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身體透支會產生一種舒服的感覺

心理學家:身體透支會產生一種舒服的感覺

聽到「身體透支」這四個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可怕的。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透支意味著不健康,長期的身體透支的確會對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可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適當的「身體透支」也許是積極的體驗。

透支健康——心流

眾所周知,一個人想要在他的擅長領域獲得突破性成就,那麼必然是要「透支」一部分健康的,而在其透支身體的時候,大腦卻在經歷一種獨特的體驗,那就是——心流。

積極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首次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指的是當人們全神貫注著手於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標中,忘記了時間,全情投入並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態。

那麼,為什麼人們心甘情願「透支身體」呢?其實是因為這種精神狀態不僅能直接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還能讓你完全專註於當下的生活。

米哈伊後來還在TED的演講中,詳細地介紹了心流。他認為,人在身體透支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覺得「相當舒服」,原因在於心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的自尊水平。

Sheroff等人的研究發現,處於心流狀態的人會有更高的積極情緒體驗,因為人們喜歡這種接受了挑戰、發展新技能而「力所能及」的狀態,而這不僅讓人們獲得了掌控感,減少了焦慮感、學習表現更好,也使得他們的自尊感得到提升。

如何正確地進入心流狀態?

在演講中,米哈伊還提出,一件事情對我們來說的難度,以及我們為了應對這件事所使用的技巧難度,會綜合影響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的感受。

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戰,我們應該著重選擇那些挑戰水平中偏高的,技巧水平偏高的事情,這樣,我們就更容易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進入心流狀態。

由此可見,幸福感也並非能輕易得到,如果你一直做簡單、毫無挑戰的事,那麼你很難從中收穫心流的幸福感。

在面對挑戰時,你還必須掌握足夠的技巧,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事都是剛做的時候覺得沒意思,投入一定時間學習、練習之後才會覺得有意思,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人們也可以通過不斷地調整事情的「挑戰與技巧」來讓自己達到心流的狀態。例如,當你覺得傷心難過時,不如去學習一項你感興趣的技能,通過這種方法,你可以用進入心流狀態的積極情緒來緩解你的焦慮和悲傷水平。

設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

當你的目標足夠明確之後,你更加有可能主動地去完成這件事。而且,目標的實現也會讓你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進入「心流」狀態,這個時候,身體限制不了你的行動,「透支」的完成感也會讓你情緒更加積極。

在注重身體健康的同時,不如也去體驗一下「身體透支」的巔峰體驗,這樣你也許能獲得更多的心流體驗。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積極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推理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每次假期怎麼那麼短呢?
憑直覺選一束花,測你在異性眼中什麼等級!

TAG:推理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