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海軍落後大清十年,俾斯麥比李鴻章更漠視,為什麼最後變強

德國海軍落後大清十年,俾斯麥比李鴻章更漠視,為什麼最後變強

普魯士一直將陸軍放在首要位置,在俾斯麥掌權時期,德國對於發展海軍十分漠視。而同時期的大清帝國正在國內興起洋務運動,大力發展北洋水師。

俾士麥和李鴻章的會面

這一方面是決策者對陸權優先于海權的根深蒂固的認識,比如陸軍元帥曼陀菲爾在1883年就指出:「就算會賣掉最後一艘軍艦也要來增加一個新的營。」另一方面,俾斯麥本人的立場也十分重要。他認為德國在擁有世界第一的陸軍後再進一步擴大海軍實力將引起英、法、俄等大國的緊張並刺激其形成反德聯盟。正是在這種主流認識的影響下,德國海軍在俾斯麥時期保持了較低的發展水平。

德國國會發展海軍鬧得不可開交

然而,到19世紀90年代,德國對海軍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建立一支實力強大的、主要用於遠洋作戰的「大海軍」成為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更引人注目的是,德國一掃歷史上漠視海上力量的傳統,以極大的熱情投人到擴建海軍的巨大工程之中,建設「大海軍」成為一種幾乎是全民性的熱潮。為什麼會有這種明顯的轉變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海軍主義」的流行

19 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海外擴張浪潮的高漲,「海軍主義」在成為一.種強大的國際潮流,就連當時的大清帝國也積極發展洋務運動,建立北洋水師。「海軍主義」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等社會思潮一樣,也在各大國中普遍盛行起來。在其影響下,英、法、俄、美等大國都掀起了一股擴建海軍的浪潮,甚至包括一些中等實力的國家也加人其中,比如葡萄牙、荷蘭、墨西哥、西班牙等。

對於德國這樣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國來說,相當多的德國人將一支大海軍視為德國通往未來世界大國地位的便捷之路。1897年底,德國總理霍恩在帝國國會講演時就指出:「我們要奉行一種和平的政策,我們就必須努力將我們的艦隊建得十分強大,以使它在我們的朋友和敵人眼中都具有必要的分量。」

二是適應德國社會需求

統一以後的德國社會結構充滿矛盾,19世紀末,德國社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然而德國的國內權力分配卻仍然由傳統的貴族階層把持,中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始終難有改變。這一點在軍隊中體現得十分充分。

在德國這樣一個軍隊擁有特殊地位的國家裡,參軍成為軍官,是中產階級家庭提高門第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陸軍堅持以傳統的貴族階層作為軍官的主要來源,不願向中產階級開放。相形之下,海軍在軍官的錄用方面則打破了門第之規,幾乎完全向中產階級敞開大門。1898年,在帝國海軍辦公室的32名現役軍官中只有5名出身貴族,從1899年到1918年期間,海軍總參謀部的10任參謀長中只有一名是有頭銜的貴族,同期擔任參謀部部門領導的48名軍官中,有5名是貴族出身。所以,海軍的迅速擴大符合了德國中低階層要求改變政治地位的需要,很容易形成強大的人民群眾支持。

三是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19世紀末德國與海上霸主英國的關係卻不斷惡化,德國越來越擔心英國會切斷其海上交通線。1898 年美西戰爭爆發以後,西班牙的敗績更是刺激了德國,總理霍恩就認為:「我們必須避免讓自己在英國那裡遭到西班牙在美國那裡遭受的命運,很清楚,英國人正等待機會打擊我們。」

而英國對德國的強硬態度也加速了德國這種安全判斷的變化。英國國內報紙多次鼓吹要用海軍優勢來教訓德國。1897年英國報紙發表了一篇反德文章指出:「如果德國明天消失了,世界上所有的英國人都會變得更富有一些。」在實際行動中,英國的所作所為也是十分霸道的。1900年,英國皇家海軍就無端扣押了德國的郵輪,稱船上載有違禁品,英國的這些舉動對於德國的民族感情是一種嚴重的傷害,為德國擴建海軍提供了更加強大的動力。

四是德國皇帝的個人影響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本人就是一個海軍迷,外號「艦隊皇帝」。早在年輕時,他就對英國的海上霸權羨慕不已。1894 年讀了馬漢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後,他對海軍特別是海權的興趣進一步上升,稱自己「不是在讀 ,而是在吞咽馬漢上校的書。我努力要把它背下來」。

威廉二世對海軍的痴迷還體現在他對海軍頭銜和制服的喜好上。除了「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這一頭銜,他還是俄羅斯帝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瑞典、挪威、丹麥的海軍上將,也是希臘皇家海軍的榮譽海軍上將。他喜歡在公開場合穿海軍制服,而且立下規定不允許其他王室成員穿現役海軍制服,從而使其變成他個人的特權。

如果德國有事幹不成的話,那就是海軍實力不行。1897年,威廉二世就把德國未能有效向希臘施加壓力歸因於海軍實力不足;把在中國占的貿易份額「太少」也歸因於海軍實力不足;把英德貿易談判失敗也歸因於海軍實力不足,因為不能贏得英國的足夠尊重。

在1897年11月,威廉二世更是明確提出要用海軍來對付英國。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對別國產生軍事震懾,所有外交技巧都是沒用的。這就自然地得出結論:要加強德國的艦隊,不僅為了保護德國的海上貿易,更是為了保護德國不被侵略。

如果大清帝國的洋務運動也具備以上四點,可能大清帝國就會崛起而不受侵略了吧。各位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種歷史 的精彩文章:

錢是戰爭支柱,英國發展出一金融系統稱霸歐洲日不落,你也在用

TAG:有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