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執筆:無影刀&李小飛刀&陳小刀

今天上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內閣會議上報告了2019年版《外交藍皮書》。

《外交藍皮書》是日本外務省製作的,用來記錄外交動向以及讓日本民眾了解政府外交情況的文件。與防衛省的《防衛白皮書》一樣,《外交藍皮書》每年都會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年的藍皮書,有一些措辭的變化,尤其耐人尋味。

冷韓穩中

在今年的《外交藍皮書》中,日本媒體就注意到,在對待半島問題上,刪除了2018年版中的「通過一切手段將壓力提高至最大限度」的表述。《日本經濟新聞》就認為,此舉顯示出安倍政權一定程度的態度軟化。

《讀賣新聞》則發現日本政府在「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歸屬問題上的態度有變化,刪除了之前「北方四島屬於日本」的表述,反而強調日俄關係是「最具潛在可能性的雙邊關係」。

在對中韓的態度上,《外交藍皮書》是不同涼熱。

對韓國,今年的藍皮書刪除了以往沿用的「在相互信賴之下,發展志向未來新時代的兩國關係」,並且突出強調了日韓兩國「直面非常嚴峻的狀況」。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而在中日關係上,《外交藍皮書》增加了一些新表述,如「日中關係回到正常軌道,是進入以有新發展作為目標階段的一年」「從大局觀點來看,與中國構建穩定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上,自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至今,《外交藍皮書》中涉及中日關係的表述其實是不斷變化的。

2013年《外交藍皮書》中,涉及中日關係的表述為「中國是隔著東海的鄰國,擁有相互依存的經濟關係、頻繁的人員和文化交流,是非常緊密的關係。」

而2015年的表述則把「非常緊密的關係」改成了「切也切不斷的關係。」

到了2016年,前面的話都沒動,又加了句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

從2017年開始,《外交藍皮書》涉及中日關係的表述開始固定,即「與隔著東海的鄰國中國的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擁有相互依存的經濟關係、頻繁的人員和文化交流」。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回顧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至今的七本《外交藍皮書》中,有關中日關係表述的變化,反映出了兩國關係走出低谷、不斷轉暖的過程。而從「非常緊密的關係」到「與中國構建穩定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中日關係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注意,2016年、2017年是中日關係不太好的年份,藍皮書也沒有刪掉中日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的表述。要知道,國家發布的外交政策綱領,往往都字斟句酌,有研究日本的學者告訴刀哥,日本看起來是想通過這句話給自己劃條線。

今年的藍皮書中不少關於中國的表述耐人尋味。比如藍皮書認為,中日關係回到正常軌道,是進入以有新發展作為目標階段的一年。


正常軌道

「正常軌道」這個詞,不是隨便用的。

去年1月底,中國總理在會見來訪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時說,中日兩國應該攜手促使2018年成為中日關係重返正常發展軌道機遇之年。

可見,當時中日關係還不在正常軌道。

去年4月,王毅外長訪問日本見安倍的時候表示,希望這次訪問能夠成為兩國關係重回正常軌道的重要一步。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那時,中日關係也沒到正常軌道,但是向前推進了。

到了9月,中日兩國元首在海參崴見面,雙方都強調,兩國關係正步入正常軌道。

中日關係,漸行漸穩。

一個「正常軌道」,見證了這一年多來中日高層頻繁的交流,以及中日關係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這個定性,至少有三點意義。

第一,對日本也是一個牽制和約束。前幾年,中日關係冷凍頗深,現在沒人去深究原因,但日本心知肚明,讓事情到那種地步,到底誰責任最多。

現在中日關係重新正常,日中兩國都不會不顧及這來之不易的局面,在雙方的分歧、風險因素麵前,都會思量再三,再做決定,總不能今年剛正常,又很快不正常了。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第二,中日關係中有博弈、有風險、有摩擦,也有機遇與合作。在「正常軌道」這個框架里,雙方高層互訪更頻密、社會互動更多元,因而機遇可以被更好抓住、合作可以進展得更順利,而博弈、風險因素可以得到有效的管控,不至於一發不可收拾。

第三,非正常意味著停滯不前,而正常軌道則是一個新的起點與開始。接下來的目標,日本也說了,要「有新發展」。兩國的政治、經貿、文化往來都可以在這個新起點上,再進一步。

模糊定位

在日本發布外交藍皮書這條新聞下面,有個ID「編號6391」的微博網友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首先,日本要回答,自己到底有沒有外交。其次,日本和以西的鄰國(俄羅斯、朝鮮、韓國、中國)關係都不好,到底責任在誰?」

「編號6391」之問,問到了日本外交的坎上。

它的要害問題在於,使命感茫然、國家定位模糊。

我們中國人有幸生活在一個使命感強烈、方向感明確的國度,當五星紅旗飛揚的時候,作為祖國的孩子,每個中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是民族復興。在世界範圍內,這種使命感是珍貴和不多見的。

對日本來說,明治維新之後,它的使命是儘快富國強兵,繼而成為亞洲一大帝國;二戰以後,它的使命是儘快完成重建,並恢復日本的國際形象;那在一度登上世界經濟第二的位置又黯然下落以後,日本的國家使命感是什麼呢?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安倍被認為是戰後一代日本人的首相,這一代大多人認為,二戰的罪責不該由他們承受,日本應該成為擺脫戰後體制束縛的一個普通國家。

然而,儘管安倍不斷為各種可以凝聚國民的場合站台,但這麼費勁氣力卻時時遭遇現實的尷尬。

一方面,是國內質疑安倍搞國家主義的聲音一直都存在。另一方面,從宏觀上,日本在政治上受美國掣肘,安全上要依賴美國,經濟上與美國又是對手(特朗普在鋼鐵關稅上放過了印度,沒有放過日本)。

在國際地位日益上升的亞洲,日本是一座孤島。政治上,它被其他亞洲國家視為美國地緣政治伸出的一條腿;經濟上,由於日本在幾次經濟危機中的表現,有幾個亞洲國家相信日本會與自己共享發展成果?

文化上,日本不被認為是個有「亞洲價值」的國家,更像是個西化的國家,連日本自己也都這麼看;歷史上,侵略和殖民記憶也沒有遠去,德國周邊的國家沒有認為德國的強大是威脅,日本顯然不是這樣。

日本地處亞洲,卻不能心安理得的待在亞洲。這是它沖西邊跟誰都處不到一塊的另一原因。

日本剛公布的外交藍皮書,細微處藏著什麼深意?

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的日本,是顯然不可能成為一個國際性大國的。那麼對日本來說,最好的算盤是什麼呢?放棄美日同盟,全面倒向中國不現實、心理上也接受不了。

但加入反華同盟,進一步擴大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同樣也不符合日本的利益。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影響力反而是有助於在一定範圍內削弱美國存在的。

因此,這麼多年來,即使是最希望在安全上做美國橋頭堡的國內派別,也是積極主張對華外交的。

因此,中美相制、日本得利,國際上多搞搞慈善NGO,多出出聯合國會費,多派些維和部隊,逐步讓日本成為一個長袖善舞的普通國家,多好的盤算,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中國實力的飛速增長,特朗普的上台,劇烈的震顫著日本的棋盤。

在一些日本人看來,我們或許也是一隻闖進瓷器店的公牛。中國的發展太快了,打翻了多少人的棋盤,但中國不是國際規則橫衝直撞的顛覆力量,這需要時間來證明,日本肯定也需要時間去適應,給它時間去適應吧。

中國的復興不是一代人的小目標,我們要有這種耐心和氣度。

感謝笪志剛老師對文章提供的幫助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風雲補壹刀 的精彩文章:

日本「驅趕50萬黑人」,有這事嗎?
996監控中國!美海軍「超負荷運轉」,美海岸警衛隊也快累趴了

TAG:環球風雲補壹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