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白樸戲夢人生:閱盡滄桑,寫下流傳千古的戲曲,81歲後不知所蹤

白樸戲夢人生:閱盡滄桑,寫下流傳千古的戲曲,81歲後不知所蹤

元曲誕生於一個動蕩的時代,它與前面的唐詩宋詞不同,這兩者大多時候都是抒發人物情感,很少涉及到人物形象,可是到了元曲,卻不斷刻畫出一個又一個能夠在舞台上被平民百姓所知道的經典人物。在金元交替時期,河北的正定有一位元曲大家誕生,他終生未踏入仕途,但是卻用自己筆下的元曲,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將這個時期所誕生的元雜劇,推向了頂峰,這就是今天要講述的人物白樸。

01幼年時期,國破家亡

700多年前,在金陵河畔的一個官宦人家,白樸出生了。他的父親為當時的朝廷官員白華,所以兒時便與父親定居在河北正定。這樣的門第出身,本應是小時候盡享榮華富貴,在家中讀書問學,將來走上仕途之路。只是他的幼年,乃至他的一生過得並不安穩太平。她所出生的那個時候,正是金元兩國交戰之時。兒時的他便只能在戰爭的驚慌中度日,因為在他出生後不久,蒙古軍的鐵蹄早已經踏上了中原這片土地。

他的父親白華,當時位極人臣,更要為了國家的興亡而四處奔走,整個家庭更是無暇顧及。公元1232年,那時候白華已經帶著家人遷徙至汴京,只是在這一年金哀宗棄城而逃,白華也一同隨皇帝離去,只留下妻兒老小在汴京城中。第二年的三月,蒙古軍破城而入,白樸姐弟與他們的母親在戰爭中失散,幸得當時與白家世交的元好問出手相助,在慌亂中將他們二人收留,才保住了他們姐弟的性命。

02家族世交,出手相助

這一次的戰亂,讓他徹底失去了家與國,就連往日的那種較為平淡的日子,也不復存在,而這時候的白樸,只是一個五歲的小孩。在這一年四月的時候,整個汴京早已落入元朝手中,因此元好問就帶著白家姐弟二人,渡河北上去投靠他的好友,去到了濟南等地避難。這一路上其中的艱苦自不必說,這其中的艱辛也只有他們幾人能體會。雖說元好問與白家只是朋友,但是對這兩個孩子就視如己出。

在白樸6歲的時候,忽然染上了瘟疫,當時大夫都說這麼小的孩子早已沒救了,但是元好問卻不願意放棄白樸,只有她一個人抱著白樸走過了六個晝夜。興許是他的這份苦心感動了上蒼,在第六日的時候,白樸在元好問的懷中出了一身大汗,這次的疾病才得以痊癒。除了生活上對於他們姐弟二人無微不至的關照以外,白樸幼年時唯一能夠接受到的良好教育,都是來自於元好問,他可以說是白樸如父如師一般的存在。

元好問可是當時金朝有名的才子,善於寫詩詞,也善於寫散曲,同時也是那一批文人中較早開始寫散曲的才子。加之白樸在小的時候也聰明好學,同時又是友人之子,所以他也是全心全意的教導,而白樸更是盡心儘力的學習,因此在很小的時候,就有著非常紮實的文字功底。在亂世之中,能有這樣一位心存善意的人出手相助,不僅給他衣食,還培養了他的才好學問,元好問對於白樸的影響,對於他以後元曲的成就也十分重要。

03不願效忠元朝,終身未入仕途

公元1237年,這一年白樸已經12歲了,元好問便想帶著他們姐弟二人前往太原定居。在去往太原的途中,正好途經正定,當時管理正定府的這位官員,聽說有名的才子要路過這裡,便設宴款待。在此次宴席上,元好問就得知原來白樸的父親還活著,他便趕快帶著白華的一對兒女,前往與之相見。白華見到他的孩子,心中滿是愧疚與欣喜,便給元好問賦詩一首,感謝友人的出手相救。隨後他們姐弟二人,便隨父親在這正定府長久的居住下來。

既然生活趨於安穩,再加上當時正定府的統帥史天澤又對以前晉朝的文人十分賞識,因此他的父親也希望白樸以後能走上仕途,在元朝建功立業。儘管白樸能詩善賦,對於經史文學也掌握得十分通透,但是在他的心裡,並不願意入元朝為官。尤其是他對於父親投靠元朝這件事,心中十分不滿。因為他親身經歷過,蒙古軍的鐵蹄踏來之時,那種山川滿目滄桑的悲哀景色,甚至在兒時都奪去了他母親的性命,所以他又怎麼可能為這些統治者效勞。

成年以後的白樸,開始在元大都遊歷,遊歷途中,他結識了當時已經有一定名氣的關漢卿,從此也和元曲結下了緣分。同時他還廣交這些表演元雜曲的朋友,樂工、歌妓、戲子總是能夠尋覓到他的知己。也是在這些人的身上,他聽聞了太多的故事,民間疾苦成為了他重要的素材來源,再後來創造戲曲的時候,他就將這些故事寫入到了自己的戲本子當中,所以他吸取了字裡行間,都表達著他對人生的感悟。

04棄家南遊,開啟元雜劇

隨著年齡的增長,白樸也到了成婚的年紀,父親白華便為他張羅了一門婚事,取了真定當地一位姓戴的女子為妻,婚後夫妻二人的日子,倒也過得十分和睦美滿。本以為他的一生就這樣能夠平淡幸福下去,只是在他36歲的這一年,他的命運又再一次被改寫。這一年四月,當時元世祖命令各地官員推舉有文學才識的人入朝廷,當時史天澤就推薦了白樸,但是他根本就不願意入仕。

他嚴辭謝絕了史天澤的推薦,以前蒙古軍攻破汴京時的惡行,他一生都難以忘懷,心中滿是怨恨。但是當初又是史天澤收留他們一家人,所以他便覺得自己不能夠在正定繼續待下去,因此在這一年他離開了家去南方遊歷,以表明自己絕不入仕的決心。但是在遊歷的這段歲月里,他也過得極為煎熬。因為他心中十分眷戀妻子,但是又不願意再回到那個讓他記起痛苦記憶的地方。後來直到戴氏去世,在41歲的這一年,他才又一次回到了正定。

他回去這次,又有人舉薦他去朝廷做官,他仍然是拒絕了。此後他就孤身一人在江南多地遊歷,在江南漂泊多年的歲月中,他用手中的筆寫下了無數的元雜劇,而白樸的行蹤卻總是飄忽不定。人們總是聽聞他筆下所寫的故事,但總是見不到他的真人。直到他81歲以後,就再也沒有人聽到過他的去向。

白樸是在動亂年代所出生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與戲曲中,總是免不了那一份感傷悲泣的情懷。他兒時曾目睹過往日的繁華,但是等他再踏上故土時,卻只剩下了蕭條冷落。這位閱盡滄桑的元曲大家,只能用那一出出流傳千古的經典戲曲,在訴說著心中的悲憤。

作者:青樓詩社

喜歡詩詞文化的朋友,歡迎關注青樓詩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樓詩詞江湖 的精彩文章:

被遺忘的金朝,有這樣一位歷經苦難的詩人,留下了千古傳奇的名句

TAG:青樓詩詞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