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省六部的來源及功能:刑部權利最大,工部竟是擺設?

三省六部的來源及功能:刑部權利最大,工部竟是擺設?

「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樣一句諺語原本是用來形容地方官員的斂財能力,但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最有油水的官員並非知府,而是三省六部。自從三省六部制開始執行以來,其實無論是從貪墨能力還是政治實權來說,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這種制度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隋文帝不僅建立了科舉制度,更是建立了這種官員任免的制度,從而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的統治能力,真正和三省六部的官員相比,知府只能算是邊緣化的角色。

同樣,其實這六部裡面也有比較明確的地位劃分,比如:在國家戰略層面,禮部的話語權最重;在日常管理上面,刑部的執行權最重。重點不妨可以來看一下刑部,在目前我們所了解的歷史資料里來看,于謙32歲時就被認命成刑部右侍郎,堪稱最年輕的刑部侍郎。

(于謙,後任兵部侍郎)

刑部的作用在於負責相關違法行為的調查、抓捕、審判、執行。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法院 公安局 檢察院。兼具公檢法功能於一身的刑部可以說是六部中權利最大的。而那些看上去很厲害的兵部、吏部等,更多只是一個空殼子,真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就以兵部來說,雖然是名義上的「國防部」,實際上是沒有兵權的,真正的兵權還是控制在武將以及皇帝手中,兵部主要負責的是後勤保障、裝備維護等工作。

而六部之中,最為尷尬的是工部。這簡直堪稱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清水衙門」,作為一個以技術開發為主的部門,雖然名義上水利、河工都貴它管,實際上,錢在戶部手裡,權在皇帝手中,而工部就是單純的提供技術支持服務的。

其實在那個年代,哪怕是叱吒朝堂的刑部,同樣也有很多掣肘,比較典型的就是「宗人府」「御史」的設置,前者主要管皇親國戚的違法犯罪行為,後者則是主管官員的違法犯罪行為。那麼真正留給刑部管的,可能就是一些平頭百姓,不過對於平頭百姓來說,如果犯了死刑,同樣也要皇帝硃筆御批才能最終執行。

其實總的來看,中國歷史上的三省六部成為了國家運行的「發動機」,但在面對皇權的時候,無論多大的權力都只紙糊的,一個人真的犯了罪,皇帝不想處罰他,難道刑部還敢多說什麼?

在三省六部制度下,有具體分為左侍郎、右侍郎、尚書。其中尚書相對於是部長的角色,直接隸屬於尚書省管理,尚書省直接對中書省負責,而中書省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丞相(宰相)總統相關職務。(清朝雖設相位,但實際由軍機處最高長官代為管理。)

其實,中國古代的官員體系相對較為複雜,比如唐朝以後,尚書一職雖然得以保留,但是實際權力還沒有侍郎大。不過值得肯定的是,三省六部奠定了中國千年的官員管理制度。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位極人臣的三公之位為誰而設?不同時期代表不同地位
同為五虎上將,馬超為何始終默默無聞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