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清華取消博士論文發表硬性規定,這是「減負」還是「加壓」?

清華取消博士論文發表硬性規定,這是「減負」還是「加壓」?

4 月 22 日,清華大學公布了最新一版的 2018~2019 學年度第 16 次校務會議修訂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唯一依據,並且不再將博士在學期間發表論文達到基本要求作為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你怎麼看?點擊右側鏈接https://jinshuju.net/f/DNcCQV說說你的想法)

這場來自中國頂尖高校的博士生培養政策改革,引起了學界與公眾的極大關注。對於中國的絕大多數博士培養單位來說,博士生必須發表了符合要求的學術論文才能畢業。清華原《規定》也要求博士生達到學校和所在學科的學術論文發表要求方可審議學位。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表示,這次改革,一方面鼓勵依據學位論文以及多元化的學術創新成果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唯一依據,激勵博士生開展原創性、前沿性、跨學科研究。另一方面,由各學科制定學術創新成果要求,不再設立學校層面的統一要求,尊重學科特點和差異。

研究課題和論文發表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沒人能準確預測出自己何時能夠達到畢業條件。在現代高等教育更發達的西方國家,很多高校不對博士學位申請人的論文發表情況做要求——不少博士生的第一篇研究論文是在畢業後的 1-2 年內發表的。清華的做法表現出了與國際水平接軌的態度,也收穫了很多支持:這一舉措能夠緩解博士生和導師的壓力改善「唯論文」的浮躁風氣,並且能提高各個學科的學術自主權,有利於孕育更重要、更有突破性的學術發現。

但是也有意見指出,清華的新《規定》能否與當下的學術環境抗衡,仍是個問題。發表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是目前學術招聘方看重的第一要素,也是一個青年學者能否走上職業生涯坦途的重要籌碼。如果研究生時期論文發表技能沒有得到充分鍛煉,那麼 TA 將很難在學術圈生存下去。此外,《規定》將博士生學術成果的評價標準下放到各個學科,意味著導師和學術委員會權力的進一步增強。如果學生與導師或院系之間存在矛盾,他們很可能會在學位申請時受到不公正對待。

你所在的學校對博士生論文發表有什麼要求?

不再強制要求博士生髮表論文,

是給博士生「減負」還是「加壓」?

點擊右側鏈接(https://jinshuju.net/f/DNcCQV)

或在文末留言,

說說你的看法。

科研圈將精選部分留言,

和大家一同傾聽你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他用一組數學公式制服癌症,只為不再讓病人死於治療
科技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和吃土豆、戴墨鏡差不多?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