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兩句的比喻,卻令人拍案叫絕!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兩句的比喻,卻令人拍案叫絕!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於運用誇張、比喻,在北宋詩壇獨具一格。小編今天便通過蘇軾的一首詩作《江上看山》,來和大家一起體會蘇軾那令人叫絕的比喻。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兩句的比喻,卻令人拍案叫絕!

《江上看山》是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它是嘉祜四年(1059年),蘇軾從眉山赴汴京途中,乘船經過荊州時,於江上所寫。這首詩主要描寫的內容,便是蘇軾從江上看山的美麗圖景。全詩最值得令人叫絕的地方,便是開頭兩句就運用的比喻,它讓蘇軾所描繪的兩岸山景變得奇趣盎然。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後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渺。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兩句的比喻,卻令人拍案叫絕!

首聯兩句「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百群」,蘇軾便抓住了急速變化中的事物特點,並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它表現了出來。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在船上看兩岸的山,就如同看駿馬疾走一樣,很快地就過去了數百匹。也就是說數百座山峰頃刻間就從眼前過去了。

除此之外,蘇軾在開頭兩句中還採用了化靜為動的寫作手法,來表現船速之快。乍一看,蘇軾所乘坐的船就像是沒有動一樣,只是看到了連綿不斷的山峰,如馬群一樣在眼前飛快的過去。但從地理上來看,蘇軾從眉山赴汴京,船是下行,看到的山自然就是上行。也只有船的高速移動,才能看到兩岸的「馬」連成群後的奇景。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兩句的比喻,卻令人拍案叫絕!

頷聯兩句「前山槎牙忽變態,後嶺雜沓如驚奔」,便是緊承首聯句意,對蘇軾觀察到的「走馬」景象進行了具體描寫。即前面的山錯雜不齊,瞬間變化萬千,沒有了馬群的隊形。後面的山卻像受了驚的馬群失去隊形亂鬨哄地奔跑一樣。這兩句既然對首聯的補充描寫,也說明了隨著沿江而下,船速越來越快。

頸聯「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渺」開始,蘇軾則把筆墨轉到了更加細節的地方,即對岸邊的山上道路和具體小景進行描寫。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抬頭看到了盤旋曲折的山路上,隱約地有人在上面行走。可以聯想到,在落日餘暉之中,山峰上雲霧繚繞,行人走於其中,景色美妙如畫。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兩句的比喻,卻令人拍案叫絕!

尾聯「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即蘇軾在船中舉起手想要和山上的行人打招呼,孤單的船卻像飛鳥一樣而去。這兩句則和前面四句中,以山動襯托船速之快正好相反。是以山動靜止狀態來襯托船速之快,還來不及細細看,來不及和山上行人打招呼,船便已經走了。

綜觀蘇軾的這首詩,他立足於船上所描寫的景色,既有立體感,又有動態感。尤其是開頭兩句就運用到的比喻,讓整個畫面變得新鮮活潑、奇趣盎然起來,令人拍案叫絕。從另一方面來看,蘇軾則善於抓住事物的變化,具有高超的因物賦形的藝術功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余 的精彩文章:

王維的這首詩並不出名,卻如同置身在畫中,美得令人心醉!
晚年的李白登上廬山,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詩,令人心酸!

TAG: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