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這22樣東西你肯定見過,但是你見過他們被切開的樣子嗎?

這22樣東西你肯定見過,但是你見過他們被切開的樣子嗎?

關注設計癖 發現好設計

有一個很老套的故事,貌似是一個小朋友橫切了一個楊桃,然後發現楊桃之中居然藏著五角星。

故事告訴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也許就能發現一些新東西。然後有人還真的實踐了——他們切開了22件物品,將物品的內部結構展示了出來。

現在,就只需發現你想發現的就好

1.阜康隕石

2000年,有人在新疆阜康發現了一枚隕石,發現者沒有上報當地部門,而是秘密將其運走、出售。目前這塊隕石已經被切割成好幾塊,分別被世界上的不同個人收藏家和實驗室保存。

這就是一塊阜康隕石的截面:阜康隕石其成分中一半是鎳-鐵,一半是橄欖石,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就有了這種獨特而美麗的結構——在陽光照射之下,確實是相當的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這顆隕石的年齡應該在45億年左右,和地球的年齡相當


2.香蕉樹樹榦

其實長這麼大,我也沒有在現實生活中見過香蕉樹。

不過從這些截面上看,香蕉樹似乎的確與眾不同:與其說香蕉樹是「樹」,不如說是一片捲起來的巨大「樹葉」。

並且香蕉樹的嫩芯,也是南亞、東南亞地區的一道美食,據說當地居民有時會用這些嫩芯來煲湯。


3.響尾蛇的發聲器

這就是響尾蛇用來發出聲音的「音響」。這些「音響」是由角蛋白構成的——簡單來說就是和指甲的成分差不多。

這些角質膜的發聲原理和空氣振蕩器差不多:當響尾蛇搖動尾巴時,這些角質膜空腔就形成了氣流,氣流的流動就會讓角質膜發出「嘎啦」的聲音——嗯,為什麼感覺和風鈴差不多呢?


4.珍珠

香蕉樹的截面和樹不一樣,反倒是珍珠的截面和樹更相似一點:

一層又一層的珍珠母,堆疊起來之後反而和樹木的年輪很相似——事實上也確實差不了太多,兩者都是時間的記號

5.機械計算器

這種古老的機械計算器,最早可以追溯至布萊士·帕斯卡——就是壓強單位的那個帕斯卡,此君發明機械計算器時不過19歲——當然他最初發明的雛形也沒有這麼精密複雜。

這種機械計算器據說曾經是辦公室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但是隨著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這種機器逐漸的消失在辦公室中。

2000年左右,這種機械計算機大概已經完全絕跡了——嗯,那時我才剛上小學?


6.龜殼

雖然小時候見過幾次龜仙人,但是如此清晰地看到龜殼內部結構還是第一次:外側是角質盾片,內側是骨板,其內還有一些空腔——嗯,很科學的防護結構。

當然,科學的防護代價就是極其緩慢的速度


7.罌粟

罌粟花很漂亮,這幾乎沒人否認。但個人感覺,下面這張截面圖更能代表罌粟的「惡魔本質」——尤其是對於密集恐懼症患者來說,可能更加恐怖。

這些乳白色的顆粒,就是罌粟的種子,也是製作鴉片的原材料。據說在印度的罌粟農場,有些鸚鵡經常會來吞食罌粟種子……然後就上癮了,光顧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8.被小型顆粒擊中的航天器碎片

其實這張圖是實驗室的模擬效果,畢竟現實當中如果發生類似事件的話,碎片大概率是沒有機會回收的。

當然,挑戰者號並不是因為被碎片擊中而爆炸的

這張圖顯示的是一顆鋁質小球以6.8km/s的速度撞擊18cm的鋁塊的效果。這顆小球在鋁塊上砸出一個直徑9cm,深5.3cm的衝擊坑。還不算衝擊坑下的空腔。

……果然高速狀態下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小事故,只有生與死的差別


9.桫欏

其實…….我也不是很確定這是不是桫欏樹。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的確是蕨類植物。而桫欏有時現存的極少數的木本蕨類植物,所以我就這樣不負責地猜測了。

據說維多利亞時代的西方貴族們尤其喜愛蕨類植物,但是似乎並不是因為這種奇異瑰麗的截面花紋。不過這些貴族的確是對於蕨類植物確實是極度的追捧,家裡總會是來上幾盆。


10.刺蝟

一般來說,刺蝟是這個樣子的——這個我真的見過。

但是下面這張,我是真的第一次見到。

嚴格說來這不能算是「切開」……應該是十分精細的骨架「抽出」,還保留了它的「鎧甲」。

這件「鎧甲」上有5000到7000枚空心針,而通過控制肌肉,刺蝟能夠微調這些空心針的姿態,以此來應對敵人。

當然這身「鎧甲」也不一定能夠應對所有的情況——不然我們也看不到這個了。


11.煙花

某種程度上說,魯迅先生在煙花上的論斷有點過於偏頗了:不是只有中國人愛放煙花,其實這東西全世界有能力的人民都在琢磨。比如說這個就是義大利人的煙花內部構造,嗯,看得出來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12.坦克

「萬能」的59式坦克

因為《舒克和貝塔》的存在,所以小時候的我,一直認為坦克就是一個人開的……然而事實上直到今天坦克乘員的數量也沒有縮減到一個。

不過雖然坦克的地方不是那麼狹窄,但畢竟這也不是房車,大家還是緊吧著坐吧……這麼說來,坦克兵果然不是幽閉恐懼症患者的選擇。


13.保齡球

說起來有點慚愧,我一個逼近190cm的漢子實際上從來沒有摸過保齡球。小時候都是父母帶著去的,然後我們在一旁玩沙壺球。

不過我一直以為保齡球內部就是鐵板一塊,結果事實上內部是一個造型奇特的重量塊——據說不同的廠商還會製造出不同形狀的重量塊有的是燈泡一樣形狀,有些是橢圓形,有些則是兼而有之。而正是這些奇形怪狀的芯保證了保齡球能夠正確地在球道上跑動。

然而我覺得這是假話——因為就我兒時的記憶來看,我扔出去的球從來沒有在正確的軌道上跑過……


14.CT掃描儀

雖然我似乎沒有體驗過CT掃描,但是也見過幾回「豬跑」——當然見過也沒什麼用,和醫院的牆壁一樣都是極為簡單的配色,至於內部構造根本看不到。

而事實上CT的內部構造也不需要真正的「切開」,只需要拿下外殼基本就能看到內部的構造了——雖然根本不知道這些大鐵砣子都是如何運作的。

某種程度上說,CT也是在以「切開」的方式觀察你的身體構造,也就是說:「當你在切開CT掃描儀時,CT掃描儀也在切開你」。


15.Zippo打火機

終於有個我見過的了。曾經有同學在我生日的時候送了我一個打火機——然而問題是我壓根不抽煙。

不過我倒是也研究了一番,發現Zippo有很多奇妙的配件,比如各種棉質物件,還有一瓶需要妥善保管的易燃液體。結果因為我從未使用過,所以到現在也不知道這些物件是如何擺放在這個鐵殼的內部的。

……當然即便我今天看到了,我依然不太懂為什麼它的防風性能有保證——嗯,其實我甚至都沒有驗證過它的防風性能呢。


16.海底電纜

嗯……這個是真的沒有見過……但是我經常會在一些公路邊上看到「此處有國防光纜,嚴禁挖掘」之類的標語牌。

百聞不如一見,這麼粗的圓筒,裡面能有多少銅啊!怪不得有人會有切割纜線的操作。

當然這種相對龐大的體量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些纜線常常待在幾千米之下的深海,飽受高壓、鹽水的摧殘,沒有點體重還是真的有點鎮不住場子啊。


17.Nikon相機

一般來說,Nikon都會以這樣的完整形態存在——嗯,做傳家寶也不是不可以嘛。

但是,也有一些人會把這些東西切開……

事實上切開之後,除了處於同一條線上的鏡片,其他的部件的工作原理幾乎都猜不出來……

但是這似乎並不妨礙我繼續高呼「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畢竟正是這些我猜不出原理的物件的精妙組合,才讓我看到了那麼多美妙的照片。


18.手榴彈

這個東西大部分人應該都只見到過展品或是道具,沒什麼機會見到貨真價實的。

雖然沒有見過真的,但是這個截面圖反倒能讓人很清楚地明白這東西的工作原理:

中央的柱狀部分相比就是爆炸最初發生的部分,而周圍那些細碎的長方體金屬塊,則會隨著爆炸以極高的速度飛向四周,然後撕碎它們碰到的一切物體。

嗯,和平的生活是真的不錯


19.疫苗存放裝置

我對於疫苗的認知,大概就是「針管」和「疼痛」。不過我倒是沒有想到那些液體小瓶居然是存放在這種桶中的。

事實上,這個桶中用於存放疫苗的也僅僅只是中央的那一小部分。這個桶中的大部分材料都是用來保護疫苗的:雙層金屬外殼,其間的高真空層是為了隔絕熱量對流;類似金屬箔的材料則是規避熱量輻射;填充在各個部位的泡沫則是防止各種衝擊;中間那些藍色的塑料容器內部則會充滿冰塊

如此嚴密的保護,只因為這些疫苗往往與生命相關,不得不重視


20.手風琴

手風琴這種樂器,在我心中,一般就只會出現在這樣的場景:在廣袤的東歐平原上,一群蘇聯紅軍戰士們在篝火旁歡歌跳舞。那是一種與原始、暴力相生相伴的浪漫氣息……

然而事實上這種浪漫也極其的硬核——

一開始說這是手風琴,我是不相信的。然而我看到那彷彿我肚子上的贅肉的「風箱」一樣的部分時,我確認了這確實是手風琴。

……然而誰能想到,這工業器具一樣的樂器,最早的原型是中國的「笙」


21.路虎

這是一輛路虎的截面圖……也不知道是哪位大佬這麼有錢,當然也有可能是路虎自己的營銷手段。

不過這輛路虎有個很有趣的一點:前排座位沒有被切開,但方向盤卻被切開了——也就是說這個方向盤是放在正中間的?!

據說這是因為路虎創始人莫里斯·維爾克斯最初是按照農用機械的方式來設計的……當然也有可能就是當時懶得區分左手駕駛和右手駕駛。不過無論最初出於什麼原因,現在似乎都沒有延續下來


22.集裝箱貨輪

我的家鄉雖然也有海港,但是這麼巨大的集裝箱貨輪還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當然,我也就更加無法明白這種倒金字塔式的內部構造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應該不是這種方式能夠裝更多的集裝箱吧。

我覺得需要一位大手子來解答一下這種結構的原理,以我淺薄的水平是無法解讀了。


23.《Cut In Half》

這最後一件物品其實有點特殊,因為這並不是一件被切開的物品,而是一系列被切開物品的合集。

作者Mike Warren和攝影師Jonothan Woodward兩人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匯成了這一部書。在書中兩人展示了很多物品的內部構造,同時還分析了這些內部構造的原理——比起我這單純地吐槽要好很多。

那麼,看到這些物品的內部構造之後,你,有什麼靈感和想法嗎?

本文圖片來自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買不到復聯4的首映票,但是你可以先來抽個獎啊
當不成詹姆斯·邦德?你可以擁有一個同款椅子呀!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