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火幣全球站CEO翁曉奇:Prime是制衡IEO的對抗力量

火幣全球站CEO翁曉奇:Prime是制衡IEO的對抗力量

2018牛熊市場交替之際,火幣在全球化戰略布局上沒有間斷髮聲:上線火幣韓國專業站、布局澳洲、收購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和日本交易所BitTrade。努力外向拓展邊界,給予了機構與個人更多的空間。

同年8月,翁曉奇,這位在北京打拚近十年的福州年輕人,坐進了位於上地的火幣獨立辦公室,擔任火幣集團副總裁,負責市場中心業務。上任僅三個月,翁曉奇便正式獲得任命,擔任火幣全球站CEO。 在其側窗外幾百米處,恰恰正對著他曾經供職的百度大廈。數年間,從百度的格子間到一街之隔的火幣全球站CEO辦公室,翁曉奇印證著幣圈速度。

如果說18年是火幣戰略調整的一年,那18年就是幣安的戰略擴張的一年,從無人問津到全球知名,幣安只用了一年時間。19年初,幣安宣布重啟沉寂了1年的Launchpad,並陸續上線BitTorrent、Fetch.AI兩個項目,迅速掀起市場的浪潮,600億的BTT在15分鐘被搶購一空,使得IEO模式一度被交易所追捧。

剛當上CEO沒多久,翁曉奇就面臨來自競爭對手幣安的壓力。巧合的是,19年3月,在幣安宣布啟動Launchpad的兩個月後,火幣宣布推出火幣Prime,同時於3月26日底正式上線Prime首期項目Top Network。據統計上線當日開啟限價購,全球共計13萬餘人參與撮合交易,有3764人搶到共計15億枚TOP,整個過程只用了7秒。限價購結束後,Top一路大漲,最高漲至限購價的27倍之多。

從結果看,火幣Prime成功獲取了市場關注。可隨之而來的也有許多疑問,火幣Prime是否是面臨幣安Launchpad時,倉促上馬的跟進產品?同樣是以融資、交易流通為結果的Prime,為何總是與IEO在表述上劃清界限?IEO對於未來市場向好的推動是否具有持續性?

為此,鏈得得內容合伙人李非凡獨家對話火幣全球站CEO翁曉奇。關於火幣Prime、IEO前途、行業格局預判、加密市場走勢等諸多話題,都有了另闢蹊徑的啟發。

以下是經由鏈得得整理編輯的翁曉奇專訪實錄:

【不要試圖考驗創業者的人性】

李非凡:簡單分析火幣Prime的第一期Top Network和新上線的Newton Project,這兩個項目無論是從吸引的圈內外的流量和關注,還是從交易結果本身來看,都可以說掀起了一番浩大的聲勢。

與之相對應的,最近IEO的相關概念也是非常火熱,雖然它的合規化方面飽受質疑,仍有很多人前赴後繼。

但火幣官方一直將Prime和IEO保持著著明確的分割。IEO不是幣安自己定義的,只是說這種以交易所為背書發行Token的方式出來後,被市場上解讀歸納成IEO的概念。在對IEO進行定義時,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上來,可能會產生對於IEO在監管層或者說在合規層的不同的看法。那麼火幣或者說你是怎麼來定義IEO的?

翁曉奇:其實IEO的最大的特性還是說項目方融資,它是以項目融資為目標,以眾籌和類眾籌為手段所進行的一種融資行為,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特徵。再深一步說,單一出讓方在一級市場進行的一個面向公眾進行融資的行為,單一出讓方、一級市場,這都關健詞。我們為什麼認為這樣的行為可能帶來比較大的風險?首先融資這個事情,他有另外一種說法叫集資,但是合法集資與非法集資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如果你的某種行為超出了法律允許的範疇,就變成了非法集資了,而且這條線很難界定。火幣一貫以合規作為生命線,所以我們不太願意用「IEO」這種方式。這就是我們在定義Prime時,認為它不是IEO,甚至實質上是與IEO相對抗的一種產品的原因。

區塊鏈融資為什麼有很大的風險?回顧18年那波「ICO」浪潮,我們可以發現當時許多進行「ICO」的項目都有一個特質,就是除了一個白皮書外,什麼都沒有。因為這段讓廣大散戶刻骨銘心的教訓,他們開始認識到這個世界上不僅有PPT創業,還有白皮書創業。而18年拿一個白皮書就能夠忽悠好幾個億,這樣的項目比比皆是。同時,因為區塊鏈這個概念,普羅大眾和從業人員之間還是有很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片面地覺得它似乎和當年互聯網一樣是能夠改變人類社會的一個東西,於是跟著這個概念就投了好多錢。

我們做過創業都會有這種感覺,企業的發展過程跟你融到的錢是成正本的,比如說一開始天使投可能就幾百萬到一千萬左右,足夠運營一年兩年。你再大一點的時候,擁有了一定的用戶,同時你的企業規模、員工數量都相應擴大了,與之對應的你的成本也增加了,於是你需要進行A輪融資,可能是1000萬,2000萬,到了B輪3000萬,5000萬,以此類推。企業的每一個成長階段以及發展狀態是跟用戶數量、業務規模,包括創始人的格局成正比的,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過程。創業的過程就是創業者不斷追求財富自由的過程,但假如一個項目或公司在創業的第一輪就拿到幾個億,創業者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他還有什麼動力去克服創業後期需要面臨的痛苦呢?

李非凡:你這個觀點跟當時朱嘯虎對於ICO的觀點特別像,他認為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翁曉奇:對,不要挑戰人性,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面臨兩個選擇,其中一個是苦哈哈的往不確定的方向一股腦鑽下去,然後再吭哧吭哧、忙死忙活地把這個坑填上。另一個是套現走人,絕大部分人可能就套現走人了。這是當時「ICO」一輪下來整個行業一地雞毛的根本原因,就是讓還不成熟的項目以及還不成熟的創業者過早的擁有了大量的財富。

【Prime是一場區塊鏈項目「老股」轉讓的嘉年華】

李非凡:從Prime兩期項目的結果來看,它依然是以融資結果為導向,這點與IEO無異。

翁曉奇:我們從結果的數字上看好象是這樣的,但是事實上完全不一樣。首先我們剛才講了IEO的最典型特徵是單一出讓方用一級市場的方式來進行募資。而Prime的定位是一個類似「雙11」這樣的一個營銷平台,本質上是什麼呢?是我們搭一個平台讓項目的早期投資人,注意是早期投資人將他們的份額打折出讓給我們的用戶。它是多個出讓方直接在二級市場進行撮合交易的一個行為。從形式上跟IEO是完全不同的,火幣Prime是直接開發二級市場。而典型的IEO項目專門有一個一級市場募資的頁面,投資者先把錢交了,交完之後再開盤,這是形式上的兩者區別。

實質上也是非常不一樣。

第一,在我們數幣交易平台這邊,項目方是拿不到錢的,而是他的投資人和早期參與方拿到錢。項目方的的項目經營費用可能還是從之前私募過來的這些,所以我們在與項目方接觸的時候就提醒他們,通過火幣Prime項目,你是融不到錢的。我們不是一個融資平台,他確實拿不到錢;

第二,項目方要上Prime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首先要說服早期投資人割肉讓出份額,Prime的第二期項目Newton Project的上線為什麼大家覺得很振奮,口碑也是非常好。是因為Newton Project的代幣New在外面值8毛錢,在我們平台上線一打折到1毛錢,用戶買到能賺好幾倍。如果項目早期投資人不出讓份額的話,項目就沒法通過Prime上線,也就無法吸引全行業的眼球,得到「鍍金」。所以上Prime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而不是融錢,甚至要虧錢。在說服早期投資人的過程中,很多項目方可能要付出額外的代價,這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的事情。

我之前也披露過一個故事,在發布有關項目上線的公告的早上發現出讓份額太少,於是後來又臨時找了項目方的幾個投資人,當時他們都很不樂意,因為他們已經割了肉了。他們手上持有的份額在其他交易所上一賣,是8倍於我們這個上線價格,那憑什麼給火幣Prime。他們很不爽的,而我們就反覆說服他們,要想獲得這個更大的利益,要得放棄眼前的小利益。所以不僅項目方拿不到錢,而且社區的早期投資人他還得叫忍痛割肉,他們是真金白銀投出去的這個份額。

李非凡:我可以這麼理解嗎,其實IEO更像是一個交易所背書的項目代幣首次發行。而Prime更像一個老股轉讓的平台,老股轉讓指的是區塊鏈項目投資人把自己的Token份額折價拿出來賣給火幣用戶,做一個大甩賣嘉年華,其他人可以有機會低價收購「老股」的一個環節,可以這麼理解嗎?

翁曉奇:很像。包括我們為什麼講「幣圈雙11」,就是阿里造了一個「雙11」消費節,吸引了大量的流量。但是一開始,在籌備的時候,阿里拿「雙11」活動也是需要去找商家談,如果商家想要參與雙11就得將商品打折,不打折平台無法讓利客戶,也就不會產生口碑效應。你這個詞應該是挺準確的,老股轉讓嘉年華。

李非凡:而IEO實質跟ICO差別不大,只是有一個交易所背書。而你們更像一個交易所開設的一個項目,一個老股轉讓的嘉年華活動。

翁曉奇:對,因為普羅大眾他搞不清楚的,一個項目過來,他只看結果。感覺好象是集資,但是從出發點到整個框架都不一樣。你去看火幣Prime的幾個項目跟市面上的IEO項目他們基本面是有很大的不同的。Prime兩期上線的項目,包括後續的項目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缺錢。他們的項目都是比較紮實的,落地性比較強,都不缺錢。不為了錢,他們來幹嘛?獲得曝光度,這個是對他落地項目有幫助,所以火幣Prime項目和IEO兩者看起來結果貌似一樣,但是其實本質是不同的。也是因為這種定位,火幣Prime才能成功。

【Prime是火幣的戰略棋子】

李非凡:剛才你說到了,火幣Prime更多的是對於IEO的一種對抗,我怎麼理解這種對抗性?

翁曉奇:現在對抗效應已經出來了,很多頭部項目已經不太會在去選擇其他的幾個IEO平台,而是考慮跟我們在密切接洽,探討上線火幣Prime的可行性。這幾個項目中有幾個很知名,但現在因為保密我們還不能說,之後我們會在合適的時機披露相關信息。這幾個項目都是行業里最熱的項目,已經形成了一個紅旗效應。項目方和我們平台的理念是比較相似的,不缺錢也不想融資,但是希望獲得曝光度,一下子把整個圈子「炸了」。

李非凡:確實,這個圈子需要些積極的信息的不斷刺激。Prime目前在火幣整個體系裡面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在火幣Prime發布之前,市面上早已因IEO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別人看貌似好象是火幣是作為跟進戰術在做一個這樣的事情。我想問一下,就是Prime在火幣的體系內或者是火幣的戰略里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你們對於Prime的定位是出於一種戰術考慮還是戰略布局?

翁曉奇:關於戰術跟進還是戰略布局這個事情,整個脈絡是這樣。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整個行業進入到熊市,火幣就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牛熊發生變化。這裡面我們其實可以對標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其實那時的很多公司跟之前的ICO很像,本身沒有價值,寫了一個白皮書包裝一下自己的商業模式後上市了。

當人們發現這些上市公司沒什麼實際價值時,股市就來了一波大瀑布,很多公司也因此掛掉了。但經歷過這個階段之後,納斯達克迎來了長達十幾年的牛市,這個最大的轉折點是走出來一批非常有價值的公司,Apple,微軟,亞馬遜,Amazon,是這些公司引領了整個IT科技蓬勃發展的大趨勢。

其實區塊鏈行業是一樣的,對我們來講,熊市是一個過去的矛盾的釋放過程。過去積累的質疑讓散戶跟投資者已經不相信項目方了,他們覺得那些白皮書是沒有價值的東西,甚至僅是項目方用來圈錢的手段。在這個階段,怎麼去顛覆他們的認知,讓他們對行業真正有信心?需要一批有價值的公司挺身而出,那些能夠落地、有價值的公司,這樣才能顛覆整個行業給大眾的觀感,才能重新把資本市場的眼球吸引過來,這是我們當時的一個出發點。當然IEO也是幫我們佐證了一點,就是行業雖然說整體上處於熊市,很多項目已經做不下去了,但還是有一批企業是真正能夠改變行業格局的。這些企業帶有願景,它們的業務很具有落地性,而且如果真的有效落地了,是能夠改變未來的。

但是現在還不明朗,這個不明朗怎麼體現呢?如果回到03年左右,那時候馬化騰一度想把QQ賣掉,那會兒大家覺得這個玩意兒能有什麼用。

李非凡:那個時候QQ連100萬都賣不出去。

翁曉奇:對,還有像百度。在那個時候,大家目光有限,看不出來這些公司的價值,都是後來才知道。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希望不斷地去找出這種未來有著巨大商業價值潛力和能夠實在落地的項目,去幫他賦能。雖然我們跟幣安可能在不同的階段里用不同的方式,但是我們的目光聚焦到了同一處,就是優質的項目方。做法和理念是不一樣,就是我們的理念說是我們不能融資,他們的理念是說融資是最吸引關注的方式,這是觀念之爭了。但是我們都是去幫這些頭部項目去賦能,這點還是比較類似的。

李非凡:所以說這其實是你們戰略布局中的構思的一個部分,只是被幣安促動了這個東西。

翁曉奇:對,如果沒有幣安的可能會再醞釀一會兒。就像「雙11」,它活動的背後是需要技術人員對底層進行改造,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淘寶「雙11」每年的成交額,從一開始的百億到千億,令人非常瞠目結舌頭的增長速度,淘寶的TPS在峰值的時候可以達到100萬左右。我們也是一樣,對我們交易所來講,雖然本身TPS不需要那麼高,但是我們為了搶購集中效應,就是儀式感,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在對底層系統進行改造,現在已經把底層系統的這個容量擴到原來的10倍。

李非凡:那現在擴容到10倍的容量大概是多少?

翁曉奇:每個環節不一樣,後面撮合清算的這個部分有了很大的提升。只有這樣的一個容量才有可能支撐住像我們第一期Top Network上線時的交易量,所以第一期時我們沒有宕機,只有改造後的底層才能禁得住這樣的挑戰。所以其實看似是好像是市場先行推出IEO,我們隨後推出Prime,其實我們很早就開始在對底層進行改造,做相關的結構性調整。畢竟想要在短期內把一個相對完善的產品推出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是我們很早就在布局的一個體現。

從整個板塊的情況來看,頭部幣種一直是火幣的優勢。因為幣安的歷史相對較短,它的興起應該是在17年底18年初,跟著波場開始一起火起來,它們之間應該是屬於成就了彼此。幣安陸續上了很多山寨幣,我們叫小幣。目前來看,小幣一直是它的優勢,大幣是它的劣勢。衡量一個交易所真正的好不好用,用戶到底用不用,其實不能完全從體量上來看,體量有可能是假的,3月份幣安上其實是小幣佔了一半以上的交易。相比而言,火幣的小幣只佔很少的部分,可能只佔了百分之十幾的這個交易,從種量上看,幣安可能比火幣大,但是從結構上,其實大幣是火幣的優勢。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火幣上了合約之後,大幣的流動性的優勢進一步得到鞏固。

當然口說無憑,你可以拿10個比特幣,同時放火幣和幣安上銷售,你就能夠感受的出來,交易的深度和流動性是核心的差別。雖然小幣一直是我們的劣勢,但是能改變業態的,除了這些老牌的這些主流幣種以外,我們需要去孵化出來一批企業,進行深度賦能,這些就是小幣了。Prime是全新地探索,從交易所競爭角度上來說,它會是我們在小幣上去做跟競爭對手抗衡,甚至超過他們的一個重要的抓手。

【有Prime標籤的上幣篩選標準】

李非凡:你最近一定會經常被問到火幣Prime項目的篩選標準問題,因為目前兩期上線的項目在市面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爭議,大家也從各個角度去衡量這兩個項目是否是好項目。我們需要培養好項目去把這個行業帶起來,但每個人判斷好項目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也很難說清楚。

你們目前為止選擇這兩個項目標準的各個環節是什麼?經過這兩個項目之後,判斷的標準有沒有什麼改變?當初沒有想清楚的地方在選擇第三個、第四個項目時,是否會更加完善一點?

翁曉奇:是這樣的,過去我們定義好項目的標準可能都錯了。之前,我們可能認為好項目是那種提出了某種技術上、工業偏底層的創新,帶來了邏輯上的領先或者模式上的一個優越性,但是沒什麼人用。之前有個很的好項目,技術高度很高,開發人員是一批教授,但沒人用。融了一大筆錢後,可能估值好幾個億,但如果一年之後沒人用,估值就會縮水到幾千萬。這種好項目沒有意義。

和以往相比,火幣Prime在篩選項目方面做了一次嘗試性突破--我們開始從落地性的導向來看這個事情。從這個角度,你會發現,火幣Prime一期項目和二期項目有一些共性,首先都是落地的項目,一期項目已經有6000多萬的用戶群體了,並且已經有了好幾個成熟運營的產品進行鏈上改造,並且它提出的通證是相對合理的,經濟實力強、團隊優秀,它是能夠去把這個事情落地下來。從這人可以看出來,我們過去從比較虛的難以落地的項目轉向比較成熟的落地項目的一個很重要變化。「Newton Project」也是一樣,這個項目實際上存在感非常強。

你看「電商復仇者聯盟」(Newton Project的別稱)的這一批人,當年都是在垂直行業做出過巨大成就的,要麼做到了行業細分品類第一,要麼就是說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像徐易容,做了美麗說,李樹斌做了好樂買,好樂買當年是正品鞋的第一名,像珂蘭鑽石,像這個蘭亭集勢,蘭亭集勢是做進口的後來還在納斯達克上市了。這些人都具有一個特徵,就是具有很強的落地性,不會像行業的那些精神領袖,講出來的話都是感覺不食人間煙火。但是其實如果你去仔細推敲,你會發現那些精神領袖們做出的東西都是玩具,沒什麼實際用出,這就是整個幣圈過去浮躁的一個縮影,大家都很喜歡講高大上,去落地的時候沒有人去落地,也沒有人用你的東西。

從去年到現在幾乎沒有可落地的東西,已經證明了這一條路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們這次反其道而行。既然本身就沒有對的標準來看這個項目,那我們就嘗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為什麼我們講究這個落地性,就是因為如果沒有落地這個環節,其實所謂的發幣就是一個零和博弈。早期投資人割後面的投資人,割完就走。但是Newton Project這個項目有一個很大的特徵,他的整個通證設計是用戶消費完之後的收入分成直接就注入到代幣里進行銷毀,這意味著每年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到整個通證體系裡面來,這樣的話就確保了它不會是一個零和博弈。至於這個電商本身能不能運營起來,我們只能說既然這批人當年在細分品類都做起來了,那我們相信這批人的聯合體能夠比原來單打獨鬥要更強。所以他們這一期的打出「復仇者聯盟」口號是,挑戰一下格局,我認為是值得一試的

李非凡:所以Prime現在為止,衡量好項目的標準,區別於其他同行的一點就在於這個項目本身有沒有落地,那落地後的數據比如說他們的日活、用戶量,他們在傳統產業的合作方或者說其他相關的一些數據,你們都會核查嗎?

翁曉奇:對,我們會去看的,因為整個Prime的定位是賦能,那如果這些項目後續發展符合或者超過我們的預期,我們就會加大力度去幫助他們,甚至會有更多深度的動作,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失敗案例的可能。

李非凡:還有其他什麼標準嗎?

翁曉奇:其他比如說他目前的這個流通的代幣所佔的比例,通證流通比例要跟發展階段相符。這個印證了剛才講到的,項目方不能上來就放出60%的代幣作私募,這個其實就跟我們前面講創業一輪一輪融過來是很像的,融資數額需要要根據項目所處的發展階段。還有就是項目通證模型是合理的,是真正能夠對你這個商業模式落地有幫助的,項目方本身沒有失信的歷史,其實關於這塊也有一定考量。

李非凡:怎麼理解沒有失信?

李非凡:你們會對與項目相關的一些公司的司法背景進行審核嗎?

翁曉奇:當然也會,如果相關負責人是失信人,那就是明顯不符合了。

李非凡:以Prime的選取標準,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渴望做營銷,將項目聲勢做大的項目地湧入到Prime裡面,進而導致Prime營銷包裝的標籤化會過分鮮明。

翁曉奇:這不是壞事。但是這種模式下最後會導致什麼樣的公司湧入到Prime,還得看取決於Prime的標準,首先,它一定是頭部項目,再者,不是以融資為目的,第三個就是項目業務發展確實需要眼球效應。因為上線火幣Prime是有代價的,剛才我們前面講了,項目方要說服早期投資人,一個要讓他們出讓份額,第二個是要改善他的上鎖結構,因為我們不希望有大量的集中拋盤,不然如果將項目上線,巨大的拋盤進來,可能會給火幣用戶帶來損失。所以由於這兩個代價,項目方那邊也會對是否上線Prime這個決定進行謹慎的考慮。所以經過這樣的篩選,那些真正落地的、有營銷需求、不缺錢、有實力的項目最後會湧入到Prime。

【我們不作惡,但不代表所有從業者都這樣】

李非凡:說到行業,現在把眼光放的更宏觀一些,IEO,或者說像Prime這樣一些交易所的舉動很大程度上是數字貨幣市場行情往牛市轉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這兩個月以來,大盤在整體上行你個人認為有哪幾個原因,導致了這樣的一個結果呢?

翁曉奇:一個是本身市場牛熊本身就有周期性,A股也是一樣,熊幾年,牛幾年,是周期性的,幣圈也一樣,比如說13年、15年、17年大概反兩年吧,到19年大概也差不多到了,這是一個。第二個,今年行業還是有一些結構性事件,比如說像比特幣、萊特幣減半,供應少了就導致這個幣種流動性相對稀缺,相應地,大家進場的慾望增強了。此外就是說像火幣Prime和其他平台的IEO將行業里一些優質資產推出來了,而不是那種滿世界割韭菜的項目,從業者感覺基本面上發生了一些變化,進場的意願隨之增強。主要是這幾個方面,但是真正的牛熊轉化,真正迎來大的牛市還是要有紮實落地的區塊鏈項目,否則的話還是跟上一輪一樣,來了一波沖了就沒了。

李非凡:這也是我下一個問你的問題,如果這一波上漲行情延續或者說市場真正進入到牛市的話,從整個行業、項目方、從業者們角度來說,需要做好什麼事情?

翁曉奇:一個方面就是剛才說的,要有真正有效的商業模式落地,事實上區塊鏈還是一個待驗證的狀態,目前還停留在專家層面的一個學術性認可。是否會真正改變了社會的哪些業態,提升了哪些方面的效率,目前還不明朗。只能說業內有一些局部性創新,比如騰訊做了區塊鏈發票,或者火幣跟海南那邊在研究能不能通過區塊鏈去做一些智慧城市。這些都是局部性創新,大的結構性創新就只能慢慢等待了。

Prime的目的就是說希望能夠加速這個過程。第一個,要有優質的企業驗證優質的商業模式落地可能性。第二個,關於合規性,一些主流國家要探尋出一套對於區塊鏈以及幣圈能夠行為有效並且效率高的監管手段。因為現在整個行業良莠不齊,我們火幣現在是用自覺驅動監管,比如說我們會下很大工夫做各種內部規範,儘管我們不作惡,對自己各種各樣的要求,但是不代表所有的行業從業者都會這樣。

我舉一個例子,之前另外一個平台在做IEO的時候,為了托盤,他虛增出一個很大的資產,這個資產甚至比他流通盤都大,就某某幣掛出來的那個買單,比它實際流通盤都大,這個網上有很多了,我就不具體說了。這就很典型的在沒有合規管理的情況下,突破行業底線的一個行為。

虛增資產是什麼概念?他手上只有100塊錢,但他說他有1萬塊錢,你無從查證,因為他是交易所,數據在他這兒。如果有一天他缺錢了,他就把你存在那兒的100變成99,他拿走1塊錢,把你的100變成98,他拿走2塊錢,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原來以為說不會做這個事情,但是發現還是有交易所做了這個事情。IEO最終變成一個數字遊戲,用戶不僅完全得不到實惠,反而要承擔虧損,甚至還要面臨套牢風險。看到那些嚴重突破底線的行為後,大家對IEO失去信心的這個結果也就理所應當了。但是整體大形勢上,昨天Prime還是給這個行業注入了新的一股力量,所以我們看到後半夜比特幣價格又漲了。大家原來說市場是處於牛市的邊緣,有人直接把它推了出去,我們現在好歹又把它拉了回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得得APP 的精彩文章:

DApp2019年Q1報告:活躍度與交易量顯著增長,主流公鏈競爭加劇
孫宇晨透露今年波場將與以太坊正式建立合作關係

TAG:鏈得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