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什麼積食頻頻找上孩子?這3種飯是背後「元兇」,家長要注意

為什麼積食頻頻找上孩子?這3種飯是背後「元兇」,家長要注意

最近,又聽到一些寶媽抱怨的「聲音」,每天端著碗追著孩子跑,好說歹說孩子也一口飯不吃,讓人頭疼,又無計可施。似乎近幾年脾虛積食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家長一開始沒發現,拖到孩子抗病能力下降,三天兩頭「跑藥店」,營養攝入不足,影響生長發育,才意識到問題。

凡凡上2年級了,從幼兒園開始,身高就是班上最矮的,「承包」了課桌第一排的位置,眼見著鄰居家小妹妹都趕上他了,奶奶開始著急,每天起個大早,從超市挑最新鮮的食材,給凡凡熬魚湯、燉排骨,餐桌上一個素菜也沒有,一開始凡凡還愛吃,現在吃兩口就喊飽了,嘴裡一股酸臭味兒,大便乾燥像「羊糞蛋」,明顯是積食了。

小孩本來就脾胃功能薄弱、消化差,家長餵養不當,很容易就造成積食、宿糞,脾胃無力運化,食物積滯在中焦,腸胃空間變小,就會不思飲食,伴隨著噯氣、口臭、大便不調、睡覺不老實等情況。

這3種飯是導致孩子積食的背後「元兇」,家長要注意:

1、「大人飯」

6歲之前,是孩子生病的「高發期」,中醫講:「孩子的病都是吃出來的」,這個階段孩子的飲食從食材、調味品、做法都要跟大人區分開,「小兒脾常不足」,無法適應過咸、辛辣等調味品重,或者油膩、肥厚的食物,很容易消化不良、 脾虛積食。

2、「湯泡飯」

很多人認為:「營養都在湯里」,喜歡給孩子熬湯喝,但是雞湯、大骨湯、魚湯,油脂含量高,孩子難消化,「湯汁泡飯」,即用湯汁澆米飯,蘸饅頭、餅,不需要咀嚼就可以吞咽,到達腸胃的米粒十分完整,加上胃酸被湯汁沖淡,更是給脾胃增添了不少負擔,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腸胃功能紊亂。

3、「加餐飯」

孩子吃慣了母乳、輔食等「清湯寡水」,幾乎都會有挑食、厭食的階段,喜歡吃零食,不吃正餐,這時候有的家長會著急,怕孩子營養不夠,給孩子強制性「加餐」,甚至睡前孩子還要喝牛奶、吃餅乾,這些都在無形中給脾胃帶來很大壓力,讓脾胃逐漸虛弱。


孩子不吃飯、積食、脾胃虛弱?記住這兩招:

1、足三里:每天抽出2、3分鐘,給孩子按揉足三里

2、雙低聚乳清:隔三差五用溫水沖杯雙低聚乳清,也可以煮些好消化的小米粥、粳米粥、南瓜粥加在裡面,幫孩子排出體內積食,促進腸胃蠕動,讓消化更加順暢,同時增強脾臟的功能,有助於營養的吸收,促進孩子身體發育。

更多育兒知識請專註微信公眾號【寶媽成長百科:baomariji | 與寶媽共成長,精選育兒經驗,分享寶寶成長樂趣,打造寶媽最愛的成長樂園!】

版權申明:凡本公眾號內容註明【原創】的,內容版權歸本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本公眾號;未標註【原創】的,圖片與文字內容均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圖片和文字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媽成長百科 的精彩文章:

寶寶性別取決於爸爸!別再怪女性,媽媽只是個冤大頭
毀掉寶寶脾胃的「推手」,卻是家長3大習慣,孩子積食、體質差

TAG:寶媽成長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