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敘利亞再鬧油荒:伊朗油輪前來援助 卻被攔截於蘇伊士運河

敘利亞再鬧油荒:伊朗油輪前來援助 卻被攔截於蘇伊士運河

利刃/TONE

儘管敘利亞曾是一個石油足夠自給,過半產量還能出口創匯的產油國,但長久以來的戰亂已經幾乎完全摧毀了該國的石油工業——而在為該國運送石油的伊朗油輪被攔截於蘇伊士運河口之後,敘利亞無可挽回地迎來了新一輪"油荒"。

在外部油氣供應極度不穩定的眼下,敘利亞境內的每輛汽車每月最多只能購買120升汽油。在靠近黎巴嫩的邊境地區,汽車司機們甚至做起了用油箱走私倒賣黎巴嫩汽油的"新業務"。

圖為加油站前等待汽油的敘利亞民眾車隊。

確切地說,敘利亞戰前具備近40萬桶石油日產量,其中半數供應出口,半數供應國內使用。換句話說,敘利亞國內石油的需求量數字在每日10萬-20萬桶左右。

但現如今,敘利亞的石油產量只餘下約2.5萬桶,其中大部分油井還位於敘東北庫爾德武裝的控制之下,敘利亞政府只能以略高價格購得其中一部分,這就意味著若外部石油供給敘利亞的來源斷絕,敘利亞就將馬上陷入"油荒"。

圖為因汽車等待汽油而堵得水泄不通的大馬士革市區道路。

而雪上加霜的是,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雖然並沒有對敘利亞表示明確制裁,但實際上敘利亞已經遭到了"雙向"制裁:伊朗也好俄羅斯也罷,這些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平定全國,將極端分子"掃地出門"的國家都已經在西方的制裁名單上;至於敘利亞政府,那本身就是敘內戰以來西方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存在——即便敘利亞政府軍已經把西方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徹底擊潰,從面子上考慮的話,西方也很難暫時給敘利亞方面什麼好臉色看。

圖為接近荒廢的敘利亞油田一角。外國的援助對於敘恢復生產而言極為重要。

換句話說,西方各國如果要和敘利亞回到戰前"平起平坐"的態勢,那就意味著政治家們的面子將要不保。所以,在處理敘利亞戰後關係的這一問題上,西方顯然選擇了"第二條路":繼續維持高高在上的態勢,對敘利亞有關的外交、商貿和戰後重建等問題一律"冷處理",就好像敘利亞這個國家從未存在過一樣。

而在敘利亞眼下必須面對的"油荒"事件中,西方的態度也是情況惡化的導火索:如果俄羅斯和伊朗的對敘貨運/結算渠道未被封死,抑或是西方出於人道主義考量對敘利亞"網開一面",油荒可能根本就不會發生。

圖為前往土耳其卸貨的伊朗油輪"STARK-I"。前往土耳其的航線並未被封死。

但"油荒"和禁運還是一起發生了。確切地說,西方一直期待著敘利亞國內再度進入資源短缺的狀態,因為這會導致敘利亞國內的經濟活動停滯、民眾不滿度升高、在西方"適當的操作"之後,繼而抗議活動頻發,新的反對派再度生根發芽,2011年的那幕還將重演……嗯,就是一次不行來兩次,總之"不達目的不罷休"。

圖為有望在未來聯通敘利亞、伊拉克的伊朗二號高速公路。

但很顯然,同樣的招數並不能得逞兩次。對於敘利亞政府控制區內的民眾而言,內戰當中數次西方導演的"油荒"他們也都沒有缺席,該把黑鍋戴在誰頭上?他們比誰都清楚。

而從敘利亞的外部環境來看,嚴峻的極端主義和外部壓力形勢已經使得中東各方不得不再度放下架子——安頓的敘利亞要千倍萬倍好過向外輸出極端武力的敘利亞,中東各國在吃過足夠多的苦頭之後已經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在動亂的中東鄰國面前,它們可不像大洋彼岸的西方國家那樣,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隔岸觀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別老說印度技術水平太差了,新德里終於有了一款世界先進水平武器
看看俄羅斯是怎麼做軍火生意的,向互為死敵的雙方賣武器賺大錢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