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懂軍事不懂人心:軍功赫赫的周亞夫如何淪落到絕世自殺的地步?

懂軍事不懂人心:軍功赫赫的周亞夫如何淪落到絕世自殺的地步?

文|林屋公子

不久之後,周亞夫與景帝產生了衝突。第一件事是景帝要廢栗太子,周亞夫據理力爭反對,開始被景帝疏遠;第二件事是竇太后建議給皇后兄長王信封侯,而周亞夫又拿出「沒有功不能封侯」的祖訓拒絕,景帝也只好作罷;第三件事是匈奴王唯徐盧等5人歸降漢朝,景帝打算封侯鼓勵,又被周亞夫拒絕,周亞夫認為他們背叛單于、不守節操。這次景帝沒有再聽從周亞夫,而是堅持將匈奴王封侯。加上樑王一直說周亞夫壞話,景帝對周亞夫印象越來越差。

周亞夫也知道自己處境難過,但又不願意屈身迎合景帝,因此告病,從而被景帝免職,回到封國。不久之後,景帝又在宮中召見周亞夫,餐桌上只有一塊大肉,既沒有切開,也沒有筷子。周亞夫因此憤憤不平,讓主管酒席的官吏去取筷子。景帝笑著說:「這難道還不夠你吃嗎?」周亞夫只能脫帽謝罪。景帝起身離席,周亞夫也就快步離去。景帝目送他遠去的背影,感嘆道:「這個悶悶不樂的人不是少主的臣子啊!」

公元前143年,周亞夫之子從工官尚方處偷購五百具甲盾作為殉葬品,因為拖欠搬運工錢,而甲盾又是御用器物,所以被工人告發到景帝那裡。景帝讓官員責問周亞夫,周亞夫不應答。景帝大怒,將周亞夫召至廷尉審訊。周亞夫想自殺卻被妻子勸阻,只能去監獄報道。官吏問:「你想要造反?」周亞夫說:「我買的器物都是隨葬品,怎麼能說是造反呢?」官吏又說:「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是想在地下造反吧!」周亞夫無話可說,絕食5天,吐血而死。

太史公認為,周亞夫用兵持重、堅毅沉著,連古時名將司馬穰苴也不能超過他,但是自我滿足卻不學習、遵守節操卻不謙讓,以致自己落到身死國滅的下場。應該說,周亞夫為人剛直堅毅、堅持原則,懂軍事卻不懂政治,太史公的總結是到位的。然而從更深層次說,這其實是皇帝與軍功列侯的矛盾所致,文帝將周勃下獄、將周勝之廢黜,即是對周氏家族功高蓋主的警告,而周亞夫不如其父圓滑,最終死於監獄中。周亞夫一死,景帝馬上封王信為侯。

周亞夫免相後,景帝以出身軍功二代的劉舍為丞相;就在周亞夫去世那年,景帝又罷黜劉舍,以衛綰取代。衛綰非軍功集團出身,早年因表演雜技受文帝寵愛才候補郎官,之後又因平定七國之亂有功封侯。作為第一個出身非軍功集團的丞相,衛綰的上台代表丞相不再是軍功集團的禁臠。而景帝封唯徐盧、王信為列侯,更是明確表示,高祖非軍功不得封侯的「白馬之盟」無效。從此列侯不再只有軍功侯,而是包括王子侯、恩澤侯、宦者侯等。

周亞夫去世一年後,景帝又封周勃另一個兒子周堅為平曲侯,封國在今天江蘇東海一帶。19年後,周堅去世,子周建德襲爵。13年後,周建德擔任太子太傅,此時在位的是漢武帝。武帝相比父祖更加雄心勃勃,他接受主父偃的「推恩策」,將諸侯王庶子分封為侯。這樣一來,侯國受到所在郡的監控,無法再與王國形成合力。同時,武帝又以各種不法事由,廢除諸侯王、列侯封國,曲逆侯陳何、慎陽侯欒買之、樂平侯衛侈等建國功臣之後均在其列。

武帝似乎不滿足這種小規模的打擊,於是到了公元前112年,終於發生了大規模的「酎金奪爵」事件。所謂「酎金」,是諸侯王、列侯給皇室進貢用於祭祀的黃金,然而武帝卻認為這一批酎金成色不好,將不合格的進貢者「王削縣,侯免國」,一次性被剝奪侯爵的就有上百人,而平曲侯周建德就不幸身在其中,從此周氏不再世襲列侯,終於淪為編戶齊民。而之後發生的公孫弘拜相,更是改變非列侯不能為丞相的慣例,相權已成為皇權的附屬產品。

周勃、周勝之、周亞夫、周堅、周建德祖孫5人的簡歷,正是一部漢初軍功集團的興亡史;尤其是周亞夫,對漢室江山社稷可謂有再造之功,卻成為第一個死於皇權下的丞相,不禁令人唏噓。然而周亞夫之「細柳營」,卻成為後代膾炙人口的典故;其勤懇為公、忠於職守的工作態度,時至今日也是值得弘揚的文化財富。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治維新前15年:各種路線鬥爭與派系矛盾,天皇結成勢力進行反攻
納粹帝國中誰最狠?他才是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