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人造太陽核心裝置將建成,專家:聚變之燈一定在中國率先點亮

人造太陽核心裝置將建成,專家:聚變之燈一定在中國率先點亮

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貝特通過實驗證實:一個氘原子核和一個氚原子核高速碰撞時會發生融合,形成一個氦原子核和一個中子,並釋放出17.6兆電子伏特的能量。這個過程叫做核聚變,是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科學家們設想,能否用人工設備實現核聚變呢?

理論很簡單,實操很困難,高中生都知道核聚變的原理,但在實際中卻很難實現。首先是加熱問題,需要將反應氣體加熱到10萬攝氏度;接下來需要繼續加溫到1億攝氏度,使原子核瘋狂運行;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核聚變的溫度足夠使原子核繼續反應,都不需要外界加熱。人們要做的,就是在上面燒一鍋水,獲得取之不竭的能量。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上億攝氏度的反應體放在哪裡呢?很遺憾,人類至今沒有造出可承受1萬攝氏度的耐熱材料。為了約束反應體,我國科學家王淦昌提出慣性約束法,把混合氣體放在一個小球內,用激光束或粒子束加熱點燃。蘇聯科學家提出磁場約束法,用環形磁場約束原子核,然後建立一個換熱裝置,把熱能轉換為電能。

兩種辦法都能獲得穩定持續的能量輸出,但在國際上磁場約束的進展更大,蘇聯科學家早在1954年就研發出了實用性的環形磁場裝置,也叫托卡馬克裝置。它於1970年第一次獲得了實際的能量輸出,但只有輸入能量的十億分之一。顯然,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但著著實實讓人類看到了可控核聚變的希望。

目前,世界上只有4個國家擁有自己的托卡馬克裝置,分別是法國、俄羅斯、日本和中國,而中國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創下兩項托卡馬克運行的世界紀錄。近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再傳捷報,我國自主研發的環流器二號M裝置將於今年建成,有望將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參與研發的中國科學家告訴我們:「如果將來有一盞燈會被聚變之能點亮,我相信這盞燈一定、也必須在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本應成為日本韓國,因貪污變成緬甸墨西哥,美國想扶都扶不起
敗退前,希特勒下令炸掉巴黎,德軍上將:巴黎聖母院不能炸!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