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語「人盡可夫」寓意歹毒,女子對它避之不及,少有人知道其本義

成語「人盡可夫」寓意歹毒,女子對它避之不及,少有人知道其本義

(歷史釋疑 第12期/奉天玉)

相信很多男人,都被妻子或女朋友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和你媽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這個問題被稱為送命題,讓廣大男同胞頭疼不已,畢竟一個回答不好,輕則跪搓衣板,重則成單身狗。

不過,也有一部分男人比較機智,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會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一句,我和你爸同時喝多了,你先扶誰。只不過這一反問並非是現代男性首創的,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一個女子面臨過這一抉擇,還由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鄭厲公是鄭莊公的次子,庄公臨終的時候想要傳位給他,但是大夫祭仲不同意,擁立了居長的鄭昭公,後來在宋庄公的威逼利誘之下,祭仲無奈扶鄭厲公上位,不過國事由祭仲掌管,他無權參與。並不是每一個國君都像三國時期的劉禪一樣甘心當傀儡,於是鄭厲公上位之後,暗中培養自己的心腹,打算除掉祭仲。這個被他選中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祭仲的女婿雍糾。

這個時候最為難的是祭仲的女兒雍姬,她在雍糾行動之前就發現了此事,但是一邊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是沉重的孝道;一邊是自己的丈夫,是出嫁從夫的枷鎖,對於此事的選擇比開篇提到的送命題殘酷的多,她根本不知道應該站在哪一邊。糾結了一段時間之後,她放棄了自己思考,而是申請了「場外援助」。

她選擇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母親,只不過還沒做出決定的她沒有直說,而是問母親,對於出嫁的女子而言,父親和丈夫到底哪一個更重要?雍姬的母親沒有追究她為什麼這麼問,而是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認真回答了這個問題。

她說,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你嫁給誰誰就是你的丈夫,理論上誰都有可能成為這個身份,但是父親是與自己有血緣牽絆的,沒有人可以替代。雍姬聽完母親的話之後,茅塞頓開,向父親告發了丈夫的陰謀。

《左傳·桓公十五年》記載:「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

通過此事,我們不難看出,雍姬的母親是一個有大智慧的女人,她既沒有用孝道壓迫雍姬低頭,也沒有說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是慢慢引導女兒認識到父親和丈夫的區別——一個無可替代,一個有選擇的餘地。這樣的言論在那樣的封建社會極為難得,因此後人從她的話中,提煉出了一個四字成語,即「人盡可夫」,不含任何貶義,反而算得上「女權主義」的萌芽。

然而,經過千餘年的演變,這個詞的本義已經少有人知道,很多人取其字面意義,將其解釋為女子私生活不檢點,可以像對待丈夫一樣對待任何一個男人,如今所有女子都對這個成語避之不及了,這是文化的悲哀。

參考資料|《左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替李世民背了一個大黑鍋,終被滅族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