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滅了六國,為何放過衛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秦始皇滅了六國,為何放過衛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發動統一之戰,秦軍勢如破竹,短短十年時間便滅了六國。公元前221年,嬴政登基為帝,史稱「秦始皇」。以當時秦國兵力之強勢,天下應該沒有敵手,可是在秦國版圖上還有一個國家未滅,那就是衛國。

衛國雖然是周武王第一批分封的諸侯國,但是實力一直都不強大,在大魚吃小魚的春秋戰國時期,衛國能夠一直存在,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衛國盛產人才,比如商鞅、吳起、呂不韋等人,他們不希望祖國被滅;二是衛國歷代君主相當聰明,誰打他,他就稱臣,不得罪任何一方,不給別人出手的機會。

雖然這兩點有些作用,可是在統一大勢面前,連關東六國都被滅了,衛國為何能逃過這一劫?許多人認為,商鞅和呂不韋對秦國有大功勞,因此秦始皇為了報恩才決定有生之年不滅衛國,直到秦二世即位,才下令廢黜衛君的爵位。其實這是主觀臆斷,實際上衛國早已被魏國滅亡,不過保留了一個封君的名號而已。

儘管《史記·衛康叔世家》記載「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但只能證明衛君被廢,並不能說明衛國在此之前還以諸侯國的形式存在。「君」這個稱呼在戰國時期有很多,比如戰國四公子,與「君」相類似的還有「侯」,比如通武侯王賁和武成侯王離。就算秦國統一六國後這種稱呼依然存在,只是他們的封地是食邑性質,並不是獨立國家。

在比《史記》更早的史料中,也明確記載了衛國的滅亡,只不過沒有《史記》的名氣大,因此少有人關注。《韓非子·五蠹》有記載,「衛離魏為衡,半歲而亡」;《韓非子·有度》也有記載,「魏安僖王攻趙救燕,取地河東,攻盡陶、衛」。由此可見,衛國是被魏安僖王所滅,原因是衛國違背合縱與秦國連橫。

那麼,衛國滅亡的具體時間是哪一年?《史記·衛康叔世家》有記載,「懷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殺懷君。魏更立嗣君弟,是為元君。元君為魏婿,故魏立之」。這一年為公元前252年,起因是公元前256年魏楚趙韓四國聯手破秦,而衛國卻私下投秦,結果引火上身。

參考文獻:《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楚滅魯、韓滅鄭、趙滅中山都無事,為何齊滅宋就遭到五國伐齊?
虎牢關之戰:3500鐵騎大破10萬,李世民一戰封神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