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啥古代皇帝建國時,堅決不用「韓」做國號?後人:太晦氣

為啥古代皇帝建國時,堅決不用「韓」做國號?後人:太晦氣

在中國古代中,春秋戰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在學術方面,不僅人才輩出,更是百家爭鳴,可謂是文化盛世。然而,當時卻也是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之一,可以說是學術與苦難並存的時代。在這個時期中,以戰國七雄最為有名,它們分別是秦、楚、齊、燕、韓、趙、魏。

在這段歲月里,七國相爭,烽煙四起,天下征戰不休。與此同時秦始皇大力改革,廣招人才,並在先輩的基業上更進一步,很快一統六國,並自稱為帝,開創了統一中國的霸業。可是有意思的是,秦朝以後我們還是能看到如魏、蜀、吳等國,他們都是沿用古代出現過的朝代來作為自己的國號的,怎麼到了後來卻沒一個朝代稱自己為韓國呢?為此小編在疑惑不解中,查閱了不少資料,才知道了原因。

原來,當時建國不是腦門一熱,想選什麼就選什麼的,而是得根據多方面的因素來考量的。在當時,大多數的君主都是有貴族背景的,因此他們的國號,往往和他們發跡的地點或者封地有關,而他們爵位大多也都是地名。如古代皇帝封爵,一般情況下封一等侯,都以大國命名,如秦王,晉王,楚王這種。

為啥不選韓國呢?因為韓國在七雄中,位置實在是尷尬至極。它在當時的天下中,屬於戰略核心,基本就是誰拿到手,誰就有進一步染指天下的能力。但是韓國本國是四面環敵的,就像一塊大肥肉,它的命運就只有看誰吃而已。想反抗是反抗不過的,想突圍,那更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就算是封王,也沒人想成為韓王。

而有些君主呢,他並沒有什麼貴族身份,這可咋整呢?沒文化也不能瞎選國號啊,因此國號大多和他們的經歷有關,如朱元璋曾是明教教徒,因此他建國以明為主。而另一方面,建國呢,是希望能繼承一些朝代的好運氣的,如果選擇這些個短命王朝,在那個迷信至上的年代,那不是自己咒自己嗎?怎麼,還沒建國就想滅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漢朝最厲害的皇帝,並不是漢武帝,而是此人,在牢里待了十幾年
漢朝第一個被殺的異姓王,後代卻和皇室結親,誕下千古一帝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