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西方藏家的東方審美哲學

一位西方藏家的東方審美哲學

一位西方藏家的東方審美哲學

「Arts and antiques are at the heart of every interior we create, revealing their essence and beauty in the everyday.」

「我們一直把藝術品和古董作為空間的核心,因為只有置於空間之中,才能綻放出它們的精髓與美感。」

用空間為藝術品增色

阿塞爾·維伍德(Axel Vervoordt),國際著名的收藏家、古董商、空間設計師,以及比利時安特衛普附近一座十六世紀城堡的主人。

談起維伍德的成功之道,那絕對是因為他在藝術品鑒賞及展示理念上的卓越。維伍德認為「把器物擺在展示櫃里,就像是拒好友於千里之外一樣」,「我們一直把藝術品和古董作為空間的核心,因為只有置於空間之中,才能綻放出它們的精髓與美感」。他堅信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是極為重要的,有時甚至能影響到結果。於是,無論是參加藝術品雙年展,還是為客戶展示古董,他都會將這些藝術珍品,融入到自己精心設計的生活化空間里。

維伍德的成名之舉,是早在1982年於巴黎舉行的古玩雙年展上。當時的展覽地點是巴黎大皇宮,而他卻設計了一個冷酷的工業布景,風格極為突出,他用鋼管做成柱子,水泥地直接暴露在外,珍寶就展示於其間。其中包括一盞巨大的18世紀水晶吊燈、一對黑色宋瓶、一隻查理二世用過的鎏銀罐。現場觀眾蜂擁而至,維伍德的展覽天才由此被人稱頌。

無 即是有

以遼闊的大海為背景,用樸素的沙發作陳設,強化此環境「空」的感覺,讓觀賞者心神鬆弛,更易引起對古物形制和肌理的關注。

喧 即是寂

門外的塗鴉作品,象徵著塵世的喧囂,使房間內外形成喧與寂的強烈對比,這會讓你更加珍惜現在所處的寧靜時空。

殘 即是全

牆上剝落的畫,是時間進行的二次創作。光陰與原作者一起,共同打造了藝術品生命的全部。

以日本wabi美學營造空間

上世紀70年代初,維伍德的搜玩足跡覆蓋到了日本、泰國等東方國家。佛教藝術及寺廟空間的清寂之美,讓他深深被感動。而wabi(侘)審美哲學,更是給他帶來了極強的心靈震撼。這是一種佛教思想的延伸,認為真正的美是缺憾的,不主張對所謂「完美」的追求;真正的美是暫時的,它就像生命一樣,終會消逝。

這種哲學共鳴的產生,或許也跟他的人生階段有關。年過六旬的他,已經在室內設計領域打拚多年並取得了不俗成績,現今企業已經交由兩個兒子接管經營,而自己則可以靜下心來,感受生活與生命的侘(wabi)之美。於是維伍德在一個鋪滿落葉的泥土地上建了一座「雨舍」,好讓自己從這個紛擾繁雜的塵世中抽離出來,在這個「破爛粗舊」的木屋裡凝神靜思。這空間中所有的一切事物,其實,都別具深意……

小 即是大

狹窄隱秘的園門,會讓進入者精神集中地去探索一個新世界,產生別有洞天的感覺,園內的一景一物,都更容易被關注。

拙 即是巧

低矮的門,讓進入者不得不彎腰,這種恭謙的動作,意味著世俗的尊卑、階層觀念都不被帶入,人人皆平等。

暗 即是明

茶寮幽暗的環境,容易讓人寧靜下來,坐落其間,只能聽到水沸聲,使心也更加澄明。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博物館館長花64萬買14件「假貨」,如今成無價之寶,禁止出境展覽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