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隆福寺藻井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隆福寺藻井

今年(2018)四月八日,與先正同去先農壇,參觀「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那裡常年舉辦「中國古代建築展」。當我們走進太歲殿,看到「隆福寺萬善正覺殿明間藻井」,為之一震,從來沒有見過結構這樣複雜,造型這樣精美、獨特的藻井。

天花和藻井屬於古建築室內裝飾頂棚木構件。清制稱「天花」,宋稱「平棊(qí)」(俗稱「吊頂),是用方木做成擱柵,成方格框,在框內安裝木板,或糊貼紙張、錦綾等,並在其表面做油漆彩畫。

藻井則是殿閣、佛堂上方的一種穹隆式天棚,在宋遼時期是意取滅火,清靜避邪之物,多用於殿閣、佛堂頂上的天棚。藻井一般由下、中、上三層井式結構組成。藻井和天花結合裝飾頂棚。

由於藻井製作並無嚴格的規制,可由古代工匠較自由地施展聰明才智,現存的古代建築中的藻井花樣繁多,不乏精美之作。

一.先說說隆福寺

隆福寺位於東四北大街西,始建於明代景泰三年(1452),是明代朱祁鈺敕建寺院,清雍正九年(1723)重修。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清代成為完全的喇嘛廟。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為京師著名的大廟會。因坐落在東城,與西城的護國寺相對,兩寺俗稱「東廟」和「西廟」。「東西兩廟貨俱全,一日能銷百萬錢。多少貴人閑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形容當年每逢廟會,兩廟的盛況。

乾隆京城全圖》中的隆福寺(拍自先農壇「中國古代建築展」)。

隆福寺採用「中軸突出,兩翼對稱」的建築布局。最南面是山門殿,面闊五間,山門殿外丁字路口各有一座牌樓。進入山門殿,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晨鐘暮鼓。山門殿北面,中軸線上,為天王殿,單檐廡殿頂,面闊五間,兩側廡廊環繞,向北形成寺院的二進院,也是主體院落,其中三座大殿一字排開。

第一座大殿殿額曰「慈天廣覆」,面闊七間,坐落在台基之上,漢白玉雕欄環繞。此殿東為大悲殿,西為輪藏殿。第二座大殿曰「萬善正覺」,面闊五間,單檐廡殿頂,飛檐如翼,東為地藏殿,西為圓通殿。第三座大殿為「毗盧殿」,面闊三間,重檐歇山頂,規模小於前兩殿。在三大殿之北為「法堂」,其東側為「伽蘭殿」,西側為「祖師殿」,廡廊合圍,形成寺院的三進院落。此院落可能是當年的方丈院,寺院最北面為一座面闊七間的後罩樓。隆福寺南北進深約250餘米。

歷經500餘年的滄桑歲月,隆福寺可謂命運多舛,其中細節,恕不贅述。至今寺院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五組藻井,為位於先農壇的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收藏。

二.隆福寺萬善正覺殿明間藻井(現安裝在先農壇太歲殿展出)

隆福寺萬善正覺殿,也稱「三寶殿」,供奉「三世佛」(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大殿明間,釋迦牟尼頭頂上的藻井,造型獨特、製作精美,堪稱藻井中獨一無二的珍品,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是一張網上的老照片。當年隆福寺萬善正覺殿明間釋迦牟尼佛像及其頭頂上的藻井。

隆福寺萬善正覺殿明間藻井(安裝在先農壇太歲殿)

隆福寺萬善正覺殿明間藻井

藻井平面為圓形,分為四層(也有六層一說,可能是將星象圖和神象彩畫計入在內,而這二者應是繪製在天花板上,並不屬於藻井),每層雕刻著雲紋。圓形托架上建有木構殿閣,由下往上圓形托架直徑逐漸遞減,到第四層(最頂層)雲紋圓形托架內附以雲紋正方形托架,正方形托架上也有建築。在天棚上繪製星象圖(天文圖)和祥雲繚繞的神像,可從藻井上面的中空部分看到。

藻井第四層(最上層)正方形雲紋托架上有四座樓閣,每邊一座,面闊三間,重檐歇山頂,其間有八間游廊相連。

第三層圓形雲紋(雲紋仍見貼金)托架上有十六座樓閣,其中有八座為面闊三間前出廊的重檐歇山頂建築,另八座為面闊一間的單檐歇山頂建築,各樓閣間也有游廊相連。

第二層圓形雲紋托架上也有十六座樓閣,但與上一層的建築不同,其中八座是三開間重檐歇山頂建築,八座是重檐圓攢尖頂的涼亭,相互之間也有游廊連接。

最下層(第一層)圓形雲紋托架兩側為斗拱,上面承托三十二座樓閣涼亭,建築是三座一組,中間以涼亭隔開,涼亭為重檐圓攢尖頂,三座建築均為重檐,但是屋頂略有變化,中間的樓閣為重檐歇山頂,另兩座雖是歇山頂,但是其中一座正脊上有塔。

總計這組藻井上共有樓閣涼亭六十八座。整組藻井為珍木雕刻,榫卯連接,六十八座瓊樓玉宇更是雕樑畫棟,斗栱飛檐,站在其正下方抬頭仰望,如見人間仙境。

藻井的頂面有一幅星像圖(天文圖),畫在藻井上面的天花板上。板為正八角形,邊長75.5厘米,全板長寬均為182厘米,板厚4厘米。板上裱糊一層粗布底襯,塗深藍色漆。板上畫有二十八星宿和1420顆星星,屬《步天歌》系統。此天文圖作為一幅古老的星象抄本,十分珍貴,現藏北京天文館。

此圖可見繪製於天花上的神仙彩畫。可從藻井內的中空處看到,給人感覺似乎繪製於藻井上,這是一種「借景」手法,妙不可言。

藻井的四角置懸臂雲梁,上有四大金剛作單手托天花狀。四大金剛是漢傳大乘佛教中四位守法尊天神的代稱,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是佛教伽藍中,最為重要的護法神,相傳住在須彌山(寺廟天王殿常見其身影)。

「四大天王」之一

「四大天王」之一

「四大天王」之一

「四大天王」之一

這是雍和宮須彌山銅雕塑。從藻井側面看為須彌山的造形。

佛教宇宙觀主張宇宙系由無數個世界所構成,一千個一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世界最下層系一層氣,稱為風輪;風輪之上為一層水,稱為水輪;水輪之上為一層金,或謂硬石,稱為金輪;金輪之上即為山、海洋、大洲等所構成之大地;而須彌山即位於此世界之中央(詳見「百度」詞條)。

雍和宮須彌山銅雕塑,上為星像圖,下面也是幾層的樓閣亭台,藻井與其十分相似。

藻井精美的木雕。

1976年地震,隆福寺大殿被拆除,北京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將隆福寺藻井拆下後送至西黃寺存放。由於年久失修,藻井損壞嚴重,拆卸後散件堆放在西黃寺。1989年運至先農壇古建博物館存放。在古建界專家學者的呼籲下,北京市文物局領導決定修復隆福寺藻井,文物局李俊閣擔此重任。李俊閣1935年生於哈爾濱,15歲學徒,六十年代就已是八級工(月薪102元)是一位經驗豐富、技術高超的「大工匠」,在文物局人稱「李木匠」。

在進行了大量細緻的調查研究後,1994年李俊閣與同事們開始對隆福寺藻井的進行修復。他們根據梁思成「營造學社」的隆福寺藻井照片,對照實物散件,一點點比對拼接,基本上恢復了藻井的原貌。正是由於李俊閣等人的不懈努力,才使隆福寺萬善正覺殿明間藻井,這一國家一級文物得以搶救和保護,也才有了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三.隆福寺其它藻井(先農壇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藏)

1.隆福寺毗盧殿明間藻井(現安裝在先農壇拜殿)

毗盧殿供奉「毗盧遮那佛」(簡稱「毗盧佛」),為釋迦牟尼的法身佛。這組藻井應為毗盧佛頭頂上的藻井,建於景泰三年(1452)。

與萬善正覺殿明間藻井一樣,1976年隆福寺大殿拆除時,散件存西黃寺,1989年轉存先農壇,2011年修復後展出。

據展館介紹,該組藻井的最大特點在於井芯,是由珍貴的金絲楠木獨木精雕而成的盤龍明鏡,形象威嚴,體態生動。但也有人存疑,認為它是由三塊金絲楠木拼成,而非獨木。

2.隆福寺萬善正覺殿次間藻井

3.太歲殿西配殿展出的一組藻井

以下是我曾經見過的兩組精美藻井。

承德普樂寺旭光閣「歡喜佛」藻井

承德普樂寺旭光閣「歡喜佛」藻井井芯,二龍戲珠,金碧輝煌,雍容華貴。

北京法海寺大雄寶殿明間藻井,井芯為佛教的「壇城」圖案。

北京五塔寺的磚雕藻井,四周為磚雕斗栱。

磚雕藻井的井芯,像是一條龍。這是我見過的最簡單的藻井。

藻井,作為古代建築室內裝飾木構件,並無實用意義,主要起裝飾美化作用。但是從其千變萬化、美輪美奐的設計造型中也使人們欣賞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給人們以美的享受。而其中所蘊藏的有關古建、藝術和宗教等方面的內涵,也值得深入研究。

至於說到「藻井」的「避火、避邪」之功,當然純屬無稽之談。儘管隆福寺內置多組藻井,1901年一場大火使隆福寺變成一片廢墟,1982年又遭火災。1988年在隆福寺舊址建了隆福大廈,人氣甚旺,為北京四大商場之一。1993年8月13日22時許,隆福大廈又發生特大火災,大火燒了八個小時,損失慘重。當時的電視直播仍記憶猶新,市長李其炎現場指揮救火,急得滿頭大汗(記得此君禿頂,頭髮屈指可數。),一位沒長眼的記者上去採訪他,讓他大聲訓斥一番。大火之後,時至今日,隆福寺街仍一蹶不振,商鋪門可羅雀,生意蕭條,紛紛離開,這可能是「火燒旺地」的道理吧。這場大火把李其炎市長的「官運」也燒沒了,調到某部委,後來就銷聲匿跡了。

光啟 2018年10月6日 北沙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康 的精彩文章:

TAG:樂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