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鸚鵡螺杯,歐洲皇室的奢華器皿!

鸚鵡螺杯,歐洲皇室的奢華器皿!

鸚鵡螺

鸚鵡螺,即為海螺的一種,因旋紋尖處屈而朱紅,似鸚鵡嘴而得名。其殼青斑綠紋,殼內光瑩如雲母。這種鸚鵡螺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貝殼裡面居然自然的長有30多個互相隔開的空腔,而這些空腔與空腔之間,僅有一個直徑2厘米左右的小孔相互連通。

1965年,南京象山東晉王興之夫婦墓出土的鸚鵡螺杯

因此,古人常用它來製作酒杯。明代曹昭《格古要論》記載:「鸚鵡杯即海螺盞,出廣海,土人琢磨,或用銀或用金鑲足。」這種鸚鵡螺可以不加雕琢,除去它柔軟的肉體之後,直接用於飲酒。裡面的體積能夠盛上兩升以上,也即是4斤左右的美酒。不光使愛酒之人飲得盡興,還有一種永遠喝不完的感覺。

河南省偃師市杏園村出土的鸚鵡杯,高2.5厘米、口徑12.5-4.7厘米,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為什麼這樣說呢?

由於螺殼內隔層的特殊結構,倒酒時酒可以從小孔流入每個隔層中,而飲酒時卻不能一飲而盡,你喝了一小口,馬上就會滲出另外一些來,所以讓人有一種永遠喝不完酒的錯覺。其藏酒之妙,足以為飲酒人助興添趣。

唐詩宋詩詞中經常提到鸚鵡杯。唐駱賓王《盪子從軍賦》:「鳳凰樓上罷吹簫,鸚鵡杯中休勸酒。」李白《襄陽歌》詩:「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盧照鄰《長安古意》詩:「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看來,鸚鵡杯在中國唐宋時期,頗得嗜酒者的喜愛。

17世紀荷蘭靜物畫

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製作鸚鵡杯會習慣性地將螺殼從中線一分為二,使其實用性大於裝飾性。但歐洲人則選擇將螺殼整體製成酒杯,具有強烈的裝飾性。

17世紀荷蘭巨匠倫布朗畫中盛毒藥的鸚鵡螺杯

在歐洲,從15世紀到18世紀的歐洲油畫和工藝品中不難發現,有關於鸚鵡杯描述最多的國家是荷蘭。這是和當時大環境分不開的, 縱觀歐洲航海業發展史,15、16世紀航海業最發達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應該是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進行,中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到達了中國廣州,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在十六世紀流傳在歐洲的裝飾貝殼多產自於廣東的作坊。不過在當時的歐洲,人們認為這些來自中國的貝雕藝術價值並不高,甚至覺得它們是廣東產的「攤貨」,才會流落到歐洲來。

當人們逐漸認識到中國貝殼雕刻的價值,已經是十七世紀中葉了。然而那時歐洲本地的工匠依然沒有掌握貝殼雕刻的技術,好的貝雕作品依然出自於中國工匠之手,所以在當時的存世品上都能看到很濃厚的東方裝飾風格。當歐洲本土的工匠掌握這些技術,已經到了十七世紀的後期了。那時,製作精美,原料稀少的鸚鵡螺殼高腳杯,也逐漸成為貴族商賈們追逐的財富象徵。

從藝術層面講,鸚鵡杯流行的時間正好是文藝復興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雖然巴洛克比較華麗、宏偉、熱情奔放;洛可可藝術比較小巧纖雅,但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都在於極力追求奢華的效果,尤其熱愛誇張的造型和華而不實的裝飾。鸚鵡螺杯正是在這種年代流行的物品,所以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它複雜的製作和華麗的外觀。

更多鸚鵡螺杯欣賞:

德國,奧格斯堡鸚鵡螺殼杯,1600/1700,銀鍍金

1592年,銀鎏金,鸚鵡螺殼,玻璃和搪瓷,高27厘米,直徑10厘米。

1613-1614年的荷蘭鸚鵡螺杯,在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

德國,大概是布雷斯勞,17世紀中葉,由Cornelis Bellekin貝殼雕刻,鍍銀。J. Pierpont Morgan的禮物,1917年。

17世紀初的德國鸚鵡螺與火焰龍杯在Staatliche Kunstsammlung,德累斯頓。

銀制的鸚鵡螺杯,1870年。

獵人和鷹腳爪底座的鸚鵡螺杯,大約在1580-1610,德國。

鸚鵡螺杯製造者:尼古勞斯·施密特(1550-1609),製造日期:1600年。

洛倫茨 比勒(金匠)的十七世紀鸚鵡螺杯,銀鎏金,鑽石,祖母綠,石榴石,藍寶石,粉石英,綠松石。

鸚鵡螺殼雕刻裝飾,底座銀鎏金,澆鑄,浮雕,雕刻,高度:24.4厘米,寬10.8厘米,長19cm,大約1585-1586。

德國銀鑲底座鸚鵡螺杯,大約19世紀。

溫馨提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華古玩藝術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中華古玩藝術網

古玩古董、藝術品、收藏品、歷史人文、茶道、香道、盆景

插花藝術、旅行攝影、心靈雞湯、養生美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古玩藝術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里隨處可見!

TAG:中華古玩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