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郎神為何「聽調不聽宣」?這事兒預言了明朝衰亡

二郎神為何「聽調不聽宣」?這事兒預言了明朝衰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首先要先說明,本篇的參考內容,主要是《西遊記》原著小說以及明朝相關史料,而去其他範疇無關。

在《西遊記》原著里,二郎神「聽調不聽宣」,是個看似不起眼,其實信息量非常大的劇情。它最早的出處,是《西遊記》的第六回。當時孫悟空殺的性起,前線天兵天將稀里嘩啦。一旁看熱鬧的觀音菩薩,趁機強推二郎神:「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所以,這「聽調不聽宣」的意思也很明白:二郎神擁兵灌江口,天庭的各級部門都管他不著,天庭的日常活動他也不參加,就是呆在灌江口享受香火。這叫「不聽宣」。但需要他出力時,只要玉帝發話,他就得來助拳。這就叫「聽調」。如此奇特關係,《西遊記》里也有詩句形容:「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十分特立獨行。

為何會有這奇特關係?待到「聽調」的二郎神,帶著眾弟兄來找孫悟空血拚時。也被孫悟空一句話補刀:「「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這番揭二郎神家醜,也就揭開了「聽調不聽宣」的來龍去脈:玉帝妹子(二郎神之母)與凡人相戀生了二郎神,也因此被罰壓在桃山下,後來被長大成人的二郎神劈山救出。而後二郎神就割據灌江口,跟「玉帝舅舅」來了個「聽調不聽宣」,看似苦大仇深。

如此「過節」,在好些神話劇的演繹里,更變成了玉帝與二郎神這「舅甥倆」,各種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也叫好些觀眾直嘆氣:你二郎神既然也和玉帝有仇,那該和孫悟空聯手揍你舅(玉帝)才對,怎麼你倆反而殺紅了眼?可要細看《西遊記》原文,這看上去苦大仇深的「聽調不聽宣」,甚至這「不認天家眷」的傲氣,卻沒這麼簡單:人家舅甥倆關係好著呢!

比如靠著兄弟群毆加太上老君偷襲,成功活捉了孫悟空後,立大功的二郎神,非但沒「不認天家眷」的傲慢,相反一口一個「此乃天尊洪福」。接著上天庭受獎,也是喜氣洋洋在壁廂聽表彰,領了「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賞賜比享有「天庭編製」的哪吒李靖們都豐厚。全程都是一幅其樂融融的樣子,哪有半點怨仇?

那是因為二郎神胸襟開闊?說到底,人家本來就沒仇。當年二郎神「母親被壓」「骨肉分離」的苦難,說到底,並不是「玉帝舅舅」對他們全家的惡治,相反,卻是苦心的照料。

在《西遊記》的世界裡,「戀愛問題」是天庭不能碰的「紅線」,凡間能想到的浪漫的事,天庭抓著了就涼涼。不信就瞧天蓬元帥,這麼個手握重兵的天庭戰將,只是調戲了下嫦娥,就被一擼到底踹進豬胎,成了西遊路上挑擔的豬八戒。同一個錯,二郎神母親都生娃了,卻只是被送到桃山關押。而後二郎神一怒劈山救母,率兵在灌江口立足,卻也不見天庭「追責」,反而由著他「聽調不聽宣」了。

而且這「不聽宣」的二郎神,在灌江口的日子也十分滋潤。他在灌江口有自己的廟宇,享受民間的香火。閑了就帶著手下人打獵遊玩,打獵能打到祭賽國地界,順手幫孫悟空收拾了偷寶的碧波潭龍王一家。簡直是在規矩森嚴的西遊世界裡,瀟洒享受種種特權——沒「玉帝舅舅」照顧,顯然不可能。

所以,這「聽調不聽宣」,與其說是二郎神的苦難身世,不如說是二郎神與玉帝,舅甥倆心照不宣的「秀」而以。遇上孫悟空這樣敢惹舅舅的潑猴?二郎神外甥當然要挺身而出,乒乒乓乓拼個死活。

那《西遊記》里,為什麼要悄然寫下二郎神的這些「特權」?聯繫下作者的生活年代就知道,這顯然寫了明朝一群享受特權的階層:外戚階層。

二郎神這樣的「玉帝外甥」身份,放在明代,就是標準的外戚。明代的外戚,雖沒有了漢代的專權跋扈,卻也一樣享有種種特權。不但年齡到了就能封官領空餉,時不時還有朝廷賞賜,到了《西遊記》問世前後的明代中後期時,外戚們更是氣焰猛漲,只要不造反,日常的國家法度,那也是隨意踐踏。

所以,在明朝嘉靖年間時,除了搶男霸女兼并土地外,京城裡好些外戚開典當行,靠放債收賬賺得盆滿缽滿。更有外戚在交通要道上公然設卡收稅,到了「虐市民,虧國課」的地步。以《明史》的話說,那真是「有司望風奉行,民不堪」,或是「有司厭苦之」。法律管不了,各級衙門沒權管,還有的為虎作倀,苦的,只是老百姓。

甚至李自成攻滅明朝後,更留下了實錘證據:進拷索銀七千萬兩,侯家什三——農民軍在北京拷掠的巨額財富,三分之一都來自外戚為主的公侯家庭。明朝滅亡這事,「被照顧」的外戚們,卻是挖大坑。

甚至,《西遊記》里的二郎神,雖然也享有特權,比起明末外戚來,那還是良心人物。至少孫悟空揮起千鈞棒後,二郎神還敢硬杠。而李自成打北京時,那些享受明朝幾百年特權的外戚們,卻是逃的逃降的降。作為崇禎帝老岳父的周奎,甚至還公然投靠。然後全被李自成「清理門戶」——這吃垮了明王朝的特權階層,到了兒,還把大明往死里坑。

參考資料:《明史》、《西遊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成熟世故的宋江,為何會在閻婆惜問題上衝動?
二戰前,波蘭為何敢說「三天滅亡德國」這樣的話?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