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激萌,野生動物入駐現代城市

激萌,野生動物入駐現代城市

野生動物城市冒險記

大家好,我是身在城市的小仙兒。

城市,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不會陌生。

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人山人海……

當被問到城市中有什麼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上面這些。

但是,城市裡其實還有一種你絕對想不到的東西。

那就是——野生動物。

在這鋼筋水泥鑄成的森林中,為了生存而在努力著的,絕不僅僅是人類。

想知道這些野生動物們為了生存和繁衍做著怎樣的努力嗎?

面對這些「外來者」,城市的主人,人類又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在城市中怡然自得的野生動物們又透漏出哪些我們不能忽視的殘酷現實?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BBC出品的《野性都市》。

《野性都市》

BBC一直是產出紀錄片的王者。

這部一共3集的片子以十分有趣的視角用鏡頭描述了在城市中生存的野生動物,並把它們以人類的視角定義為「定居者」(在城市中生存)、「通勤者」(在城市與自然界中穿梭)、「流浪者」(居無所定的徘徊)。

那麼,當野生動物出現在車水馬龍的城市,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01

動物:住在城市裡的ROCK居民

如果,你拉著一車的蔬菜行駛在泰國的馬路上,等到了目的地,卻發現蔬菜變少了。

別擔心,這並不是靈異事件,而是獼猴搞得鬼。

在泰國安居的獼猴在當地組建了大規模的黑幫。

它們知道哪裡能獲得食物,也能在轉瞬之間,抓住機會。

例如,跳上你拉著蔬菜的減速的汽車,把食物偷走。

除了黑幫之外,獼猴在泰國還有一個寺廟部隊。

這個部隊大概算是城市中野生動物中的「貴族」。

他們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不用為了生計奔波,不用為了食物發愁。

他們舒服的已經不像是野生動物。

南非開普敦的企鵝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它們才代表著野生動物在城市中生存的狀態。

它們中的丈夫每天都要離開溫暖的家,穿過大街小巷去大海中覓食。

這段路,長達100公里

當勞作了一天之後,這些丈夫們從大海中出來後,往往迷失在這現代叢林之中。

它們因為複雜的街道找不到回家的路,又隨時面臨著汽車的威脅。

據統計,每年都會有30多隻企鵝喪生在車輪之下。

為了生存,它們辛苦勞作,隨時面臨著意外。

曼徹斯特的大冠蠑螈們倒不用擔心回家的問題,它們愁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以前,他們都是在水中的葉子中產卵。

但是現在,城市中的水流之下,葉子屈指可數。

而隨之對應的,則是與日俱增的塑料垃圾。

適應能力極強的大冠蠑螈們現在選擇在塑料布上產卵

別說,這種白色垃圾的柔韌性比葉子還要好。

西班牙的阿爾法羅小鎮的白鸛顯然是要里子不要面子的存在。

這些體態優美的鳥類飛過6500公里才從非洲搬到這座西班牙小鎮。

它們就像是過去那些懷揣夢想的淘金人,遠渡他鄉,尋找機會。

這個機會,它們還真的找到了。

本來按照鳥類的習性,雛鳥在這裡出生後,要抓緊3個月的時間努力長大,以便和自己的家長回到非洲。

但是,白鸛在西班牙這個小鎮定居發現了它們的「金礦」。

這意味著,它們再也不用每年都忍受遷徙之苦。

這個「金礦」就是我們人類的垃圾場。

這聽起來可能有一些諷刺,但是垃圾場確實為這些白鸛們提供維持它們生存的食物。

儘管在垃圾場中有著鏟車碾壓的危險,但這裡仍是白鸛的樂園。

充滿野性的動物選擇在城市生活,註定會為這個沉悶的地方注入新鮮的活力。

這些野生動物,都在為了適應新環境而努力,為了生存和繁衍拼搏。

這樣的它們都非常酷。

02

人類:學會與動物的相處之道

面對這些外來者,人類又是怎樣面對的呢?

在紀錄片中,忠實地記錄下了很多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溫馨畫面。

一個是自行車齊齊停住。

一個是女人神色平常地搬出紙箱子。

一個是孩子們揮手告別公園。

這三個畫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新加坡的水瀨們無疑是這個城市的大爺。

它們在草坪上曬太陽,它們在水中嬉鬧。

它們是這個城市裡的寵兒。

所到之處,人們都紛紛掏出手機拍攝,而它們自己也十分享受這種明星待遇。

這一天,又到了去湖中遊玩的時間。

水瀨們成群結隊的大搖大擺地向目的地走去。

在它們爬行的時候,把整個街道都佔滿了。

這時候一隊騎行的選手過來了。

當看到這些水瀨的時候,他們紛紛停了下來。

而水瀨們依舊不緊不慢的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前面提到的泰國獼猴黑幫,除了跳車,其實它們還有另外一種獲得食物的理由。

那就是當地的人們經常為它們投食。

紀錄片中的這位女子為獼猴提供食物已經堅持了幾十年了。

也沒有什麼崇高的理念,她日復一日的為這些調皮的猴子提供者食物,早已把它們當做了這個城市的一份子。

而這些食物,種類豐富,十分注重營養搭配。

我們都知道貓頭鷹是白天睡覺晚上行動。

但塞爾維亞的長耳鴞落腳的地方卻是一座公園。

當它們白天待在樹上時,正是這個地方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

孩子們在樹下嬉戲玩耍,長耳鴞卻只能幹瞪著眼。

畢竟就算它們會拿起電話,學會報警,現在也不是法定擾民的時間段。

這時候,一位男人走了過來。

他跟孩子們說,樹上的長耳鴞正在睡覺,大家可以去別的地方玩耍。

而這些孩子們,在乖巧地向長耳鴞打過招呼之後,都默默地離開了這裡。

在野生動物出現在城市的時候,人類也在學習和動物的相處之道。

和動物園中的動物不同,它們需要的是不影響它們原有生活的尊重和對他們存在的接受。

同時這些野生動物也給人類上了一課。

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的白鸛,靠路邊被丟棄的食物養活的龐大族群的鋪道蟻……

人總是不會珍惜太容易獲得的東西,而野生動物們,幫人類發現它們的價值。

03

真相:其樂融融的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動物們為了生存在城市努力拚搏。

人們寬容的接納展示了作為城市主人的風度。

這一切看起來其樂融融。

紀錄片中的bgm同樣愉快輕鬆。

但這一切,不能掩蓋住著看似溫馨背後的殘酷。

野生動物為什麼要選擇在城市定居?

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讓野生動物們失去了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拿上面的長耳鴞舉例。

它們為什麼會選擇待在城市中的公園中棲身。

不過是因為它們曾經棲身的樹林因為長年的戰亂和耕地的大量開採,90%都被破壞。

在斯里蘭卡,人類正和大象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曾經的叢林被開墾為農田,無處安放的大象只能在農田中徘徊覓食。

而大象龐大的體型對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脅。

每一年,在衝突中,都有200多頭大象80多人喪生。

這難道是失去了家園的大象的錯嗎?

人和野生動物在城市中的其樂融融,背後是人類侵佔了野生動物曾經的家園引起的。

更讓人遺憾的是,紀錄片中提到,在人類的城市中,只能保證原先20%的野生動物存活。

在過去50年的時間,野生動物數量平均下降了60%

在過去的日子中,人類對自然的索取遠遠大於付出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野生動物其實更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園,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適應新事物。

- FIN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鮮電影 的精彩文章:

戲比天大,曾美慧孜的野心更大
此時此刻,我離劇院燈只有0.01厘米

TAG:小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