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世界地球日:保護珍稀物種就是保護地球未來

世界地球日:保護珍稀物種就是保護地球未來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綜述:保護珍稀物種就是保護地球未來

新華社記者

今年4月22日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國際組織「地球日網路」為今年選定的主題是「保護我們的物種」。正如該組織所言,所有物種都有內在價值,它們在複雜的生命網路中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物種滅絕可能是人類最持久的遺產」。

「地球日網路」負責項目和運營事務的高級副總裁蘇珊·巴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地球可能正面臨自恐龍滅絕以來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我們稱之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瀕危的不僅是大象、犀牛和老虎等大型動物,還包括一些小型的、人們不太熟悉的動物,甚至人們喜愛的有授粉等重要功能的蜜蜂也面臨威脅,這些動物的消失可能會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崩潰。

巴斯說,現在採取行動可以延緩這一趨勢,包括打擊盜獵、限制使用殺蟲劑、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阻止塑料進入海洋等,其中限塑禁塑是一個跨越國界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攜手共同解決。

「地球日網路」發表的一份聲明說,氣候變化、森林砍伐、棲息地喪失、販運和偷獵、不可持續的農業活動、污染和農藥等因素與動植物種群數量迅速減少密切相關。聲明列舉了一些亟待保護的物種,包括蜜蜂、珊瑚、大象、長頸鹿和鯨等。

世界自然基金會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40年里,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等脊椎動物種群數量減少了60%。此外,全球多達一半的淺水珊瑚礁在過去30年里消失,而淺水珊瑚礁是全球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生活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給新華社記者的一份聲明說,我們的食物、水、空氣、藥品以及身體和精神健康等基本需求都依賴大自然,大量動植物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然而,「生物多樣性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下降」,世界各國需要攜手努力扭轉這種趨勢。

許多國家和組織已經行動起來,拯救一些瀕危物種。比如,德國曾於2007年推出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停止並逆轉德國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的趨勢。有關數據顯示,德國近年來用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2019年相關預算升至3000萬歐元。

在巴西,美國「雨林信託」組織與其位於當地的夥伴「拯救巴西」組織展開了保護極危物種藍眼地鳩的工作。藍眼地鳩是世界上最為珍稀的鳥類之一,曾一度被認為已在巴西滅絕,但2015年有人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了這種鳥類的蹤跡。這兩個組織便在當地買下一片土地,設立了藍眼地鳩保護區。

2018年夏天,米納斯吉拉斯州政府在該保護區附近設立了博圖米里姆州立公園。今年3月中旬,在州立公園確認新發現了4隻藍眼地鳩,使這種鳥在巴西的種群數量達到18隻。「拯救巴西」組織項目助理馬塞洛·利西塔說:「在這片新的區域里發現了新的藍眼地鳩,太讓人興奮了!」

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塔朗加動物園在致力繁育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虎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目前野生虎數量僅為350隻左右,其生存受到非法盜獵和森林砍伐的威脅。近期,3隻在塔朗加動物園誕生的蘇門答臘虎幼崽與遊人見面。據介紹,自1980年以來,已有21隻蘇門答臘虎在該園誕生。

塔朗加動物園保育員吉爾曼說,隨著全球多家動物園開展蘇門答臘虎保育計劃等行動,「我相信這個物種的未來仍是有希望的」。

在日本,朱?的命運是一部極為生動的珍稀動物滅絕與「重生」史。朱?曾經在東亞廣泛分布,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由於大量使用農藥、濫捕等原因,朱?數量急劇減少。到1952年,日本調查僅發現32隻朱?。雖然日本採取了人工飼養等措施,但到2003年最後一隻日本本土朱?死亡,宣告了日本本土朱?的滅絕。

中國朱?成了日本繁育朱?的希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國內的野生朱?也近乎絕跡。1981年,中國在陝西省洋縣發現了7隻野生朱?,隨後開始人工繁育,並陸續將一些朱?提供給日本。如今中國秦嶺地區就有2600餘只朱?,日本的朱?種群數量也已達到了300多隻。朱?成為國際合作保護珍稀物種的良好案例。(參與記者:周舟、華義、張毅榮、宮若涵、劉曲、陳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讀經班」仍在辦學,被洗腦的家長能回頭嗎?
俄羅斯將恢復金星探測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