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時代周刊》評出最偉大的100部小說,中國僅有一部(下)

《時代周刊》評出最偉大的100部小說,中國僅有一部(下)

(下部)

上部鏈接:《時代周刊》評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小說,中國僅有一部(上)

《父與子》

屠格涅夫 著

1862年

「死亡是個古老的玩笑,但是對每個人來說卻是嶄新的。」

《諾斯特羅莫》

約瑟夫·康拉德 著

1904年

「沒有必要將邪惡歸結於超自然因素,人類自身就足以犯下每一種惡行。」

《寵兒》

托妮·莫里森 著

1987年

「有一種孤獨可以被搖晃。手臂交叉,雙膝蜷起;抱住。別動,這動作並不像輪船的顛簸,它使人平靜,而且不需要搖晃者。它是一種內心的孤獨--好像有皮膚將它緊緊裹嚴。還有一種孤獨四處流浪。任你搖晃,絕不就範。它活著,一意孤行。它是一種乾燥的、蔓延著的東西,哪怕是你的腳步聲,聽起來也彷彿來自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

《美國的悲劇》

德萊塞 著

1925年

「往上爬吧,多撈錢吧,進入上層社會,那裡準備好了一切。」

《洛麗塔》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著

1955年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窮困和愛;你越想隱瞞越欲蓋彌彰。

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揮霍的,身體、金錢和愛;你想揮霍卻得不償失。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時間、生命和愛;你想挽留卻漸行漸遠。

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回憶的,災難、死亡和愛;你想回憶卻苦不堪言。」

《金色筆記》

多麗絲·萊辛 著

1962年

「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於我們的無知!」

《審判》

弗蘭茨·卡夫卡 著

1925年

「起先他想離開這裡,可是後來,縱使你跟他說上一百次『這裡是出口』,他也不肯動一動。」

《憤怒的葡萄》

斯坦貝克 著

1939年

「是我們丈量的,也是我們開墾的。我們在這塊土地上出世,在這塊土地上賣命,在這塊土地上死去。所有權應該拿這些作為憑證,不該憑一張文契。」

《彼得堡》

安德列·別雷 著

1922年

「不管怎麼,不僅我們感到而且在地圖上存在著——彼得堡:形似一個套一個的兩個圓圈中心的小黑點。」

《瓦解》

欽努阿·阿契貝 著

1958年

「一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要經過一連串過渡的儀式,這些儀式使他和他的祖先愈來愈接近。」

《局外人》

阿爾貝·加繆 著

1942年

「我們很少信任比我們好的人,寧肯避免與他們來往。相反,我們常對與我們相似、和我們有著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我們並不希望改掉弱點,只希望受到憐憫與鼓勵。」

《偽幣製造者》

安德烈·紀德 著

1926年

「我永遠只是我自以為是的那個人,而這個人又在不斷變化,因此如果我不留意,早上的我就已不認識晚上的我。只有在孤寂的時候我才能看到本質的我。我時常躲開自己,變做另一個人。我的生活因此顯得緊張。」

《純真年代》

伊迪絲·華頓 著

1920年

「當帆船經過的時候,如果她回頭我就告訴她我愛她。」

《好兵》

福特·馬多克斯·福特 著

1915年

「毫無疑問,你看到一大群戰友一瞬間就被某個巨大機械的轟鳴炸得粉碎,這是令人恐懼的,但是巨大的機械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偶然的。而你旁邊的人慢慢地、有節奏地被一個個幹掉,則證明既非盲目也非偶然的人性兇殘正在冷血、甩不開地把它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離你非常近的地方。有可能它下一刻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

《覺醒》

艾克哈特·托爾 著

1899年

「她凝視遠方,那昔日的驚悸一閃而過。她繼續往下沉去。她似乎聽到父親和姐姐瑪甘淚的呼喚,聽到了被鎖鏈拴在老梧桐樹上那隻狗的嘶叫,聽到了那個騎兵軍官走過門廊時刺靴發出的咔嗒咔嗒聲,還有蜜蜂的嗡嗡的聲音??一縷石竹花的清香在海空中飄散著。」

《印度之行》

E. M. 福斯特 著

1924年

「我們知道我們是從風裡來,還要回到風裡去;知道所有的生靈也許只是永恆的平靜中的一個纏結、一團紛亂、一點瑕疵。」

《赫索格》

索爾·貝婁 著

1964年

「要是我真的瘋了,也沒什麼,我不在乎。」

《萌芽》

左拉 著

1855年

「當我最想說些什麼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最沉默的時候。」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

阿爾弗雷德·德布林 著

1929年

「儘管他經濟條件尚可,可後來還是被捲入了一場同某種外來的、無常的、且看似命運決定的東西所展開的實實在在的搏鬥之中。那個東西分三次向這個男人撲來,擾亂他的生活計劃;它滿載著詭計和欺詐沖向他。他可以重新站起來,他還站得穩。它用卑鄙撞擊他。他爬起來時已相當艱難,差點就被判輸。最後,它以聞所未聞的、令人髮指的殘暴襲擊他,速度之快猶如魚雷。」

《永別了,武器》

海明威 著

1929年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匹克威克外傳》

狄更斯 著

1867年

「眼淚並不是困苦唯一的證據,也不是最好的證據。真的,有人永遠把它們預先裝好,在願意用的時候隨時可以把塞子拔開。」

《老實人》

伏爾泰 著

1759年

「外表的美只能取悅於人的眼睛,而內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

《一九八四》

喬治·奧威爾 著

1949年

「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

《最後的莫希幹人》

詹?費?庫柏 著

1826年

「我們大家所崇拜的上帝,雖然名稱不同,但他一定會記住她們的善行;總有一天,我們會不分性別、不分地位、不分膚色地,全都聚集在他的寶座周圍,這種日子是不會太遠的。」

《約婚夫婦》

曼佐尼 著

1840年

「倒霉的事確實常是人們自己招來的,但為人處世任怎麼謹慎善良也擋不住它們。」

《在路上》

傑克·凱魯亞克 著

1957年

「真正不羈的靈魂不會真的去計較什麼,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有國王般的驕傲。」

《弗蘭肯斯坦》

瑪麗·雪萊 著

1818年

「我們休息,可一個夢境就足以毒害睡眠。

我們起床,可一個念頭就足以污染一天。

我們感受、思考、推理、啼哭,或歡笑,

或陷於想入非非的煩惱,或是自在逍遙,

全都一樣。因為,無論是痛苦或是歡暢,

讓它們消失的路都永遠開放。

人類的過去不可能像他的未來:

除了不變本身,沒有什麼能永遠存在。」

《豹》

蘭佩杜薩 著

1958年

「愛情,當然是愛情。激情燃燒一年,一堆死灰三十年。」

《白衣女人》

威爾基·柯林斯 著

1860年

「這篇故事裡說的是:一個婦女的耐性能堅持到什麼程度,一個男子的決心能達到什麼目的。」

《好兵帥克歷險記》

雅﹒哈謝克 著

1923年

「誰都可能出個錯兒,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錯。」

《德古拉》

布萊姆·斯托克 著

1897年

「面對夢想,你也許會搖擺不定,但如果放棄夢想,才是真正的失敗。」

《三個火槍手》

大仲馬 著

1844年

「憂鬱是因為自己無能,煩惱是由於慾望得不到滿足,暴躁是一種虛怯的表現。」

《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亞瑟·柯南·道爾爵士 著

1902年

「排除了一切的不可能,剩下的不管多麼難以置信,一定就是真相。」

Three Novels:Molloy,Malone Dies,The Unnamable

《馬洛伊;馬洛納之死,無名的人》

Samuel Beckett

1953年

Clarissa

《克拉麗莎》

Samuel Richardson

1748年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紅色英勇勳章》

Stephen Crane

1895年

The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萊弗公主》

Madame de Lafayette

1687年

MY ANTONIA

《我的安東尼婭》

Willa cather

1918年

CALL IT SLEEP

《安睡吧》

Henry Roth

1934年

U.S.A.Trilogy

《美國三部曲》

James Ellroy

1938年

Hunger

《飢餓》

Knut Hamsun

1890年

CITIES OF SALT

《鹽之城》

Abdelrahman Munif

1989年

The Death of Artemio Cruz

《克魯茲之死》

Carlos Fuentes

1962年

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

《巴賽特的最後紀事》

Anthony Trollope

1867年

Native Son

《土生子》

Richard Wright

1940年

Under the Volcano

《在火山下》

Malcolm Lowry

1947年

Oblomov

《歐布羅莫夫》

Ivan Goncharov

1859年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凝望上帝》

Zora Neale Hurston

1937年

Waverley

《威弗利》

Sir Walter Scott

1814年

《時代周刊》評選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長篇小說

1 Don Quixote堂吉訶德1605, 1630 Miguel de Cervantes Catholic

2 War and Peace戰爭與和平 1869 Leo Tolstoy Russian Orthodox

3 Ulysses尤利西斯 1922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4 In Search of Lost Time追尋逝去的時光 1913-27 Marcel Proust Jewish Catholic

5 The Brothers Karamazov卡拉馬佐夫兄弟 1880 Feodor Dostoevsky Russian Orthodox

6 Moby-Dick白鯨 1851 Herman Melville Transcendentalist

7 Madame Bovary包法利夫人 1857 Gustave Flaubert Catholic

8 Middlemarch米德爾馬契 1871-72 George Eliot Anglican; agnostic

9 The Magic Mountain魔山 1924 Thomas Mann Lutheran

10 The Tale of Genji源氏物語 11th Century Murasaki Shikibu Buddhist/Shinto culture

11 Emma愛瑪 1816 Jane Austen Anglican

12 Bleak House荒涼山莊 1852-53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13 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1877 Leo Tolstoy Russian Orthodox

14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4 Mark Twain Presbyterian

15 Tom Jones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1749 Henry Fielding

16 Great Expectations遠大前程 1860-61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17 Absalom, Absalom! 押沙龍,押沙龍! 1936 William Faulkner Presbyterian

18 The Ambassadors專使1903 Henry James Anglican

19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百年孤獨 1967 Gabriel Garcia Marquez Catholic

20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 F. Scott Fitzgerald Catholic

21 To The Lighthouse到燈塔去 1927 Virginia Woolf Neo-pagan

22 Crime and Punishment罪與罰 1866 Feodor Dostoevsky Russian Orthodox

23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嘩與騷動 1929 William Faulkner Presbyterian

24 Vanity Fair名利場 1847-48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25 Invisible Man看不見的人1952 Ralph Ellison

26 Finnegans Wake芬尼根守靈1939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27 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沒有個性的人 1930-43 Robert Musil Catholic

28 Gravity"s Rainbow萬有引力之虹1973 Thomas Pynchon Catholic; agnostic

29 The Portrait of a Lady一位女士的畫像1881 Henry James Anglican

30 Women in Love戀愛中的女人1920 D. H. Lawrence

31 The Red and the Black紅與黑 1830 Stendhal Catholic

32 Tristram Shandy項狄傳1760-67 Laurence Sterne Anglican (Church of Ireland clergyman)

33 Dead Souls死魂靈 1842 Nikolai Gogol Russian Orthodox

34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絲1891 Thomas Hardy

35 Buddenbrooks布登勃洛克家族1901 Thomas Mann Lutheran

36 Le Pere Goriot高老頭 1835 Honore de Balzac Catholic

37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1916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38 Wuthering Heights呼嘯山莊 1847 Emily Bronte Anglican

39 The Tin Drum鐵皮鼓 1959 Gunter Grass Catholic

40 Molloy; Malone Dies; The Unnamable馬洛伊;馬洛納之死;無名的人1951-53 Samuel Beckett Church of Ireland (Anglican)

41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 1813 Jane Austen Anglican

42 The Scarlet Letter紅字 1850 Nathaniel Hawthorne Transcendentalist

43 Fathers and Sons父與子 1862 Ivan Turgenev Russian Orthodox; agnostic

44 Nostromo諾斯托羅莫1904 Joseph Conrad Catholic; atheist

45 Beloved寵兒 1987 Toni Morrison

46 An American Tragedy美國的悲劇 1925 Theodore Dreiser Catholic; Congregationalist; Chrisitan Science

47 Lolita洛麗塔 1955 Vladimir Nabokov Russian Orthodox

48 The Golden Notebook金色筆記 1962 Doris Lessing

49 Clarissa克拉麗莎1747-48 Samuel Richardson

50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紅樓夢 1791 Cao Xueqin

51 審判 1925 Franz Kafka Jewish

52 簡?愛1847 Charlotte Bronte Anglican

53 紅色英勇勳章1895 Stephen Crane Methodist

54 憤怒的葡萄 1939 John Steinbeck Episcopalian

55 彼得堡 1916/1922 Andrey Bely Russian Orthodox; Theosophy; Spiritualism

56 瓦解 1958 Chinue Achebe

57 克萊弗公主1678 Madame de Lafayette

58 局外人 1942 Albert Camus Catholic; Existentialism

59 我的安東尼婭1918 Willa Cather Episcopalian

60 wei chao 製造者1926 Andre Gide

61 The Age of Innocence純真年代 1920 Edith Wharton

62 The Good Soldier好兵 1915 Ford Madox Ford Catholic; agnostic

63 The Awakening覺醒 1899 Kate Chopin Catholic

64 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行 1924 E. M. Forster

65 Herzog赫索格1964 Saul Bellow Orthodox Jew (lapsed); Anthroposophist

66 Germinal萌芽1855 Emile Zola Catholic

67 Call It Sleep安睡吧 1934 Henry Roth Jewish

68 U.S.A. Trilogy美國三部曲 1930-38 John Dos Passos Catholic

69 Hunger飢餓 1890 Knut Hamsun

70 Berlin Alexanderplatz柏林亞歷山大廣場1929 Alfred Doblin Catholic

71 Cities of Salt 1984-89 "Abd al-Rahman Munif

72 The Death of Artemio Cruz克魯茲之死1962 Carlos Fuentes Catholic

73 A Farewell to Arms永別了,武器 1929 Ernest Hemingway Catholic

74 Brideshead Revisited故園風雨後1945 Evelyn Waugh Catholic

75 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巴塞特的最後紀事1866-67 Anthony Trollope Anglican

76 The Pickwick Papers匹克威克外傳1836-67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77 Robinson Crusoe魯賓遜漂流記1719 Daniel Defoe Protestant Dissenter (Presbyterian)

78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少年維特之煩惱 1774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eist

79 Candide老實人 1759 Voltaire raised in Jansenism; later Deist

80 Native Son土生子 1940 Richard Wright Seventh-day Adventist; Communist

81 Under the Volcano在火山下 1947 Malcolm Lowry Methodist; Anglican; agnostic

82 Oblomov歐布羅莫夫1859 Ivan Goncharov

83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凝望上帝1937 Zora Neale Hurston

84 Waverley威弗利1814 Sir Walter Scott Anglican

85 Snow Country雪國 1937, 1948 Kawabata Yasunari

86 Nineteen Eighty-Four1984 1949 George Orwell Anglican

87 The Betrothed約婚夫婦1827, 1840 Alessandro Manzoni Catholic

88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最後一個莫希幹人1826 James Fenimore Cooper Episcopalian

89 Uncle Tom"s Cabin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 Harriet Beecher Stowe Episcopalian; Congregationalist

90 Les Miserables悲慘世界 1862 Victor Hugo Catholic

91 On the Road在路上 1957 Jack Kerouac Catholic; Buddhism

92 Frankenstein弗蘭肯斯坦1818 Mary Shelley

93 The Leopard豹 1958 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 Catholic

94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麥田裡的守望者1951 J.D. Salinger Jewish Catholic; Scientologist

95 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1860 Wilkie Collins

96 The Good Soldier Svejk好兵帥克1921-23 Jaroslav Hasek Catholic

97 Dracula德古拉1897 Bram Stoker Church of Ireland (Anglican)

98 The Three Musketeers三個火槍手1844 Alexandre Dumas agnostic; Catholic

99 The Hound of Baskervilles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 Arthur Conan Doyle Catholic; Spiritualist

100 Gone with the Wind飄 1936 Margaret Mitchell Catholic

- 完-

圖文轉載自北京文學,特別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聞 的精彩文章:

柳宗宣新詩集《笛音和語音》近日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TAG:喜聞 |