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譽為「第一支筆」的陳佈雷,本該風光無限,為何選擇棄世

被譽為「第一支筆」的陳佈雷,本該風光無限,為何選擇棄世

在國軍政要中,才華橫溢的陳佈雷,不光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還是蔣中正最倚重的「御用」筆杆子。然而,他在備受重用的時候,卻以自殺結束了生命。他究竟遇到了什麼事,為何那步坎過不去呢?

被譽為「第一支筆」的陳佈雷,本該風光無限,為何選擇棄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陳布雷舊照)

一、報業奇才。

陳布雷是浙江慈溪人,自幼勤學好讀,以全校第四名的優異成績,於1911年畢業於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

早年,有「才子」之稱的陳佈雷,受聘於上海《天鐸報》,他的才華在那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

當時,正逢辛亥革命如火如荼,陳布雷立刻以此作為契點,大力宣揚共和精神,反對封建帝制,並積極為辛亥革命搖旗吶喊。

隨後,陳布雷又成為《商報》編輯主任。他仍以記者的敏銳和勇氣,不遺餘力地揭露北洋軍閥的腐敗統治。

在思想上,陳布雷和國民政府倡導的思想不謀而合,又和我黨的主張相符,因此不光得到孫文的讚揚,還得到了革命領導人蕭楚女和著名報人鄒韜奮的推崇和肯定。

陳布雷很快就成了報業奇才,並被冠以「以銳利的筆鋒,公正的態度,盡人民喉舌」的良心記者。

被譽為「第一支筆」的陳佈雷,本該風光無限,為何選擇棄世

(鄒韜奮舊照)

二、總統秘書。

就在這時,時任國軍總司令的蔣中正得人點撥,認識到「不光槍杆子要硬,筆杆子也不能弱」的道理,正四處謀求一個好的筆杆子。

才華出眾,聲望很高的陳佈雷,自然成了不二人選,於是蔣中正專門派秘書到上海邀請陳佈雷。見面後,他又對陳布雷表現得十分謙遜,這讓書生氣十足的陳布雷非常感動,當晚就幫他起草了《告黃埔同學書》。

蔣中正見他文采斐然,一再邀他從政為官。

不過,陳布雷卻以「書生論政,多不中用」為由,一再推辭。最後實在卻不過臉面,才同意必要時為蔣中正寫點文章,領了總司令部秘書這一職務。

不過,蔣中正認為秘書一職還是太委屈陳佈雷,於是非要任命他為秘書長。但陳布雷堅決不受。

蔣中正無奈,直接問他喜歡什麼職務,隨便挑!

淡泊名利的陳佈雷,見蔣中正對他如此厚愛,感動之餘,表示既然不能以新聞為畢生工作,那就做蔣中正的私人秘書,希望能為蔣中正盡綿薄之力。

此後,陳布雷成為蔣中正的筆杆子,先後擔任過侍從室主任、副秘書長等職務,為他起草了不少文章。

這些文章不光在社會上得到了極高的讚譽,還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因此陳布雷又在國軍中享有「領袖文膽」「總裁智囊」等美稱。

被譽為「第一支筆」的陳佈雷,本該風光無限,為何選擇棄世

(陳布雷舊照)

三、人格分裂。

陳布雷雖然學識很高,但他的思想還禁錮在封建舊知識分子的層面上。

他認為蔣於他是知遇之恩,他理所當然應該湧泉相報。再加上儒家那種「忠君報國」的思想作祟,因此他對蔣中正忠心耿耿。就算有時他認為蔣中正的指令有錯,但他還是聽從指示,按蔣中正的要求草擬文稿。

不過,陳布雷又是個愛憎分明、為人正直人。很多時候,他對國民黨的一些做法是不贊同的,因此每當遇到和蔣中正在思想上發生衝突時,他總是感到萬分痛苦。

特別是在兩黨矛盾不可調和時,陳布雷不光起草了不少反共文章,同時還為了美化蔣中正,編織了許多謊言。

陳布雷有寫日記的習慣,他曾在為蔣中正編寫《西安半月記》時,由於聽從蔣中正的指示,在書中把張學良和楊虎城誣為篡位逆賊。因此,他深為痛苦地在日記中寫道:「余今日之言論思想,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於此哉! 」

四、絕望自棄。

除了不能以筆達他所言,他還對國軍的腐朽無能深為痛恨,常說國軍之所以江河日下,都是在「權」和「錢」的事上。

1948年,陳布雷眼看國軍內部自亂陣腳,半壁江山難保。焦急之中,他終於忍不住向蔣中正勸諫,希望蔣中正能和宋子文、孔祥熙、陳立果等人各拿5億美元,用於國家。結果剛愎自用的蔣中正大發雷霆,甚至還為此召開了一個核心領導會議,並在會上不點名地狠狠批評了陳佈雷。

一向得蔣中正禮待的陳布雷到此時,還是要愚忠到底,為了能使蔣中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想到了古人尸諫的故事。

同時他也對自己跟隨蔣中正20多年,他在工作中一直廉潔無私,因此家境依舊貧寒。雖然他在國軍中聲望很高,可是一旦國軍戰敗,他是沒有能力跑到國外或香港避禍的。因此,他對未來充滿了絕望,愈發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

再加上長年超負荷的工作,讓他的身心都遭到了破壞,長久飽受精神和肉體病痛的折磨讓他悲觀厭世。

種種原因,最終讓「原本一心赤誠愛國」的陳佈雷,在絕望中吞服了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

(參考史料:《蔣中正的第一文膽陳布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高陽公主是李治姐姐,兩人關係原本不錯,李治上台後為何賜死她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