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煌言的詩,恰恰說明孝庄下嫁多爾袞,不是事實

張煌言的詩,恰恰說明孝庄下嫁多爾袞,不是事實

一直以來,有關孝庄下嫁多爾袞,都是坊間喜歡討論的話題,津津樂道。確實清朝前身後金時期,存在兄死則妻其嫂的風俗習慣,所以如真有此事,倒也不違背後金傳統。而更為關鍵的是,多爾袞在順治朝地位的躍升,似乎也能看出一點端倪。似乎這樣子,孝庄下嫁多爾袞就是一個確鑿無疑的史實。

但是問題在於,當我們爬梳史料,發現太后下嫁的這段故事,最早來源於張煌言的詩時,有些問題就不得不再三思考。

(有關多爾袞、孝庄情事的影視作品相當之多!)

張煌言的詩為「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長期以來,這段詩歌被認為是太后下嫁的鐵證,但是仔細思索,問題百出。

張煌言可以認為是南明政權中少有的有能力之人,顧城指出:在南明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有兩位,一位是堵胤錫,另一位是張煌言。……張煌言偏處浙江、福建海隅,得不到實力派鄭成功的支持,空懷報國之志……在史書上,人們習慣於把史可法、何騰蛟、瞿式耜列為南明最堪稱讚的政治家,其實,他們不過是二、三流的人物,就政治眼光和魄力而言根本不能同堵胤錫、張煌言相提並論。

不過張煌言再怎麼值得稱頌,問題都存在,那就是張煌言在做這首詩歌的時候,他人恰恰是在南明抗清的前線。也就是說,他在與清朝對峙的前提下,並不能真正深入了解敵對方的情況,也就是說張煌言說的太后下嫁一事來自於何?

(張煌言的能力,確實在史可法等人之上,其作詩反清,也算上層。)

如果張煌言的這首詩不是孤證,相反有大量史料記載,那倒也好說。但是就單單張煌言寫下了這樣的文字,而其他地方找不出可靠的史料來源,唯一的解釋,只能是張煌言為了抗清,而撒下了一個謊。

因為如果說清朝政權為了低調處理太后下嫁這件事,那麼知道此事的人應該很少,張煌言不可能知道,而相反清政權高調處理此事,不可能只有張煌言有這樣的描述。

綜上所述,張煌言寫下了這首詩的時候,事實上也從另一個角度為太后究竟有沒有下嫁多爾袞作出了說明,那就是沒有。而張煌言的目的,顯然也是為了以此說明清王室之亂,從而號召起更多的人積極反清,而非其他。換句話說,張煌言的目的,是為了反清,而精心構建起一個謠言,這樣的謠言曾經一度發揮了作用。

再回過頭看顧城對張煌言的評論,張煌言在顧城心目中,是南明最優秀的兩位政治家之一,而張煌言作詩,恰恰也反映出他的優秀。因為如何引導更多的人反清,最好的辦法,大致就是讓人民厭惡這樣的政權。

(因此這兩人,其實並無什麼交集,都是被製造出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傑談史 的精彩文章:

北愛爾蘭緣何無法和愛爾蘭合併,共同獨立?
隋煬帝究竟因何開鑿大運河?

TAG:張傑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