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把蘭亭序放大30背後,發現了一個秘密!

把蘭亭序放大30背後,發現了一個秘密!

《蘭亭序》是唐宋以來影響最大的書法作品,歷代的書家都把它視作書聖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神龍本《蘭亭序》是寫本還是臨摹本?

郭沫若認為神龍本《蘭亭序》是寫本,而啟功將神龍本定為唐摹善本。除了郭啟二人對神龍本《蘭亭序》的判斷,還有寫本、臨本、摹本、仿本說都有,而真相只有一種,神龍本《蘭亭序》到底是哪一種呢?

我們將神龍本《蘭亭序》放大後,可以看到如下的一些特徵:

特徵一

在「在」、「陰」、「稧」、「暎」等字的起筆處能看見明顯的「燕尾形」。(圖一)這種「燕尾形」的形成,絕非毛筆開叉所致,而是用極細的筆從同一筆畫的兩個邊緣以不同角度描邊所致。這即是古人所說的「雙勾」。「雙勾廓填」法是唐初弘文館拓書手在製作摹本時所採用的一種技法。類似的特徵也出現在王羲之的唐摹善本帖如《平安、何如、奉橘帖》、《遠宦帖》、《喪亂帖》等法帖中。

特徵二

收筆出現飛白的字,如「於」、「左」、「然」、「之」等字,在飛白處可見明顯的描摹痕迹,(圖二)這一點也和唐摹善本如《平安、何如、奉橘帖》、《遠宦帖》、《初月帖》中的飛白描摹痕迹類似。

以上兩條特徵是林霄先生首先提出,由此可以確定神龍本《蘭亭序》是勾摹而成,但是林霄先生又提出神龍本《蘭亭序》是「單勾廓填」 的意見,也即類似於徐邦達先生認為的摹臨結合,是不正確的。我們接著看它的其他一些特徵:

特徵三

「歲」、「 群」、「畢」、「觴」、「同」等字的筆畫中,出現了留白,(圖三)這些留白,很難說是筆尖分叉或枯筆所致,也即是說不是自然書寫形成的,顯然也不是因為紙張磨損的緣故。現紙有磨損的地方,如「山陰」的「陰」、「暢敘幽情」的「暢」、「或取諸懷抱」的「取」、「已為陳跡」的「陳」,與這些字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那麼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摹的人沒有完成而留下的,二是原跡的這些地方有破損,摹的人忠實地呈現了原跡的狀況。從神龍本摹拓技術之精,摹拓的人是特別仔細地完成這件摹本來看,我認為第二種可能性更大。

特徵四

多數字能看見筆畫邊沿的雙勾描邊,描邊的墨色略深,但也有部分字不能看見雙勾描邊,我認為是由於字的墨色深淺不同,描邊的墨色與字的筆畫內墨色接近所致。另有一些字的描邊在筆畫之外還能明顯地看到,如「九」、「長」、「列」、「足」等字。(圖四)

特徵五

誤筆亦摹出或描摹所致誤筆。如「崇」字山下的一短橫,「可」字橫畫的前面,「不」字一豎的起筆,「有」字撇畫起筆的右邊,應是多餘的。(圖五)這幾處多餘的筆畫,是原帖本就如此,還是摹的時候造成的,我們無法判斷。

特徵六

特徵之六:改字處漏摹原字的筆畫。神龍本《蘭亭序》中,出現了幾處改字,由於墨色深淺不同,改字後還能看見原來的字。但是,有四處改字後,原來的字卻並沒有描摹完整,出現了漏摹現象。

綜上,種種證據表明,啟功先生將神龍本《蘭亭序》定為唐摹善本是沒有問題的。

- END -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小楷極古處,謙謙君子風
米芾此作,神韻直逼王羲之!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