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史記》中沒有談字?為什麼蘇軾不寫序?有些名字需避諱

為什麼《史記》中沒有談字?為什麼蘇軾不寫序?有些名字需避諱

在古代,君王或尊親為了顯示威嚴,會規定人們說話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寫其名,而以別的字相代替。這就是避諱。

避諱的對象有四類

帝王

即對於當代帝王及本朝歷代皇帝之名進行避諱。如在劉秀時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詔門聯中不許有五福臨門四字,為的是避諱順治帝福臨之名。有時甚至還要避諱皇后之名,如呂后名雉,臣子們遇到雉要改稱野雞。

長官

即下屬要諱長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甚至一些驕橫的官員嚴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諱。陸遊編著的《老學庵筆記》記有一故事:一個叫田登的州官不準下屬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準寫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燈三天。寫布告的小吏不敢寫燈字,改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笑話。

聖賢

主要指避至聖先師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名諱,有的朝代也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之名,有的還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讀書讀到「丘」字的時候,都應讀成「某」字,同時還得用紅筆在「丘」字上圈一個圈。清朝尤甚:凡是天下姓「丘」的,從此以後,都要加個耳字旁,改姓「邱」字,並且不許發音為「邱」,要讀成「七」字。

長輩

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諱」或「私諱」。與別人交往時應避對方的長輩之諱,否則極為失禮。唐代詩人李賀之父名晉,「晉」與「進」同音,故李賀一生不能舉進士。《紅樓夢》中林黛玉之母叫賈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都讀成米或密。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所以《史記》里,把跟他父親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張孟談」,改為「張孟同」;「趙談」,改為「趙同」。

後來《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也是如此,因為范曄的父親叫「范泰」,所以在《後漢書》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覺地變為「郭太」了;叫「鄭泰」的,也變為「鄭太」了。

又如唐朝的詩人杜甫,父親的名字叫「杜閑」,為了避「閑」字的諱,杜甫寫了一輩子的詩,卻沒在詩中用過「閑」字。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無海棠詩,不名母名也。

又如蘇軾祖父名「序」,即諱「序」字,所以蘇洵不寫「序」字。碰到寫「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蘇軾也跟著不用「序」字,他以「敘」字來代替。

下載「學國學網」APP,觀看《周易姓名學》全套課程

學國學網,專註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三點告訴你,《水滸傳》奇在哪裡?
你擔心學習開始得太早,孩子的求知慾卻從未減少!

TAG:學國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