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真的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中國古代真的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文/大橙子

年初熱播的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時綠肥紅瘦》中,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對著祖母大發議論:「依我看,讀書無用這話都是騙人的,若是真無用,拿怎麼天下男子都要去趕科場?難道是閑得慌?我覺得這句話,不過是那些男人們希望女人們一輩子渾渾噩噩、乖巧聽話、好擺弄。」不由讓人心生疑惑,明蘭作為一個古人居然會有這麼超前的現代思想?難道她不用從小接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育嗎?

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明蘭

01 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

《紅樓夢》中薛寶釵在與林黛玉討論林黛玉寫在扇子上的《五美吟》時說:「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為主,女工還是第二件。其餘詩詞,不過是閨中遊戲,原可以會可以不會。咱們這樣人家的姑娘,倒不要這些才華的名譽。」

薛寶釵所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真的是「自古」有的嗎?「自古」的「古」有多「古」?

有人認為從漢代的班昭開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便已經萌芽。班昭的《女誡》中曾說,「婦德不必明才絕異也」,此句之意與「女子無才便是德」較為相近。但若仔細思考,班昭本人就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女史學家,況且班昭的女兒們都是知書識字,可見其所說的只不過時「不必明才絕異」,而非「無才」。並且其也曾在書中主張家中女子應「善文」,如此方可不至於「失容他門,取辱宗族」。

也有人認為宋代開始,隨著宋明理學的興盛,對女子才華的禁錮的逐漸加強。這種說法更屬無稽之談,且不說宋明理學在宋朝的接受程度如何,只是以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張玉娘、唐婉為代表的宋代著名女詞人就足以證明在當時社會上家庭並未禁錮女子才華的思想。

北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中也曾讚頌當時女子,「近世婦女多能詩,往往有臻古人者。」甚至有人家將古代著名的女文學家謝道韞作為女兒的榜樣,比如官至龍圖閣學士的王十朋,送給女兒的生日詩中曾所:「願汝康而壽,人如道韞清。」

圖/《紅樓夢》林黛玉與薛寶釵

02 作為「正德」出現的「無才」

目前可見的最早關於這句話的記述來自於明代嘉靖至崇禎間人陳繼儒(1558—1639)的見《安長者言》,在其中他引述了「長者」言,並對此做評論說,「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

由其解釋可以看出,陳繼儒在書中引述此句話的目的並非是反對女子「通文識字」,而是反對其因「通文識字」而「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醜事」。因此,陳繼儒的真正目的在於「正德」,而非「無才」。

這種理解並非偶然,比如《婦學篇》中所表達的也是類似的觀點,「古今賢女,貴有才也。前人有雲『女子無才便是德』者,非惡才也,正謂小有才而不知學,乃為矜飾鶩名,轉不如村嫗田嫗不致貽笑於大方也。」

當然,也有人反對這種因噎廢食、矯枉過正的方法。比如《古今女史》序中說:「夫『無才便是德』似矯枉之言,『有德不妨才』真平等之論。」《女范捷錄·才德篇》中說:「男子有才便是德,斯言猶可,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誠非;——蓋不知才德之經與邪正之辨也。」

圖/《紅樓夢》李紈

03 才情合理?

除了部分人從才德相濟的角度反對這種觀點,還有人從才情、慾望合理的角度對此進行批評。比如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說:「語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其然,豈其然乎?……無才而可以為德,則天下之懵婦人,毋盡皆德類也乎?」語氣中充滿諷刺。袁枚也曾大膽放言:「俗稱女子不宜為詩,陋哉言乎!聖人以《關雎》、《葛蕈》、《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詩」,「女子之有文章,蓋自天定之。」

除了口頭反對,還有人用實際行動證明女子也應該學習詩文。比如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教習詩文,在其的影響下,乾隆年間「南至閩粵,北極燕魯」,「一時紅粉俱拜門牆」,「大江南北,名閨淑媛,亦莫不得其一言為榮。征刻詩稿,標榜聲名,200 年來,詩人享名之盛,未有逾於隨園者,故有清乾嘉之際,婦女文壇稍露頭腳者,莫不與隨園有直接或間接之關係」。

圖/袁枚

必須注意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命題在中國古代一直都存在爭議,關於如何處理德和才的關係古人始終未曾達成一個統一認識。若是今天有人拿一個古代具有爭議的「辯題」來當作金科玉律,要求女性放棄對知識的追求還自以為很有「德」,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參考文獻:

劉麗娟:《「女子無才便是德」考述》,《婦女研究論叢》2009年第5期第95期;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年第6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白素貞,你怎麼變得跟狐狸精一樣壞了?
北方狀元曾是南方的三倍之多,為何江浙能後來居上成為狀元大區?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