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瑞幸咖啡遞交招股書,去年每杯咖啡虧損18元

瑞幸咖啡遞交招股書,去年每杯咖啡虧損18元

瑞幸咖啡遞交招股書,去年每杯咖啡虧損18元

瑞幸咖啡在美國時間 4 月 22 日遞交招股書,尋求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2018 年賣出 9000 萬杯咖啡,收入 8.41 億元,虧損 16.19 億元,粗略計算每賣出一杯咖啡要虧 18 元;今年一季度收入 4.79 億元,虧損 5.52 億元。以去年 12 月融資時新進股東價格計算,目前瑞幸估值 29 億美元。

瑞幸從創辦開始就開設快取店、送外賣、大力補貼。例如每周送 100 萬現金的「百萬大咖」活動;新用戶買完後分享給好友就能各得一杯免費咖啡活動,等等。截止到 2019 年 3 月 31 日,在中國 28 個城市開設門店 2370 家,其中 2193 家為快取店,占 91.3%。

這種經營方式,跟星巴克、雀巢等咖啡巨頭都不一樣。

星巴克是做標準化的連鎖咖啡館業務,賣的產品其實是品牌、文化、環境、服務、商品的一個集合,70-80%的收入來自美國市場,全球化之路並不順利。例如,星巴克的中國店面增速從 2013 年後一直呈下滑趨勢,甚至 2018 年中國區的同店收入增速還首次出現了下滑。一二線城市市場開拓已經度過快速增長期,而三四線城市由於用戶消費習慣還沒養成,切入也比較困難。為了應對這方面挑戰,去年 8 月,星巴克和阿里巴巴合作,除了獨家和餓了么合作外賣業務外,星巴克還與盒馬合作推出了「外送星廚」。

而雀巢是做速溶咖啡為主,品牌有 Nescafe、Nespresso,國際化程度比星巴克高,目前中國 70.8%的速溶咖啡市場就是被雀巢佔領,但其咖啡業務在美國的市場地位卻一直比較尷尬,在收購 Chameleon Cold-Brew、BlueBottle Coffee 等美國品牌之前,市佔率不到 5%

支撐瑞幸這種明顯會導致虧損的經營方式的故事,無非就是兩個:其一,當咖啡的銷量足夠大、品牌足夠知名,對咖啡豆、牛奶等原料的採購量大,獲客成本、經營成本降低使它有可能彎道超車星巴克的可能;其二,快取店、外賣廚房店、App 是渠道,現在送咖啡,以後還可以賣其他產品,例如熟食、便當等等,增加收入來源。

然而這兩個故事,都是可以證偽的。

廉價咖啡、外賣咖啡當然是有市場的,但可能很難養起一家專註這塊業務的公司。更適合從事廉價咖啡的公司,應該是 711、羅森、麥當勞這樣的公司,對它們來說,不用付出太多新增的人員成本、門店租金、品牌推廣成本就可以把咖啡賣出去。

而建了渠道就能順利賣其他產品,也是過於樂觀了。例如,現在幫瑞幸送外賣的順豐,順豐做生鮮、電商業務就始終都沒做成功。又如,現在給瑞幸提供速食產品的三全食品,從 2013-2017 年,用了足足 5 年才把生產基地從上市時鄭州的一個基地,發展到現在北京、上海、廣州周邊都有大基地,品種從幾個米面產品到現在上百個品種,也才成為了可以既提供速凍食品,也能提供熟食、快餐的食品供應商。

而且,瑞幸基本就是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大城市,物流發達,不考慮真實的勞動力成本的話是可以送外賣,但食品行業的利潤重頭其實是在二三四線城市,娃哈哈、康師傅、伊利、雙匯、海天等成功者無一例外都是佔領二三四線城市再進入一線城市,而以瑞幸現在高度依賴物流、交通的經營模式,去二三線城市可能虧損得更嚴重。

題圖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Cover:糧倉國家蘇丹無法餵飽百姓,什麼導致了它的窘境?
亞太首次成為歐萊雅最大市場,以及,Craig Green 春夏大片致敬普通人 | 浮華日報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