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葡萄牙人看明末中國人:頭髮比什麼都重要 揚州女人最美

葡萄牙人看明末中國人:頭髮比什麼都重要 揚州女人最美

葡萄牙傳教士曾德昭曾經在明末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在崇禎時期離開,在中國的這段時間裡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也相對客觀的描述了明末中國的風土人情,尤其是對百姓生活的記載遠超中國的史書,所以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曾德昭的記述里其實說的很明白,中國人不是什麼黃種人,而是與歐洲一樣的白人。之所以一些人認為中國人是黃種人,是因為近代歐洲與中國的通商口岸都在最南方,南方人的膚色有點褐色接近與東南亞人,故此認為中國人是「黃」種人,更是因此來蔑視中國人。

明末中國人不認為高鼻樑、大鼻子是美的,而認為那是一種畸形,所以他們也不認為西方人很好看。中國人的鬍鬚很少,很少有人留阿拉伯或者歐洲人那種大鬍子,大部分人的鬍子是黑色的,少數人是紅色的。但不管鬍鬚是什麼顏色沒人對此來歧視其他人,不像底巴斯人那樣對紅鬍子感到憎惡。

明朝無論男女都留很長的頭髮,護理頭髮和美容美髮是中國人的最愛,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思想影響,中國人掉一根頭髮比鬍鬚全沒了還難受,於是每天男人和女人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梳理頭髮上。

在曾德昭看來中國小孩長得十分招人喜歡,因為看起來有一種勻稱沒,尤其是南方省份的小孩更是如此。在女人方面也是這樣,當時明末認為南京省的揚州是盛產美女的地方,許多達官貴人都上揚州來娶妻妾。不過曾德昭聽說在女人長到25~30歲的時候就「失去了光澤」,身材也變差了,開始「變得乏味」。

讓曾德昭敬佩的是中國人吃苦耐勞和勤儉節約,在他們歐洲人看來一些面積又小、土質貧瘠的土地在中國人的耕作之下居然可以獲得良好的收成,這在歐洲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曾德昭親眼看到中國人拉著三塊鐵犁耕地,推動石磨來碾壓穀物,這在歐洲沒有牲畜歐洲人是不會幹的活,也沒多少人能幹動,但中國人對此卻習以為常。

中國人還留心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哪怕是看上去沒用的東西也不隨意丟掉,比如河上一些滿載的船運送的往往不是什麼貴重的貨物,而是隨處可得的燈芯草,有的只送些紙。這在歐洲人看來無利可圖的事情,中國人卻乾的津津有味,甚至還從中賺取不少好處,讓曾德昭不得不感到佩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該隱的歷史書 的精彩文章:

傳奇的曼城守門員:唯一一位二戰同時獲得德國和英國最高勳章的人
希特勒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格局 英國處境最尷尬

TAG:該隱的歷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