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上周末,剛剛結束的香港金像獎頒獎禮,謝霆鋒、馮德倫、李燦森和吳彥祖合體登台。

好一波回憶殺。

——現場撩的就是二十年前的港片記憶。

這四人很懂,還當場問觀眾,想不想看《特警新人類3》。

不是說說而已。

謝霆鋒事後證實,原班人馬確實有意再拍一部電影,就等陳木勝劇本。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1999年,陳木勝導演作品《特警新人類》面世,謝霆鋒19歲,馮德倫25歲,吳彥祖25歲,李燦森24歲。

如今……

有些細節依然暴露當年「狗樣的氣息」:

謝霆鋒白T直接套著黑西服,戴著黑框眼鏡,脖子上戴著尖錐吊墜的項鏈。吉他是沒有再砸在台上了,可rock范兒不能丟。

吳彥祖抿著嘴,梗著脖子,比出兩根手指。

趁著一股唏噓勁兒,Sir又把電影翻出來看了一遍。

它蒙上一層時間的灰燼,再去擦拭,生出不少新感觸,有些隱藏的脈絡反而發亮了。

還等什麼,讓我們回到二十年前的香港影壇。

《特警新人類》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說1999年,卻要從1997年說起。

香港回歸前後,香港影壇出現一大批傷感主題的港片。

其中,有四部作品,走出四個新人。

分別是《半支煙》的謝霆鋒;《美少年之戀》的吳彥祖、馮德倫;《玻璃之城》的吳彥祖;《香港製造》的李燦森。

他們是影壇舊秩序里滾出來的「青蘋果」,萬眾矚目。

他們的角色,都有一種自戀自愛的「末世情緒」。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而他們的第一部電影,也都入圍過香港金像獎。

在Sir看,這四人分別,代表港人社會的四種生態,組合在一起,就是「香港」二字。

謝霆鋒,謝賢與狄波拉的兒子,出生一周後就登上娛樂雜誌封面,是「太子」。

馮德倫,邵氏女星石燕的公子,是「世家子」。

吳彥祖,美國中產家庭出身,曾在北京什剎海武術隊習武,李連杰,吳京都是同門長輩,是「練家子」。

李燦森,出身香港藍田公屋區,尖嘴猴腮、弔兒郎當,是「逆子」。

《特警新人類》是這四子合作的巔峰。

電影一開場就「含著金鑰匙」,寰亞電影與成龍聯合打造(成龍也的確在片尾驚鴻一瞥客串救生員)。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表面上,這寄託著成龍大哥捧新人的急切心態——

畢竟,會打是香港演員的傳統。

深層次的創作動機,是在千禧年到來之前,為持續低迷的香港影視刮一起新氣象。

所以電影里,無不表現出對傳統、舊的元素毫不掩飾的diss心態。

「新人類」四子在進組時已經毫不陌生。

四人之間的默契至今看也是不掉色的。

比如謝霆鋒、馮德倫和李燦森三人第一場戲就是在警校,即將被開除。

警官黎耀祥呵斥他們干盡「壞事」。

簡單一場戲面,就高效地為角色確定畫像:

謝霆鋒誰也不diao,教官不軌行為也敢曝光;

馮德倫,警校女警花泡了一個遍;

李燦森呢,有市井的雞賊,見風使舵,瞅准黎耀祥的話頭尋找漏洞。

三個人的神情栩栩如生,分別對應的是:

正視,嘴角浮出不屑的淺笑。

習慣性放電,連男人都不放過。

左右打探,賊眉鼠眼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而第一個出場的吳彥祖,套著皮西裝,露著巧克力質感的胸肌、腹肌,扣子就從來沒扣上,把青春期亟待發泄的荷爾蒙完全潑撒出來。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一炮而紅。

這四個稚嫩而眼睛有火的「古惑仔」,聯手把《特警新人類》送進1999年港片票房第六名。

榜單之外,不乏成龍、周星馳、劉德華這樣的「老傢伙」。

更別說今天的影壇「勞模」 古天樂還沒有從TVB過檔,張家輝只是王晶喜劇里的「小弟」,至於劉青雲、吳鎮宇、黃秋生等戲骨,其實,一直都算不上巨星。

「幹掉老傢伙」,從票房表現來說,他們做到了。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那電影自身呢?

好看嗎?

不算難看。

節奏明快,場面火爆。

一開場,《特警新人類》就煞有介事地用紀錄片畫面營造出末世情緒,一場北約、俄羅斯、南斯拉夫均紛紛捲入的軍事行動,預示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但也誠如你所料,香港電影,拍不了反恐大片。

一套花拳繡腿的招式耍出來後,最終回到彈丸之地(香港),回到警察抓賊的類型里。

背景知識大概如下。

反派,林家棟和他的弟弟吳彥祖。

林家棟被叛徒出賣,軍火被日本恐怖組織頭目赤虎盯上,不得不跑路。

路上,林家棟不忘訓斥弟弟沒用,諷刺他一口香蕉人(外黃內白)的口音。

——這,是為ABC吳彥祖最終的「翻身為王」鋪路。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路上,林家棟(果然)還是被赤虎攔截。

一番突突突,林家棟死於弟弟的槍下,與此同時,一個警察卧底也在行動犧牲。

這讓患有躁鬱症的警官曾志偉大發雷霆。

他發誓,要抓住赤虎。

辦法是——

去警校挑選合適人選去繼續卧底,接近吳彥祖。

後來,曾志偉親見謝霆鋒等三人的diao樣子,很滿意,還覺得他們「壞」得還不夠。

為了顯得更壞,有一場戲就是三人在鏡頭前變身,髮型統統變成「殺馬特」。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而後就是一些香港警匪片的常用套路了。

什麼納投名狀殺人,什麼美人計套磁,什麼二五仔上位……

香港電影有一個毛病,一個題材火了之後就馬上搭台,扎堆兒拍,正傳野史無一不滲透,直到把這個題材拍濫為止。

1999年, 劉偉強手裡的「古惑仔」正傳都拍到第五集「龍爭虎鬥」。

而《特警新人類》的文戲又有什麼突破呢?

最大的突破或許是……動作戲。

因為陳木勝和成龍經過《我是誰》的成功合作,明顯更青睞國際背景的大製作,更重視動作場面,最終,更有決心推動「動作」成為壓倒敘事,刺激觀眾入戲的主角。

《特警新人類》當年最大的動作賣點就是「跳傘」

有兩個跳傘場面,一個從飛機跳下,另一個則從大廈跳下。

這是因為在香港回歸之前,陳木勝曾經親見前駐港英軍每逢周六、日的跳傘訓練,覺得很有趣。

回歸後,因為新機場的興建,他再也看不到訓練,悵然若失。

於是,拍片時,他拉著劇組去美國拍飛機跳傘這一場戲,「大廈跳」在選在新加坡。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可惜,雖然打出成龍製造的名號,但謝霆鋒等人並沒有親自上陣,都是用替身。

與大哥的賣命程度還有一定距離。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說白了,與當年那些火爆的香港商業片也一樣,《特警新人類》也是一部急就章的電影。

年輕帥哥有看頭,動作場面讓人嗨,可是冷靜一想,故事膚淺,人物幼稚。

比如,為了考驗新人的忠誠,吳彥祖讓「卧底」謝霆鋒等人去殺兄弟吳鎮宇。

在這,陳木勝接過吳鎮宇《古惑仔》「靚坤」的梗。

在過去,靚坤視忠義為糞土,只認錢。

而這一次,吳鎮宇卻是江湖情義的化身。

結果呢,他被群嘲,電影借吳彥祖、謝霆鋒之口說了兩遍台詞,你過時了。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忠義」過時了嗎?

「新人類」的新,體現在哪裡?髮型?言談舉止?

這些都不夠。

現在看,他們四個人的「新」明顯缺乏更有說服力的價值觀底座,KPI是幹掉老傢伙,但為什麼呢?幾乎都沒想明白。

新,就成了無本之木。

相比之下,「反派」吳彥祖反而是四人中唯一有性格脈絡的。

我們能知道他為什麼壞,但又同時按到,他壞底下的慫和傻。

他是一個被哥哥林家棟氣焰一直壓抑的小弟,忍氣吞聲,所以,最想搬開頭頂的大石頭,自己做主。

他沒有第一時間殺掉謝霆鋒等人,還想考驗他們,原因就是:

一個人偷了我的東西,一個泡我的馬子,還有一個砸了我的場子,anyway,每個人都會犯錯誤。

青春期就是充滿了錯誤,這一點是不分正邪,我們都是壞孩子。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在這裡,是扣題了。

壞孩子為什麼一直在,就是他們的壞常常被輕視,被原諒。

而殺兄弒父,也是青春期里最不可言說卻又最經典的「叛逆精神」。

重看「新人類」,就會發現它的觀感就像跳傘一樣,調子起得很高,以為是國際反恐題材。

其實骨子裡還是一部古惑仔青春片。

各種元素的雜糅,是香港電影慣用的伎倆,目的是儘可能讓各類觀眾進戲院都有自己能看的地方。

《特警新人類》豆瓣剛及格,說明了劇本的粗糙。

後來,陳木勝還拍了第二部,馮德倫、李燦森淪為配角,力捧又一個新人王陳冠希,片子質量就更不行了。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回到一開始是問題,二十年過去,「新人類」四子到底扛起繼往開來的大旗沒有?

其實是沒有的。

幾乎無一人挺過來,站穩。

2011年,31歲的謝霆鋒憑《線人》中細鬼一角拿下金像獎影帝,算是三十而立的賀禮。

但當年提名的情況實力寡淡。

一個例子足以說明:

周潤發提名的是胡玫指導的《孔子:決戰春秋》。

四子加上《無間道》力捧的余文樂、陳冠希,已然分流。

有的做老闆以及大廚,有的在好萊塢大片里演配角,有的參加內地綜藝,有的做潮牌生意……

結果,兜兜轉轉,還是那班被他們的嘲笑的「老傢伙」硬挺著。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展公布的新項目,放眼望去,還是劉德華、劉青雲、郭富城等幾個「老人」。

古天樂算是跑出來了。

——但一個古天樂,已經「統治」了香港接下來四分之一新片。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當然不能把鍋甩到年輕人身上。

港片缺乏遠見,低效複製。

生長的土壤酸鹼度長期失衡,就別怪結出都是「惡果」。

今天,很多香港導演北上後,風光無限,比如陳可辛,比如林超賢,他們都獲得了更大更高的主流認可。

但嚴格意義上,他們拍的電影已經不能稱之為港片,是內地題材的華語片。

在香港,人才鏈早就斷層,除了極個別導演在本土文藝題材上延續港味。

近年來的香港金像獎,不就越來越像尷尬的家庭聚會,又要給自己打氣,還要迎接內地同行為座上賓。

男主人(影帝候選人)平均年齡都達到57歲,女主人都缺乏,好幾年的影后都給了內地女演員。

更別說,一家裡的後生仔。

4月1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中央相關部委頒布的五項措施,希望是振興香港影業的強心劑。

第一、香港人士參與內地電影業製作,不再作數量限制;

第二、是對於香港與內地合拍片,在演員比例上及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

第三、是取消收取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納項申報費用;

第四、是香港電影及電影人可以報名參評內地電影獎項;

第五、是香港電影企業在港澳地區及海外,發行推廣優秀內地電影及合拍片,可申請內地的獎勵。

這是對港片的利好么?

是。

但對純正港產片的「利好」空間,也是有限。

以前,港片以合拍片身份更容易爭取到內地院線上映機會,內地演員的名額要有一定比例。

現在政策放開,並不意味著內地演員全面退出。

考慮到內地市場喜好,這些港產片依然還會更傾像於內地演員。

畢竟本埠能選的更少。

區別在於,一個是政策行為,一個是市場行為。

1997年的新人類,可以說就是一次青春期的衝動叛逆,一股並不具有持續性的少年氣。

四子沒有一個人扛起港片的大旗,是可以預見的結局。

說沒有遺憾當然是假的。

對看著港片長大的一代人來說。

永遠不會有下一個東方好萊塢了。

唯一可以告慰的是,我們至少曾經擁有它。

慶幸我曾看過謝霆鋒吳彥祖這「爛片」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r電影 的精彩文章:

《權游》和《復聯4》之間,還有這9.8分勁敵
你們都小看了這次熱搜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