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十分鐘,這部動畫短片就回答了你一個終極的哲學問題
《愛,死亡與機器人》,這部由網飛製作的實驗性動畫劇集,一推出便以其極高的製作水準與別出心裁的劇情廣受好評,相信各位讀者也已經一飽眼福了吧。
每一集,都是一種不一樣的風格,不過,總體上來說,大多數單集中都含有一些黃暴的成人元素,從視覺上直接衝擊你的眼球。
但是,在這18個單集中,有這麼一集,完全不含任何這類直擊眼球的元素。片頭的單集特有標誌,也是毫無特點的三個小方塊。
這個沒能直擊觀眾眼球的單集,卻用另一種方式,抓住了每一個觀眾的心靈。
這一集有一個頗具禪意的名字:
《齊瑪的藍》
在這個簡單的故事中,沒有戀人或者摯友的生離死別,亦無英雄豪傑的壯烈成仁,這些常見的「催淚」橋段,無法在這個平淡如水的故事中找到容身之處。
然而,《齊瑪的藍》,卻讓許多觀眾看罷之後,不知為何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她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巧妙的觸到了觀眾,乃至所有人類內心最柔軟的那一塊。
這個故事本身,真的平淡如水,幾乎沒有什麼曲折。
女主角是位記者,她接到一位神秘的藝術家齊瑪的採訪邀請,而在她接到這個邀請之前,齊瑪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對媒體發聲了。
這位歷史鮮為人知的藝術家,現在邀請女主過來,想讓她來講述他的故事。
在大多數人的目光里,齊瑪是一位極其成功的畫家。
在接受了全面的改造之後,他的身體已經宛如超人——可以在不穿防護服忍受各種極端環境,眼睛可以感受所有已知的光譜。
他冒險與宇宙進行直接的交流,孤身潛入無垠的冰冷太空,只為尋得星體撞擊瞬間的光芒;走入翻騰的熾熱岩漿,在這橘紅色的海洋中與星球的起源交融。
目視著常人無法見證的奇觀,體驗著常人無法承受的環境,這樣的他畫出的作品,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壯闊感。
好像宇宙之大,都被包攬在他那一紙壁畫里。
這些恢宏的壁畫縱然美麗,可是,真正使齊瑪出名的,卻是一種顏色——齊瑪藍。
這種顏色,剛開始只是他畫布中央的一個小方塊,人們一度以為這是他畫布的底色,他只是為了給這塊上色而已。
可是,他們用一系列技術手段去考證之後,最終確定,這塊藍色確實是齊瑪自己塗上去的。
而且,這樣的藍色,在齊瑪之後的畫作中也無一例外的佔據著中央最顯眼的位置,面積也越來越大。
終於有一天,齊瑪展示出了他的第一幅純藍色壁畫。
在這之後,「齊瑪藍」的純色壁畫面積越來越大。高聳入雲的巨型壁畫,只是一個開始。
某些壁畫大到必須以一個星球作支撐,齊瑪甚至還爆破了一個星體,然後在它的碎片上噴塗上屬於他的「齊瑪藍」。
正如女主所點評的那樣:她不知道這種顏色是更接近於天空的藍色,還是大海的藍色,也許兩者都不是。
這是一種只屬於齊瑪的精確顏色——「齊瑪藍」。
而這個顏色與他的故事,則讓女主和觀眾都有些驚訝。
這種藍色,其實只是許多年前一個游泳池裡的瓷磚顏色罷了。
而齊瑪,最開始只不過是泳池裡清潔瓷磚的小機器人。
它的主人對它情有獨鍾,先是給它裝上了視覺系統,賦予了它自行制定清潔計劃的能力。
然後,她也一直把這個小機器人當成自己新的軟體和硬體的試驗平台,給它裝載了各種各樣的附加功能。
這個主人早已離世,但這個小機器人卻像是她們家族的傳家寶一樣,在每一任的主人間流傳。
每一任的主人,都會給它加上新的功能,讓它更加的智能化,同時,也讓它更加接近於齊瑪現在的模樣。
終於,就連齊瑪自己也分不清自己與人類的界限,他開始作為一個人類生活,沒有人懷疑他的身份。
陰差陽錯找回了自己過去的齊瑪,決定揭開自己最後的作品——
他把多年以前的那個游泳池發掘了出來,整體搬到了他現在所在的行星上。
然後,他將在所有觀眾面前,跳入泳池中。逐漸關閉自己的高級大腦功能,任由自己的超人之軀在這個一切開始的地方分解。
他還原為那個小機器人的模樣,日復一日的在游泳池裡遊動,清潔瓷磚,從這一簡單的工作中得到滿足感。
齊瑪的故事,這個發生在超未來的科幻故事,究竟在哪些地方引起了觀眾的共鳴,賺得觀眾眼淚呢?
首先,最淺層的共鳴,應該就是「鄉愁」了吧。
在余光中先生的詩里,鄉愁是一張船票、一座墳包,而對於齊瑪來說,鄉愁就是那個精確的顏色——齊瑪藍。
在他還沒有獲得意識的漫長歲月中,他每天都遨遊在只有這片顏色的世界裡,就像是羊水裡孕育的嬰兒般。
儘管他在成為超人之後,親眼看遍了宇宙間所有的奇觀,從3K溫度的冰冷宙域,到1200度的熾熱岩漿,沒有什麼是他不能感受的。
可是,正如他那些逐漸被藍色染盡的畫作一般,他的內心,始終渴望著最初的那一片藍色。
在他的旅途的終點,他回到了這片原初之地,連岩漿都無法熔化的軀體,在這片游泳池裡四散分解。
不過,這都已經不重要了,無堅不摧的鎧甲,只是遊子在外的戰衣;回到故鄉,就不需要任何的防備與偽裝,做回真實的自己就夠了。
如果再追尋一下更深層次的原因,也許,我們在齊瑪的身上看到了一種完滿的狀態。
這種狀態,我們每個人有意或無意的追尋著,只不過真正能達到這個狀態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佛教管這種狀態叫「功德圓滿」,而用通俗的話來說,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完全實現。
俗話說,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而造成我們生活中這些不容易的原因,究其根本,就是我們無法回答好一個問題:我要向哪去?
這個經典的哲學三問中的最後一問,註定將困擾我們許多人一生。
而被這個問題困擾的我們,只能被外界因素推動著去重複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然後一次次回應內心的召喚,試圖去尋找答案,再一次次的徒勞而返。
就像是希臘神話中推石頭的希緒弗斯,而我們的「石頭」,正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而故事中的齊瑪,也曾和我們經歷著一樣的痛苦,儘管動畫中沒有提及具體時間,不過從原作小說來看,為了這個答案,齊瑪追尋了一千多年。
在這一千年間,他先從一個小小的清潔機器人一步步進化成鋼鐵超人,逐漸忘記自己的過去。
他每次在大眾視線中出場,也身披紅色披風,一副超人的打扮。
彼時的他,也許真的自認為是超人。
擁有無敵的軀體,可以以身涉足任何險境,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對於他來說都不是秘密。
他賦予了自己一個使命——探索宇宙本身的奧秘,這才有了那些恢宏的壁畫。
不過,也許正應了DIO爺的那句名言:人類是有極限的,越是專註於某件事,就越會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
儘管齊瑪在某種程度來說,已經接近「全知全能」,可是他還是悲哀的發現:宇宙已經自己說出了真相,比他以前做得好多了。
此時的他,也許正經受著和我們一樣的煎熬,直到他在某一次作畫中偶然的調出了這種只屬於他的顏色——「齊瑪藍」,他塵封的記憶之匣打開了。(這個細節來自原作小說)
歷經千年的輾轉,他終於找回了自己第一個看到的東西,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一塊小小的藍色瓷磚。
這是當時的他所知道的一切,也是他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齊瑪最後圓滿的回答了「我要到哪去」這個問題:讓自己沉浸在這片最初的藍色中,感激周圍的環境,在一項簡單的擦瓷磚任務中獲得滿足感。
齊瑪花了1000年才找到自己的答案,而我們的壽命卻不過三萬天,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答案,真的要靠運氣和修為。
正是因為這種狀態於我們許多人來說求之不得,所以當動畫將其展現出來的時候,才會顯得如此美麗。
在這裡,我也只能祝福屏幕前的各位讀者,早日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然後沿著這個方向堅定的走下去。
這樣的一生,絕對沒有任何後悔可言。
也許,這就是《齊瑪的藍》動畫讓人落淚的原因。而如果我們放眼原作,我們會發現一個更有意思的事情:
原作小說還回答了「我是誰」這個問題,只不過這一部分的情節因為時間原因被動畫省去。
在原作小說中,人類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足跡遍布整個銀河系,壽命也長得嚇人——女主都已經活了一千年了。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問題便凸顯出來了:人腦容量不夠用,記憶太多無處安放。因此,大多數人都依賴「備忘錄助手」這種機器人幫自己儲存記憶。
備忘錄助手絕對不會出錯,它會精確的記住你的每一次選擇,分析你的偏好,幫助你在制定策略。
而這樣的人類,還能算「擁有自我」嗎?這樣的人類和「錄音機器」又有何區別呢?
人類的記憶本來就應該是不精確的,美好的記憶會被深化、誇大,不好的記憶會被修飾。
而這樣的可塑性記憶,才是構成我們「過去」的東西,也是定義了我們存在的東西。
如果記憶真的沒用一丁點偏差,那我們還能算「我們自己」嗎?也許這樣的人類和伊藤計劃作品《和諧》中的「無意識人類」沒什麼區別了吧。
齊瑪儲存自己記憶的方法,是移植神經,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才真正由機器變為人,也丟失了自己最初的記憶。
誠然,這讓他兜兜轉轉了一千年才找回自己的身份,功德圓滿的在水池中還原為最初的模樣。
不過,如果要是沒有這一點偏差,他也無法成為人類,世間也將少一個傳奇。
這樣的好故事,值得我們反覆咀嚼,也值得我們去探尋背後作者的思考。
我也強烈推薦屏幕前的讀者們,在享受完網飛帶來的視覺盛宴之後,再去讀一讀這個故事背後的原作。
也許,你會發現和我不一樣的理解,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你們發「兵庫北」的樣子,可真像蔡徐坤!
※豆瓣9.0!這群萌物曾經的悲情,你永遠都想不到
TAG:正說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