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蘋果雇了一位哲學家,工作內容高度保密

蘋果雇了一位哲學家,工作內容高度保密

很多人都知道,喬布斯生前深受禪學的影響,終生保持了禪坐冥想的習慣,還將這種佛教哲學融入到了蘋果設計中。《喬布斯傳》里就寫道:

禪修磨鍊了他對直覺的欣賞能力,教他如何過濾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忣,在他身上培養出了一種基於至簡主義的審美觀。

但大多數人或許不知道,蘋果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僱傭了一位全職的哲學家——斯坦福大學的前哲學系教授 Joshua Cohen,在喬布斯創立的「蘋果大學」供職。

據外媒 Quartz報道,Joshua Cohen 於 2014 年加入蘋果,但 Joshua Cohen 在 LinkedIn 個人資料顯示他在 2011 年就已經入職,也就是喬布斯離開人世的那一年。

Joshua Cohen

那麼蘋果僱傭一位哲學家到底要做什麼呢?可惜 Joshua Cohen 最近半年兩次答應接受 Quartz 採訪後,都因為蘋果的新聞部門不批准而告吹。這幾年也鮮有媒體報道這件事,很有可能是蘋果有意保密。

跟蘋果哲學家同樣神秘的,還有 Joshua Cohen 任職的蘋果大學。這是喬布斯在 2008 創立的一個內部培訓機構,旨在向蘋果員工灌輸蘋果的文化和產品理念,不過培訓內容則是高度保密。

除了在《喬布斯傳》略有提及,關於蘋果大學比較深入的介紹就是 2014 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曾在蘋果大學培訓的三位員工以匿名的方式接受採訪,讓公眾得以窺見這個神秘的機構。

據悉蘋果大學培訓課程設計由時任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Joel Podolny 負責,教學人員包括教師、作家和編輯等,其中不乏來自哈佛、耶魯和麻省理工這些名校的講師和教授,蘋果員工可以通過內網報名參加。

報道里也提到了 Joshua Cohen 所負責的課程叫「最好的東西」,這個詞源於喬布斯曾說過的一句話,喬布斯認為只有把最好的東西放在身邊,比如優秀的員工和高品質的材料,才可能做出完美的產品。

Joshua Cohen 曾在課上列舉了紐約中央公園的事例,設計師們將一片岩石和沼澤,改造成讓城市居民親近大自然的場所。這也契合了喬布斯的產品哲學,即將複雜的技術變簡單,向普羅大眾推廣。

蘋果大學裡還有不少類似這樣用其他學科的案例來啟發員工的課程,比如在一堂課上一位導師展示畢加索著名的系列畫作《公牛》,這 11 張版畫里的公牛細節依次減少,最後僅剩下一條線勾勒出的輪廓。

這種抽象畫的表達不僅啟發了現代藝術視覺設計,也向蘋果員工傳達了喬布斯一直倡導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產品理念,蘋果產品簡約的風格一直延續到各個產品和門店設計中。

其實蘋果也不是第一家聘請哲學家的科技公司,在 Google 為響應歐洲「被遺忘權」法令而組成的 7 人顧問委員會,就有一位牛津大學信息哲學與倫理學教授 Luciano Floridi。

跟蘋果不一樣的是,Google 請來的這位哲學教授不是為了啟發產品開發,而是要兼顧科技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Luciano Floridi 在 2014 年參加騰訊一個高峰論壇上曾談到哲學和互聯網的關係。

哲學是土壤,數據技術則是鮮花,土壤與花朵的健康成長密不可分。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朵鮮花,就一定要照顧好你的土壤;如果你是土壤,就要照顧好鮮花。

雖然哲學和科技互聯網看似沒有太大聯繫,但不少矽谷公司認為哲學家的思辨能力能幫助他們跳出思維定勢,培養質疑固有想法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預測未來趨勢。因此近幾年有哲學專業背景的人才也越來越受到一些矽谷公司的青睞。

有科技行業的專業曾指出,在設計科技的顛覆性應用時,哲學的地位顯得越發重要,喬布斯顯然就是最成功的一個例子了。

但到底怎麼用哲學幫助科技產品的開發,可能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畢竟這只是一種道而非術,也不是每個鑽研哲學的產品經理都能從中得到啟發,並開發出改變世界的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特吹媒體、吃瓜群眾,誰該為 Model 3 的小毛病買單?
宜家和 Sonos 推出了一款偽裝成了檯燈的音箱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