上相控陣雷達的尺寸,7010雷達的尺寸配備在帝國殲星艦(《星球大戰》)上正合適。

當年,這個雷達是要與640-1反導導彈(參見美國今日的NMD)、640-2反導大炮(參見凡爾納的月球大炮)、640-3激光武器(參見《珊瑚島的死光》)配合使用的,是這些防禦武器的「眼睛」。7010雷達的代號就是「640-4」工程的產物,探測距離達3000公里,可以連續跟蹤十批以上的外空目標。

以人體為參照的雷達面板遺址

網上關於640工程,7010雷達的資料很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一辨真偽,這裡就不詳細引述了。簡單說來,彈道導彈是進攻之矛,反導系統是防禦之盾,那麼雷達就是執盾手的眼睛。這台雷達估計可為防禦方搶出不多於10分鐘的預警時間,這對反導系統的運作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幾分鐘。

好好端詳一下雷達面板遺迹:其表面類似水泥預製板,均勻布滿被截斷的鋼筋。那是用來固定雷達面板的。在這一大片鋼筋水泥的正中心,用紅色油漆刷著「710」三個阿拉伯數字。

能看到「710」字樣嗎?

面朝雷達,右手側有台階,可以爬上雷達頂部。根據網上信息,雷達頂部有洞口可以進入內部設施,裡面別有洞天。但我們沒有合適裝備,腿抖,上了三分之一的高度就下來了。台階踏步很高,沒有任何護欄。

雷達面板右手側台階

左手側有一系列建築。它們沿山體蜿蜒而建,朝向山下的一側有窗戶,玻璃無存。地上有瓷磚。再往裡,可以看到類似浴池的池子,內壁也鑲著瓷磚。

瓷磚鋪地

這裡的塗鴉是最多的,牆上到處是驢友、旅遊者的「到此一游」。令人動容的是幾行用黑筆寫的字「XXX部隊 XXX、XXX、XXX 於2016年5月28回部隊 故地重遊 感謝部隊的鍛煉培養」。還有「河北唐山唐海XXX駐訓留念十年後在到此地2003.8.9」。

這些曾是歷史的親歷者,他們在這樣荒涼的地方拋灑了青春,網上還能搜到曾在這裡服役的人寫的回憶文字。但眼前這幾行字的旁邊被人注釋了「感動中國」,真是煞風景。我們看到的最早的留言是2001年6月寫的,是宣化自行車隊留下的,就在「浴池」上方的牆上。

「浴池」與塗鴉

這幾間房屋頂殘破,盡頭的牆角處有一洞。寬可容人。根據網上攻略,從這個洞鑽進去,爬約70米可以到內部洞庫。我們沒有進入。

這是人能直立行走到達的最遠點,再深入,就得洞中爬行了。

殘存的牆壁與山下風光,目力不及的方向,就是蘇聯

從「浴室」出來後,發現有幾輛越野車開上了雷達前的平台。很快,更多同一品牌的越野車上來了。它們撅著天線排成一列停好,天仙一般的男男女女飄下車來,握手台、持單反,志得意滿。我默默地收起渣像素手機,開上十年高齡的轎車,下山了。這時,我腦海里冒出一個關鍵詞:低技術組合。

低技術組合:「火龍出水、連發弩和階梯計劃……以上兩種武器都是把落後的技術以先進方式組合起來,試圖產生貌似超越時代的能力。——程心《時間之外的往事》

說到低技術組合,我想起十幾年前認識的一位攝影師,當時我們在馬鬃山的戈壁灘,隨古生物學家挖恐龍化石。同行的人都身著專業戶外裝備。唯獨他腳蹬十塊錢一雙的解放鞋,是在酒泉的一家勞保用品商店裡買的。

我問他怎麼不穿戶外鞋,他擺弄著手裡的徠卡相機回答說夠用就好。他穿著解放鞋,身姿矯健靈活,絲毫不亞於我們這些披掛高級裝備、比他小三十歲的年輕人。我把這件事作為「人-技關係」的典型案例記到現在。

在當時有限的科技條件下,7010雷達是否也是通過「低技術組合」實現的呢?

綠化項目標語牌

現在雷達所在山峰已經成為一個綠化項目,而且沿途可見這樣的標語牌。若人類早能意識到地球是人類共同命運的載體,而且有朝一日恐怕還得帶著它流浪的話,就不會在上面亂種「蘑菇雲」了。這可能也是《三體》中《寂靜的春天》成為葉文潔的啟蒙讀物的原因吧。

黃羊山下的丘陵表面覆蓋著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從高處俯瞰彷彿穿山甲的鱗片。

一面往下開,一面與朋友聊起來,這麼有趣的去處荒廢著真是可惜,應該讓更多的科幻迷、軍事愛好者來這裡仿古尋幽。要是讓我將這裡開發成科幻主題體驗基地,我會這麼做:「XX XXX XXXX」(此處涉及商業秘密,略去2萬字。)

(此遊記還有精彩的第二part,可前往趙洋老師微博@太空人Taikonaut 閱讀)

責編 | 船長

作者 | 趙洋,科技史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太空問題觀察員,代表作有《航天考》、《太空將來時》、 《航天巴士》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為啥我看《沙贊》,就像看了我中二那年的日記?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